张驰 张洪为 李代渝
红细胞变形性(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改变自身形状通过微血管的能力,它是影响血液循环的流动性及粘滞性的主要因素[1]。红细胞良好的变形性是有效灌注微循环,完成各项生理功能,维持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因素。当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时,会出现一系列不利变化,例如全血粘度升高,血流阻力增加,血液循环不畅等。这一阻碍作用,对 心、脑、肺等器官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红细胞变形性的研究对揭示心肌梗塞、中风、高血压等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3]。当这类患者需要输血时,更需注意。输血治疗作为一种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研究库血红细胞的变形性能够为输血治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保障。本研究拟通过实验观察库血在储存期间红细胞变形性的变化趋势,探讨红细胞变形性与储存时间之间的关系,为保障临床输血治疗安全有效提供参考依据。
1.1 血样 来源于10例健康献血者的按血站标准采集、处理和保存的新鲜全血各200 ml,于4 ℃血库冰箱保存。
1.2 仪器 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赛科希德SA6000,北京),冰箱(三洋MBR-506D型,日本)。需要说明的是,赛科希德SA6000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的红细胞变形指数越大,表示红细胞变形性越差。
1.3 方法 于采血当天(0 d)抽取献血者的血液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为对照组。然后在血液储存的1 d、3 d、5 d、7 d、14 d、21 d、28 d每次实验分别抽取5 ml全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每次取血前摇匀血液,取血后热合封闭。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红细胞变形指数 当血液储存<3 d时,变化不大(P>0.05)见;当血液储存≥5 d时,改变明显(P<0.05),见表1,呈现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高的趋势,见图1。
2.2 红细胞刚性指数 与变形指数的变化保持一致。
2.3 红细胞聚集指数 当血液储存<5 d时,变化不大(P>0.05);当血液储存≥7 d时,改变明显(P<0.05),见表1,呈现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高的趋势,见图1。
表1 对照组库血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s)
表1 对照组库血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s)
*与0 d时比较,P<0.05
储存时间 变形指数 聚集指数 刚性指数0 d 0.82±0.03 5.15±0.15 4.07±0.24 1 d 0.83±0.03 5.17±0.19 4.09±0.08 3 d 0.83±0.04 5.12±0.29 4.20±0.26 5 d 0.84±0.03* 5.13±0.13 4.29±0.25*7 d 0.87±0.02* 5.85±0.36* 4.67±0.70*14 d 0.89±0.07* 5.89±0.20* 4.81±0.32*21 d 0.92±0.04* 5.98±0.61* 4.83±0.46*28 d 0.96±0.04* 7.85±0.58* 5.44±0.27*
图1 不同储存时间对照组库血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变化趋势
输血作为抢救患者的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用于各种急性失血或贫血的治疗,保证其安全有效是输血医学永恒的课题[4]。输注红细胞的治疗目的在于提高机体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组织氧供。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均发现红细胞输血可能对受血者产生不良影响[5-7]。有研究发现,与少量或不输血比较,接受大量输血的患者心脏病复发、心衰竭、中风甚至死亡的概率较高[8]。血液在储存期间红细胞的携氧功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是得到一致公认的。现在比较关注的问题是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是指血液输注患者体内后,红细胞能否顺利通过微血管的能力,到达目标器官和组织,增加氧供。如果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其流变特性发生变化,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那么,当红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后,则难以通过微循环,势必影响红细胞的输血疗效,甚至可能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本研究显示,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在5 d时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则在保存7 d时发生明显改变,升高显著(P<0.05),而且随着时间延长,三者均呈递增趋势,说明库血在储存3 d之后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下降,且变形性的变化要先于聚集性的改变。这些不利的变化提醒在进行输血治疗时要谨慎进行,对患者病情进行客观评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血液制品的病毒检测能力大大提高,通过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发生率极低,但是,这不代表输血没有危害或者危害很小,因为红细胞在储存期间本身会发生改变。正如前文所述,红细胞流变特性的改变对心、脑、肺等器官影响明显。那么,心脑血管等微循环疾病患者需要输血时应尽量选择保存5 d之内的血液,至少不能超过7 d。在围手术期间也应该尽量避免给患者输血,因为在此期间止血药物的应用会导致患者外周微循环的收缩,再进行输血就有可能加重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机体氧供不足,影响手术预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遇到高龄、高血粘度、微循环障碍、酸碱电解质失衡等患者时更要谨慎,非输血不可时尽量选用3 d之内的红细胞制品,而且要坚持少量或限量原则。
红细胞的流变性状由很多因素决定,主要包括:(1)红细胞膜的粘弹性,它主要受双侧脂质结构和膜骨架结构的影响;(2)红细胞的几何特性,取决于细胞表面积s与体积v之比(s/v);(3)红细胞胞浆粘度,主要受血红蛋白浓度影响[2]。那么,血液在储存期间红细胞流变学性状的改变是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单一作用所致,抑或有其他原因,最近的研究认为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一氧化氮大量损失,通过补充一氧化氮可以改善红细胞变形性[9-10]。但是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这对提高血液储存质量,保证输血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1]Baskurt O K, Meiselman H J.Blood Rheology and Hemodynamics[J].Seminars in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2003,29(5):435-450.
[2]许锋,胡林,肖文波.血液流变学中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因素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2004,21(3):279-281.
[3]Caimi G,Presti R L.Techniques to evaluate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in diabetes mellitus [J].Acta Diabetol,2004,41(3):99-103.
[4]朱奕,伍昌林,李岚,等.贮存红细胞中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与输注效果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4):1673-1674.
[5]Hebert P C,Fergusson D A.Do transfusions get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J].JAMA,2004,292(13):1610-1612.
[6]Rao S V, Jollis J G, Harrington R A, et al.Relationship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JAMA,2004,292(13):1555-1562.
[7]Tinmouth A, Fergusson D, Yee I C, et al.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red cell storage in the critic-ally ill[J].Transfusion,2006,46(11):2014-2027.
[8]Rao S S,Radford M J,Krumholz H M.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JAMA,2005,293(6):673-674.
[9]张洪为,李代渝,古天明.一氧化氮的生理学及对输血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5):384-386.
[10]张洪为,李代渝,赵华,等.一氧化氮对库血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特征之探讨[J].重庆医学,2009,38(11):2695-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