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环境下的大学图书馆运行机制变革研究*

2013-11-15 18:09张月群张小玉王凌云
图书与情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图书图书馆

张月群 张小玉 王凌云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0031)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办馆质量和服务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水平。所谓图书馆运行机制,是指图书馆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运行方式及其功能协调,决定着图书馆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大学办学环境的变化,大学图书馆及其用户所处的信息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大学图书馆需要根据信息环境的变化变革原有的运行机制以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和支撑大学的发展。

1 大学图书馆所处信息环境的变化

1.1 大学教学科研环境的变化

随着高等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教学科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①大学的教学环境正在全面走向E-learning时代,教育信息资源已经突破了原来以教科书为主导的状况而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态势,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课件、音视频资源、工具软件、研究报告和网络资源等类资源都被纳入到了教育信息资源之中;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于信息资源获取的需求从原来的获取文献线索开始逐渐转变为获取知识线索,对于数据、定义、图表等文献内容及趋势等知识性内容有了更强的需求;③大学国际化程度加速,留学生的国别、数量、质量都有较大的变化,再加上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大学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大学之间合作的日益密切,大学图书馆服务用户更加多元化。

1.2 用户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

图书馆作为传统用户核心信息服务提供机构的地位被互联网、搜索引擎、网络书店等不断蚕食,以图书、期刊为主的传统学术资源载体及其数字衍生品只是用户整个信息环境中的极小部分,用户信息环境正进入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含无线互联网)已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博客、微博、BBS、诸如Flickr之类的图片分享网站、人人网之类的社交网、YouTube之类的视频欣赏分享网站等都成了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搜索引擎及其提供的图片搜索、音视频搜索、学术搜索、图书搜索、文库、问答平台等成了用户的首选渠道,OCLC的2011年的调查就显示以搜索引擎为信息查询起点用户所占的百分比已达84%。

1.3 数字阅读和移动访问逐渐成为用户使用大学图书馆的主要方式

2012年第九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国民数字阅读的接触率为38.6%,18~40周岁的中青年数字阅读接触率为85.3%,且呈每年显著递增趋势。作为大学图书馆的主要用户的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恰恰是这一群中青年用户。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网和阅读的人群也在迅速增长,2013年1月的国内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的数量已经占到全体网民的74.5%,超过台式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高校学生网民和将来成为高校学生的初高中生网民在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澳大利亚学者Mal Booth等人经深入调研认为:2015年手机和无线技术将会对用户与图书馆之间交互和交流方式、查询和利用资源的方式以及利用实体图书馆的方式都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1.4 开放获取运动对学术交流、教育和资源建设的影响深远

自2002年2月正式发布《布达佩斯宣言》以来,开放获取运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截至2012年8月底,金色OA(开放获取期刊)数量DOAJ上登记收录就已经达到8070种,绿色OA(开放获取知识库)的数量ROAR登记的机构知识库数量已达2924个,Webometrics统计的第三方学科知识库数量已达1552个。与此同时,包括开放数据、开放教育、开放学者、开放学术等相关开放获取运动也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教学和研究资源、数据可以通过开放获取的方式免费获得,图书馆作为大学“信息资源购买者”和“专业信息资源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受到了严峻挑战。

2 大学图书馆现有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些大学图书馆为了应对所处信息环境和用户信息行为的变化已经开始了一些变革,但绝大多数大学图书馆仍旧停留在“资源为本”的传统运行机制或者以传统运行机制为主的运行方式,其问题主要表现为:

(1)大学图书馆传统运行机制的核心是“资源”。图书馆整个信息流围绕着资源的采集、组织、加工、保存和服务进行。而且“资源”的核心是“书”,虽然馆藏中也包含期刊、报纸、缩微、视听等类型的资源,但“书”占据了馆藏的绝大部分,即便是目前大学图书馆用于数字资源建设的经费已经超过了以图书为主的印本资源,大学图书馆对外品牌和形象依旧是存放图书并提供图书借还服务的场所,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图书馆长期以来“书本位”运行机制造成的。也正是这种固有的对外形象在当前及将来的数字信息环境中限制了自身的发展:用户只有在图书借阅的时候才会首先想到图书馆;虽然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商网站(尤其是外文数据库)利用了图书馆购买的很多数字资源(用户IP地址在图书馆提供给数据库商的合法范围之内可免费下载),但很少有用户意识到这一点;很多用户,尤其是学校管理层,虽习惯于在网上利用图书馆资源,但因很少到图书馆建筑内借书和阅览,也不了解图书馆近年在数字信息环境中的变化而低估甚至漠视大学图书馆的作用,做出了不利于图书馆发展的决策或建议;大学图书馆正在沦为学生的自习室;用户对于图书馆员的印象停留在图书借还等低智力劳动,造成图书馆员地位不高,待遇不佳,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

