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燕
(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嘉兴 314000)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民众信息需求特征的变化,作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挑战,但图书馆人以其聪明才智,借鉴国外成功的图书馆建设经验,借助信息技术,在服务体系、文献资源、服务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创新,进而推动我国的图书馆迎来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个事业发展高峰。在当前全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浪潮下,以总分制为主要组织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自沿海东部地区成功实践以来,现已走向了全国,呈现出一种向着规模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的态势。但由于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时间短,相关的工作机制、服务体系还并不成熟,探索、创新和完善总分馆服务体系下的图书馆相关建设,如地方文献资源、特色资源建设等,也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本文以嘉兴图书馆为例,根据笔者在地方文献工作过程中的创新实践,主要介绍嘉兴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相关机制创新,以期与业内专家、学者、同行进行探讨,促使相关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嘉兴市图书馆从2007年起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树立起图书馆界总分馆体系的一面旗帜—“嘉兴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2年,入选“浙江省年度十佳民生工程”。但由于总分馆在体系设计时,主要宗旨是从读者出发,以保证民众的“普遍均等”公共图书馆服务,因此,在总分馆体系建设设计时,对总分馆体系下的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制度设计不足,收集机制、服务机制等并不完善。2012年12月,浙江省文化厅下发了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明确提出了各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要求,地方文献工作开始走上正规化道路。在《规范》颁发后,经过多年酝酿与调研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考评工作正式启动。对照《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考评的通知》所附的“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考核细则·市级”的条目要求发现,嘉兴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还不完善,寻找体制创新、探求工作突破已切实摆在了嘉兴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的面前,且刻不容缓。
地方文献工作经历了从原来的单馆建设模式向总分馆体系的多馆联合建设模式转换,在此过程中嘉兴图书馆和其它总分馆体系图书馆一样,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障碍。因为地方文献的征集一直以单馆形式运作,在有限的编制下,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图书馆一般都优先保障一线服务人员,基层图书馆以兼职为主。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人员也一般是凭着广泛的人脉,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多跑动,勤联系,上门拜访等方式来征集文献。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人脉、努力及能力等因素,工作质量也因此得不到保障。同时受地理空间及时间的约束,征集员们不可能深入到每个角角落落,容易遗漏信息与错失机会。
嘉兴图书馆城乡一体化的总分馆服务体系织就了一张遍布全市、镇、乡村(社区)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也为依托总分馆分布网络的地方文献联合征集机制创新提供了平台与条件。我们的做法是将各个分馆的工作人员纳入到地方文献的收集队伍中,解决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人手不足问题。分馆工作人员一般是由当地人担任,在上岗初期的培训与实践后已具备一定的图书馆学知识,且他们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有良好的人脉资源,信息灵通,沟通方便,因此,他们完全可以成为乡镇地方文献征集的主力军。同时,为了使得这项工作长久有效地开展,2013年总馆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纳入分馆的日常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必须完成常规报刊的征集,保持其连续性,对图书类则要求尽可能收齐,在年终考核时予以考评。联合征集体制建立后,总馆专业人员负责中心城区的文献征集,乡镇及村级文献则由分馆承担。未来还将逐步推进到流通点,既让征集工作不留盲点,又不必增加人员。为了使得征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我们还注意寻求建立与政府良好的地方文献收集合作关系。由于分馆的建立丰富了乡镇文化,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图书馆也成为乡镇文化建设的基本项目与亮点工程。在建设与运行的过程中,图书馆与当地政府经常会联络沟通,双方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向乡镇政府征集文献就顺理成章,同时,还可通过他们牵线搭桥,扩大到其他的单位与个人。
建立总分馆的目标是达到“有人就有图书馆服务”的境界,人人可以享受到普遍均等、城乡一体化的图书馆服务。地方文献的征集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各界人士,为此,我们通过不断创新,以全新的理念,用科学的手段,使读者享受到零距离、个性化的服务。
