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雷激 应长兴
(浙江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07)
浙江人文渊薮,藏书之家,代不乏人。历代私人藏书楼中,兴建于明代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而规模最大、藏书最多、刻书最精的私家藏书楼,则首推地处浙江湖州南浔镇的嘉业藏书楼(封面图)。嘉业藏书楼占地20亩,约两千平方米,藏书60万卷20万册,是中国藏书文化史上规模最大的私家藏书楼,被誉为“20 世纪藏书文化史上的丰碑”。
嘉业堂创始人刘承幹(1882-1963)(图四、图二),字贞一,号翰怡,别署求恕居士、嘉业老人,浙江湖州南浔人。刘家原籍浙江上虞,清康熙、雍正年间迁居南浔,承幹祖父刘镛为二十九代。刘镛以丝业起家,后又涉足盐业、茶叶、典当、垦牧、房产等,终成大业,以身价千万以上而雄踞南浔“四象”之首。其创下的万贯家财和对儿孙的文化教育,以及他身体力行的赈灾善举,都对刘承幹的人生道路起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其父刘锦藻(1862-1934),字澄如,刘镛次子,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以出资助赈,依例授四品京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刘锦藻撰成《皇朝续文献通考》400卷进呈,得赏内阁侍读学士。1925年,刘锦藻出巨资修复清东陵,溥仪赠“温仁受福”匾额。其后,刘锦藻襄理汤寿潜建设沪杭铁路,入股浙江兴业银行,创设上海大达轮埠等实业。继父刘安澜(1857-1885),刘镛长子,雅好诗书,辑有《国朝诗萃》。安澜早逝无嗣,刘镛遂命刘锦藻长子刘承幹出继长房。
刘承幹收藏典籍,最初有两个原因,一是帮助生父编纂《续文献通考》,二是继承嗣父遗志,续辑《国朝诗萃》。因此其藏书主要注重史部、集部,尤其是明清诗文著述。他有意识地大规模聚书始于清宣统三年(1910年)去金陵参观南洋劝业会。次年,辛亥革命爆发,江浙旧家世族避居上海,生计维艰,藏书散出。此时刘承幹亦携家移居上海,以长子长孙兼祧长房,席丰履厚,拥有巨资,博收广取,无求不给,“凡书贾挟书往者,不愿令其失望,凡己所未备之书,不论新旧皆购置”。加上结识缪荃孙、叶昌炽等著名学者型藏书家,其版本目录学知识与藏书日增。
1920年,刘承幹经过十年的购书、抄书、刊刻,所收藏的图书数量与日俱增,其上海寓所已是书满为患,不便部居,为谋妥善保管苦心搜集而来的古籍善本,刘承幹决定在南浔刘氏家庙旁,“购地二十亩,斥金十二万,建设斯楼为藏书之所”。刘承幹之所以选址南浔小莲庄来建造书楼是有其深谋远虑的,“余之为是楼,非徒藏之,又将谋所以永其传”。所以要把它建在自己的家庙旁边,也就是想“隶之义庄,与宗人共守之”。
1920年破土动工,1924年建造完成,取名嘉业藏书楼。“嘉业”二字源于1914年,刘承幹出资助德宗崇陵种树,蒙逊帝溥仪赏“钦若嘉业”匾(图十),于是,刘承幹便以“嘉业”名楼,以示不忘“天恩”。“钦若”是敬顺的意思,“嘉业”指美好的事业。
书楼建造期间,刘承幹曾到宁波天一阁、京师图书馆等处参观,收集和研究国内各处图书馆的章程与管理。书楼落成后,他聘用职员4人,工友4人,主要工作就是清点整理嘉业堂的全部藏书,并编订藏书书目。藏书楼还开设读者阅览室供国内外学者阅览,只要有熟人、名人的介绍还允许借抄、翻印。
南浔嘉业藏书楼落成(图五、图六、图七、图十二),是刘承幹藏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标志着嘉业藏书楼进入全盛时期。这种繁荣的局面一直延续到1935年。在这一时期中,刘承幹的藏书量达20万册,60万卷,缥缃满架,精品纷呈,同时,藏书楼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作制度,并聘用专职人员对所藏图书进行了整理编目,对外业务往来也达到了最高峰。
嘉业藏书楼以传统典籍为主的收藏活动始于清代末年。其藏书合流众长,兼收并蓄,以宋元椠本、明清刊本、稿抄本及地方志为四大特色。所藏宋本69部,元本70部。最著名的是四部宋版史书,即《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刘承幹特辟“宋四史斋”以珍藏。明刊本约2000种,其中明人别集约600种,史部则集中在明代政治、经济、边防资料,包罗宏富,种类繁多,以至郑振铎称赞道,利用嘉业堂的明刊本,再加上其所收藏的部分刊本,就可以纂辑“明史长编”了。稿抄校本约2000种,名家手稿本、抄校本众多,达2000余种。其中以《永乐大典》(图十五)与文源阁、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流失残本、《四库全书》翰林院底本、《明实录》、《清实录》、《宋会要》、《旧五代史》等声闻于世。地方志1217种,35359卷,其中海内珍本孤本约有70余种。如万历年间的《郧阳府志》、嘉靖年间的《滑县志》、康熙年间的《处州府志》等,无不弥足珍贵。
藏书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为购买,二为抄录,还有个别藏书来自向刘承幹借款而到期无力赎回的抵押品。
购买有三种方式:一是友人代购,如蒋汝藻、缪荃孙、张元济、章梫、陆树藩等都曾为嘉业堂代购书籍;二是购自书店,其购书足迹遍布北平、南京、苏州、扬州、杭州以及上海的书店;三是购自书商,携书登门的书商有柳蓉春、段镜轩、朱甸卿、郑长发、李紫东等,为嘉业堂增添了大量善本(图十一、图十三、图十四)。
至于有些要籍,传世稀罕,难以购到,刘承幹就斥金雇人抄写,其中以《清实录》、《清史列传》最为珍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刘氏经营当铺,部分藏书家以古籍抵押,到期无力赎回,即归嘉业堂所有。嘉业堂藏书中的极品宋蜀大字本《史记》,即是由陆树藩介绍费叔迁抵押刘承幹处的,同一批抵押品中,还有宋刊本 《宋书》(图十三)、《监本附音春秋谷梁传注疏》等8种古籍。