(2)大学图书馆传统运行机制是一种过程化的机制。过程化机制是“书本位”的直接体现,从图书采访、编目、典藏,到图书流通、阅览、咨询,图书馆内部的机构设置大多也是围绕“书”进行,技术系统也主要是以图书管理为主的集成管理系统。虽然随着资源类型的增加,大学图书馆普遍增加了期刊部(报刊部)、视听部、数字化部等内容机构,通过增加内部机构或拓展部分机构功能的方式,组织多方面的力量进行了资源建设,但面对包括博客微博资源、Wiki、手机短信等全媒体时代的数字教育资源,也仍然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和高效管理的需要,再加上OA资源的不断增加、编目等业务外包工作的开展以及知识服务所需资源配置和服务方式的调整,大学图书馆需要打破纯过程化的运行机制,调整内部机构的设置,以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和管理。

(3)大学图书馆传统运行机制又是一种内向收敛性的机制。该机制下,图书馆以组织自己馆藏、提供自己资源为核心,一切以方便内部管理为主要目标,像图书分类排架在内的许多工作和规章制度都是延续了原来藏书楼或闭架管理时的一些做法,对于无法被自己馆藏及自己能力所对应和满足的需求就心安理得地排斥于自己的任务之外,给用户使用造成了诸多不便。而且在其整个运行过程中,起始点一般是要用户适应图书馆资源内容和服务方式,就是进行的读者培训,主要也是教会用户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一些非常复杂的“专业”知识,而不是根据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因此,即便是经过了培训,用户有信息需求的时候,还是先使用操作简单的搜索引擎。内向收敛的运行机制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对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反应迟钝,很容易将“头”埋在内部实际工作之中,不太注重“对外宣传”,尤其是出于与其他信息源竞争的需要进行自身优势的比较性宣传,这就造成了用户对数字信息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已有重大变化和所做的努力了解甚少,影响了自身形象和发展。

3 大学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变革

2011年,Brian T.Sullivan发表了《2050年大学图书馆尸检报告》一文,以预言者的姿态为大学图书馆敲起了丧钟,虽有些“危言耸听”,但却充分证明了大学图书馆需要根据大学及用户信息环境变化不断变革和调整自己运行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需要变革原来“资源为本”的运行机制为“服务为本”的运行机制。

“服务为本”是一种面向服务的运行机制。它要求大学图书馆所有工作的重心和导向都转向服务,围绕服务设置内部组织架构和制定规章制度,围绕服务采选和组织资源,围绕服务安排馆舍,围绕服务设计各类服务平台,围绕服务建设人力资源队伍。“服务为本”机制中“服务”内涵在当前及未来信息网络环境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责仍旧是大学图书馆功能的一部分,但已不是核心的功能,除少数大型大学图书馆需要承担更多包括印本资源和数字资源的保存功能外,大部分大学图书馆的保存功能则主要限定在本馆特色馆藏;大学图书馆需要彻底改变原来“借还印本图书场所”的功能形象,承担起2002年《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中要求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并在数字信息网络环境中拓展和延伸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如文献获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服务、技术服务、学科服务、知识服务和文化服务等。

“服务为本”的运行机制是一种以“用户”为核心的外向拓展型机制。它要求以“用户”作为大学图书馆存在与发展思考的起点,从“用户”的信息需求出发获取和组织资源,从“用户”信息行为规律出发设计和开展图书馆服务。即从用户当前及未来数字信息环境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大学图书馆能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以与用户其他信息源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市场竞争者”的身份融入到用户数字信息环境中思考竞争对策、开展相关服务,并根据用户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服务。当然,“服务为本”机制中“用户”的内涵也需要拓展,当前,很多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用户”还只限于来到图书馆建筑和网站主动享受服务的“到馆用户”,还需要将服务“用户”拓展到“利益相关者”,包括全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全体学生、教职工,甚至包括相关校友和部分高校之外的用户,变 “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激活各类图书馆的潜在用户。

4 大学图书馆运行机制的主要变革策略

4.1 深入研究大学及用户的信息环境,持续关注用户需求与行为变化

“资源为本”内向收敛型运行机制下的大学图书馆将主要精力用于书报刊等印本资源的购买、编目、借阅、数字化、保存和管理以及对所购买数字资源的用户使用进行的培训等工作,不关心用户信息环境及用户信息需求变化,对于用户信息行为也知之甚少。因此,在向“服务为本”运行机制的转变过程中,大学图书馆就需要确立用户导向的服务理念,而用户导向的关键在于了解用户、尊重用户、服务用户,需要去观察用户的环境,发现契机,发现服务。对当前大学信息环境的研究,不但需要大学图书馆对本校教学科研环境尽可能客观的观察、对本校中短期发展规划的认真解读和分析,还需要调研国内外有关大学教学科研环境、发展趋势,其他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环境扫描和发展定位等相关研究成果。对于用户信息环境及其需求行为的变化,则不但需要了解相关机构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情况的调查(比如国内互联网信息中心每年所做的各类调查),了解各类研究成果对信息服务行业 (含图书馆)用户需求和信息行为的调查与分析,还要采用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日志分析、跟踪试验等方法对本校用户持续、多角度的调查和分析。“服务为本”运行机制下,大学图书馆对大学信息环境、用户信息环境及需求行为的调查工作需要常态化,甚至要成立专门部门定期和持续进行这项工作。