(1)全开放、零距离的线上资源共享服务。图书馆自建的数字资源以及外购的部分资源,都挂在图书馆的网站上,读者可以登录图书馆网站,免费调阅内容。用户无论身在何处,只需一台可上网的电脑,便可尽览海量地方文献资源。本馆自建的数字资源有“嘉兴文史”、“嘉兴纵览”两个专栏,内有《槜李谱》、《烟雨楼史话》、《嘉兴辛亥革命史料》等文献,均可全文检索,用户可自由访问。自建的大型数据库已经完成的有《嘉兴古代名人》与《南湖文献》,两者均为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建设项目,在建的有《嘉兴血防》。我们在建设数据库时,尽可能地标注了资料的原出处,方便用户利用。
(2)异地文本传输服务。有些异地的读者,所需资料无法从网上获得,或者需要原文,但是信息量只是零星的几条,亲自到馆查找不免要耗时力耗财,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于是来信或来电请求帮助,我们则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即时通信传输电子文本,借助于快捷的网络,文件的传输变得轻而易举。如一位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来电,想借在杭州萧山开会空隙,来馆查找一条资料,咨询从萧山到本馆的交通路线。我们从交谈中得知他的时间较紧张,就主动建议可以代为查找,并将结果发送至他的电子邮箱,这位学者在惊喜感激之余,对此非常满意。
(3)创立专家品牌服务。借助专家名气效应,拉动社会吸引力。本馆有一位知名度颇高的馆员,笔名“笑我”,交际广泛,极富个性,因其在文献部门工作,本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也因此贴上了鲜明的特色标签。从1994年起,他负责本馆开设的秀州书局,坚持写《笑我贩书》,以书会友,以书交友,很快在圈内声名鹊起,因此接触到本地的许多文化人,广闻博记,成了地方文化通。自2006年10月起至今,专事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咨询,已经成为本馆的一个品牌。
(4)灵活多样的网络咨询服务。上海图书馆设立了“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集合长三角各家图书馆的专家,为用户们解疑答惑,其中就有“地方文献咨询员”,比较集中的解决地方文献方面的问题。上文提到的“笑我”就是嘉兴市图书馆推出的咨询专家。相对于图书馆网站上的来访人次及咨询数量,访问其个人博客的人更多。他的博客在文化圈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粉丝众多,人们更喜欢在博客上与他交流,有问问题的,也有交流信息及提供资料的,形成的圈子越来越大,信息源也就越来越丰富。自网络微博兴起后,他把博客与微博的帐号捆绑在一起,互动更为快捷方便,加上即时通信工具,让用户真正实现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5)广结同好,打造地方文化信息交流点。笑我先生的斗室里每天来访人员不断,其中不乏从外地慕名造访的。有请其帮忙查询资料的,也有人是来交流信息的,如某地挖到了什么石碑,自己又发现了某一条资料,或者买到了几部地方文献等。大家聚在一起各献所知所得,由此知道不少地方文化人的旧事佚闻。如遇到本馆无藏的地方文献,他还会说服拥有者让图书馆复制一份,籍此收集到一批稀缺的地方文献。
(6)课题全程追踪服务。由于笑我在嘉兴文化圈的知名度,除了从事地方文化研究的人上门讨教外,一些文化项目的建设也会请他出谋划策。近年来,嘉兴兴建的一批名人纪念馆,如龚宝铨、王蘧常、沈钧儒、沈曾植等,笑我都全程跟踪进度,收集、挖掘、整理、提炼有关资料,为其顺利建馆尽心尽力。
(7)撰写个人地方文化史。从1994年4月起,笑我开始以日记体的形式记述在秀州书局的活动,每年辑成《笑我贩书》一册,详记其所经手书之内容、从访客口中所得之信息、所查阅资料的摘要等。2006年10月起,其不再经手秀州书局,笔记更名为《笑我杂记》,专记每日所得。因其不但将所见所闻所历记录在案,还摘抄所获资料,故为后人留下了内容丰富、线索清晰的一手与二手史料。
古语云“穷则思变,变则通”。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传统的业务必然受到冲击与质疑,传统地方文献工作的固有征集与服务方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用户要求。依托总分馆已有的服务网络优势,对地方文献工作进行反思、探索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嘉兴图书馆为此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但我们也深知,目前在文献征集、文献服务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也只能算是在地方文献工作创新途中迈出的第一步,我们的工作还有待提高与改进,特别是在地方文献的深层开发方面还有待加强,如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地方文献的个性化服务、地方文献资源的元数据开发与发布等。
[1]范并思.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转型—理论体系重构的初步设想[J/OL].[2013-03-23].http://www.doc 88.com/p-438426041550.html.
[2]邱冠华等.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3]章明丽.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嘉兴模式[J].图书馆杂志,2009,(10):48-50.
[4]耿俪洳.全省2012年度十佳民生工程揭晓:我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上榜[N].嘉兴日报,2013-1-2(2).
[5]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范(浙文社[2010]78 号)[EB/OL].[2013-03-23].http://wenku.baidu.com/v iew/fc4bd203cc175527072208bf.html.
[6]袁海波.我的“苦、辣、酸、甜”:在地方文献征集中的感悟[N].图书馆报,2013-4-5(A13).
[7]袁逸.听取哇声一片:2012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研讨会有感[J/OL].[2013-03-23].http://www.baidu.c om/link?url=oE-viYUxJwD4EQegxw5mma_1JOfGcveQ5J diIvZJxgylXKflq4pUcXRZbkG5aKsY3IZJRS804cscAqhi9 E-BY2muM7Il6aJ2sHn-XX-Qu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