刘承幹热衷刻书,是与明清以来藏书家刻书收蔚然成风的大环境分不开的。他从常熟毛晋、归安陆心源、绍兴徐树兴等藏书家的身上,认识到在某种程度上,刻书对保存传统文化更具价值。因此,他决心通过刻书,使不经见之籍为千百化身,以公诸天下后世。
嘉业藏书楼刻书始于1913年刘承幹将 《叶天廖年谱》按《朱氏结一庐剩馀丛书》版式刊刻。至1933年的二十年间,先后刊刻了《嘉业堂丛书》、《吴兴丛书》、《求恕斋丛书》、《留馀草堂丛书》、《嘉业堂金石丛书》、《八琼室金石补正》、《章氏遗书》等共计187种3001卷,耗资 20多万元。
嘉业藏书楼刻书具有六大特色:一是偏好孤本,二是注重地方文献,三是刊刻清代禁书,四是校刻精审,五是工艺臻美,六是嘉惠士林。所刻书,经、史、子、集无不涉及。刻书版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仿朱氏结一庐书版,如《嘉业堂丛书》、《求恕斋丛书》等;另一种是影刻宋本,以《景宋四史》为代表(图十一)。版片用料悉用枣木,枣木纹理细密,质地较硬,且不易虫蛀,适合南方气候下长久保存。
嘉业藏书楼刻书唯以传播文献为要旨,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且对于其他机构或个人的出版需求,嘉业堂均予以支持,即便是精椠秘笈,也毫不私密。如张元济出版《四部丛刊》底本有十余种是嘉业堂所藏宋刻本及稿本。
嘉业藏书楼刻书多罕传秘籍及经世实用之书,又校雠审慎,世多称誉,鲁迅、胡适、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罗振玉、张元济、傅增湘等学者纷纷对其肯定、赞誉及帮助。鲁迅对刘承幹刊印前清禁毁书籍大加赞赏,他在《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中提到:“对于这种刻书家,我是很感激的,因为他传授给我许多知识”,并在给杨霁云的信中亲切地称刘氏为“傻公子”。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迫于经济原因及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和民族灾难,嘉业堂由盛而衰,藏书精品运往上海,职员先后离去,藏书楼乏人管理,渐显破败。尽管如此,嘉业藏书楼及其藏书还是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和关注。周恩来在解放前曾专门作出指示:“南浔镇刘氏嘉业堂藏书楼特予保护以重文化”,要求南下大军和中宣部保护好嘉业藏书楼(图三)。
1951年11月,刘承幹顺应时代潮流,“为发展新中国社会文化事业之需要”,化私为公,慨然将南浔“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图九)。嘉业藏书楼捐献后,受到浙江图书馆的精心保护和管理,书楼、藏书及四周园林完整地保存下来。嘉业藏书楼成为浙江图书馆的一部分,完成了由旧式私家藏书楼向现代公共图书馆的蜕变。
自嘉业藏书楼捐赠浙江图书馆后,浙江图书馆一直派员驻守书楼,保管藏书。每年定期检修房屋,晾晒图书,并根据图书典藏规则,对藏书进行清点。“文革”动乱期间,由于管理人员忠于职守,也由于当地民众的支持,嘉业藏书楼未受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嘉业藏书楼的保护、管理和开放日益受到重视。1981年4月,嘉业藏书楼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4月,浙江图书馆开始清点藏书,调整布局,开辟陈列室,整修园林、维修房屋,书楼基本恢复了原貌,于国庆前夕正式对外开放。近年来,为确保安全,维持原貌,又二度对消防报警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三次对建筑和园林进行保护性维修。嘉业藏书楼2008年被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刘承幹捐赠的刻书版片,2008年10月,浙江图书馆启动了“嘉业堂雕版保护工程”,计划用8年的时间,为嘉业堂所存雕版建立一套完整的纸质和电子档案,目前已完成六万余张版片的清理、拓印、拍照、建档等工作。2010年10月和2012年11月,浙江图书馆还专门邀请全国的著名专家,先后在嘉业藏书楼召开了“雕版保护与档案建设规范”和“雕版保护工程阶段性成果展评”研讨会,会议就古籍雕版版片档案建设、著录规范、储藏保护及修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刘承幹将其半生经营的嘉业藏书楼化私为公,不仅是对这座濒临绝境的藏书名楼的拯救,也是传统私人藏书楼在现代社会变革和转型中与时俱进,持续服务公众、泽润一方的典范。六十多年来,每年都有超过60万人走进嘉业藏书楼,他们在这里认识中国的雕版印刷,感悟先人的崇学、向善精神。嘉业堂作为浙江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优雅的环境,丰富的藏书,传奇的历史,得到了浙图人精心保护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使其卓有成效地发挥着公共图书馆的功能,造福社会、惠及百姓。
[1]李性忠.嘉业藏书楼画册:二十世纪藏书文化史上的丰碑[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5-21.
[2]陈乃乾.上海书林梦忆录[A].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Z].北京:中华书局,1957.
[3]黄孝纾.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记略·纪建筑[J].青鹤,1933,2(12).
[4]缪莹孙.嘉业堂藏书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7.
[5]浙江图书馆.嘉业藏书楼[Z].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094-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