4.2 构建面向全媒体时代的资源建设体系

大学图书馆用户信息环境已逐渐走向全媒体时代,不管是传统的图书、报刊的印本资源,还是已经数字化或数字原生的电子图书、电子报刊、音视频资源、软硬件工具、科学数据、图片、课件资源、博客资源、Wiki资源、OA资源、案例网站、学校历史等都已经是大学教学科研及管理中经常使用的资源。要想满足用户的日趋多元化的资源需求,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也需要突破原有相对单一的资源建设体系,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将教师学术博客作为资源收集整理对象、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收集整理资源时建立的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和投稿指南数据库、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对历史活动文件及重要规章制度的收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图书馆收藏管理的资源内容正在多元化。而且,随着OA资源的增加,大学图书馆作为资源购买者的作用将逐渐降低,将有更多的精力去采访用户需要的其它资源。该资源建设体系下,大学图书馆也有可能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收集整理种子、钱币、服装、器皿等实物资源。总之,全媒体时代只要是用户有需求的资源都有可能被纳入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体系。

4.3 打造用户参与的数字资源建设机制

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大学图书馆用户利用的主要资源,大学图书馆近些年来也通过购买和本馆的数字化建设构建了大量的数字馆藏。但由于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用户的参与,数字资源的整体利用率还不够理想。相关研究表明,用户参与的数字资源建设比普通的用户调查更能深入的了解用户需求,更能大幅度提高用户的使用率。Web2.0技术的普及培养了用户的参与意识,锻炼了用户的参与能力,用户能够自己参与创建资源。用户参与数字资源建设的方式包括:(1)在数字资源采购中引入用户推荐购买、按需购买、按需印刷、按使用付费等用户参与方式;(2)在特色资源建设中,邀请用户捐赠自己的数字化资源 (有些确实是在市场上通过商业手段无法买到的)、参与特色数据库相关专业资源的遴选和整理,按照用户习惯的方式进行资源描述和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让用户参与建设,让用户对数字化资源进行OCR识别和纠错等。当然,要想让用户积极地参与建设,就必须研究影响用户参与的因素,建立包括用户分类和重点用户寻找机制、用户激励机制、用户可参与项目宣传推广机制、用户管理和技术支撑在内的保障机制。

4.4 构建面向用户的资源组织和利用机制

不管是图书的分类编目方式,还是图书的排架方式,亦或书目检索及其他数字资源检索所依赖的MARC资源组织方式,“资源为本”运行机制下的大学图书馆资源组织方式都是面向馆员的,主要是便于馆员对资源的管理和帮助用户进行查收查引、定题检索和科技查新等咨询类工作,用户利用其还需学习专门知识,不够方便。大学图书馆需构建面向用户的资源组织利用方式,即在图书馆资源组织和利用实践中使用用户熟悉、用户方便的方式。比如,面向用户的图书分类法,美国的一些图书馆已经开始放弃传统分类法(杜威分类法)而使用用户更为熟悉的书业标准与通讯分类法BISAC或附加元数据和分面型(主题)浏览与传统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分类法进行改良,以改善用户寻找图书的体验;再比如,一些大学图书馆正在引进和实施诸如Primo、Summon这样资源发现系统,也正在利用谷歌等搜索引擎类似简单快捷检索资源的方式提供用户熟悉的资源利用方式。

4.5 建立面向用户的主动服务机制

“服务为本”运行机制下的大学图书馆还需要转变原来被动的服务方式为主动服务方式。这些主动服务方式主要包括:通过对用户的定制信息及其使用图书馆的历史记录信息等的分析,主动为用户推送用户感兴趣的资源和信息;根据用户利用资源的时间、地点、设备等情景信息,经过科学的计算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源,由于移动设备单人单用,移动互联网下的大学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将更加准确和高效;开发和提供嵌入用户个人信息环境的工具,用户不需要脱离个人生活学习工作流程就可以直接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如河海大学图书馆在该校本科教学管理系统中无缝嵌入的资源查询功能、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用户广泛参与社交网社区嵌入的资源查询功能等;以OpenAPI等方式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公开给用户,用户可以利用自己的系统或工具通过这些开放接口方式更加灵活方便的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如剑桥大学图书馆已开发了15种以上的用户可以调用检索利用本馆相关资源的OpenAPI。

4.6 重构满足发展需求的图书馆内部组织结构

“资源为本”运行机制下的图书馆内部组织结构,面对新型信息资源和信息需求时,显得缺乏活力和效率低下,需要根据发展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重组。重组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大学图书馆功能的拓展,文献获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服务、技术服务、学科服务、知识服务和文化服务等功能需要通过设立相应表明,“服务为本”运行机制下的大学图书馆内部机构能打破原有层级化的结构,向扁平化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转变,以“学科馆员”、“知识产权馆员”、“自动化系统支持馆员”、“对外宣传馆员”之类岗位馆员作为基本网络节点,以工作组、委员会、工作团队之类的动态、虚拟的“组配式”和“即刻呈现式”工作组织形态为网络连接线,超越实体图书馆和学院、系、专业等组织机构的条块分隔,根据学科知识分类和服务标准等具体工作需要组建不同的“高效团队”,灵活集成相关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提供相关服务功能。重组后的组织架构其服务的渗透性和活力将大大增强。

4.7 构建完善的对外宣传机制

在图书馆是大学用户基本信息服务支撑的年代,用户对于图书馆依赖使得图书馆基本上不需要对自己进行过多的宣传。如今的大学图书馆,已经被放置到充满竞争的数字信息环境中,图书馆必须建立的完善对外宣传机制。大学图书馆对外宣传的目标就是重树互联网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品牌,打破用户“图书馆只是借还书场所”的固有观念,告知用户图书馆能够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以及这些资源和服务相比互联网上其他信息来源的优势,告知用户本校图书馆在数字信息时代所做的各种努力和能够发挥的作用等,使用户对图书馆重新定位。大学图书馆的对外宣传需要成立相应的内部组织机构,设立宣传的中长期规划,分阶段、有侧重的展开宣传,而且这种宣传要尽可能利用各种途径,不但包括传统的宣传海报、校内相关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图书馆开设的各类信息素质课程和讲座等场合,还要包括用户经常出没的虚拟信息环境,比如网络论坛、社交网络、手机图书馆的短信等。采用的方式则可以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短篇,甚至开发相关游戏等,通过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图书馆的新品牌形象,达到满意的宣传效果。

[1]邢春光,董颖.“文献中心型”、“馆员中心型”和“读者中心型”图书馆——从运行机制看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J].图书情报工作,1998,(2):13-15,46.

[2]Staley D J,Malenfant K J.Futures thinking for academic libraries higher education in 2025[EB/OL].[2012-12-23].http://www.ala.org/mgrps/divs/acrl/issues/value/futures202 5.pdf.

[3]李书宁.面向Y一代用户的大学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5):37-42.

[4]Cathy D R,et al.Perceptions of Libraries,2010:Context and Community[EB/OL].[2012-04-22].http://www.oclc.org/reports/2010perceptions/2010perceptions_all.pdf.

[5]屈明颖.国民阅读率持续提升数字阅读愈见青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04-23.

[6]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02-01].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P020130122600399530412.pdf.

[7]Mal B,Sophie M,Belinda T.A New Vision for University Libraries:Towards 2015[EB/OL].[2012-08-08].http://w ww.vala.org.au/vala2010/papers2010/VALA2010_105_Bo oth_Final.pdf.

[8]杨美华.大学图书馆在新学术传播体系的角色[J].大学图书馆,2012,(2):1-19.

[9]吴建中.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10]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9):4-12.

[11]Sullivan B T.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2050[EB/OL].[2012-10-12].http://chronicle.com/article/Academ ic-Library-Autopsy/125767.

[12]燕今伟.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实现[R/OL].[2013-02-25].http://wenku.baidu.com/view/672e35d333d4b14 e852468ad.html.

[13]Kamal N,Nandi N,Arun K.Strategies for Collection Development:An Experience at FIIB Library[EB/OL].[2011-04-22]http://crl.du.ac.in/ical09/papers/index_fil es/ical-120_202_424_2_RV.pdf.

[14]高新陵.科学引导创新服务——数字图书馆的门户建设[EB/OL].[2011-10-22].http://lib.nwsuaf.edu.cn/05/%B6%E0%C7%FE%B5%C0%BD%A8%C9%E8%CA%FD%D7%D6%CD%BC%CA%E9%B9%DD%C3%C5%BB%A7.pdf.

[15]李书宁,贾西兰.国内外图书馆行业相关OpenAPI发展现状调查及其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7):13-17,104.

[16]符绍宏,武莹.E-learning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2,(3):34-38.

[17]王频.图书馆组织结构分析与再造[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98-102.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图书图书馆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如何构建以财务预算为轴心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