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作品奖”——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征文评选揭晓

2013-11-14 12:20
作品 2013年6期
关键词:高研班颁奖词鲁迅文学院

由广东省作品杂志社和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第十二届作品奖——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征文,于2013年4月18在广东省作协进行了终评,终评委就入选作品进行了充分讨论,投票决出获奖作品。杨怡芬《儿孙满堂》获中篇小说奖,江洋才让《炽热的马鞍》,赵光鸣《代尔维什的蚂蚁》获短篇小说奖,高凯组诗《乡关书》获诗歌奖,徐则臣《我看见的脸》获散文奖。

第十二届“作品奖”自征文以来,高研班学员来稿踊跃,数百位学员寄来了新作力作,《作品》每期用三分之二的篇幅发表应征作品,全年累计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逾百万字,诗逾千行。所刊发作品二十余篇次被各大选刊、年度选本选载。评委会一致肯定参评作品的艺术水准,鲁迅文学院的评委认为,参评作品较为客观地体现了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的创作现状,特别是70后作家的创作现状。这也是国内首次以征文评奖的方式集中展示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的创作。

获奖作品

中篇小说 杨怡芬 《儿孙满堂》

短篇小说 江洋才让 《炽热的马鞍》

赵光鸣 《代尔维什的蚂蚁》

散 文 徐则臣 《我看见的脸》

诗 歌 高 凯 《乡关书》)(组诗)

终评委

主 任:廖红球 白 描

评 委:孙丽生 张建渝 蒋述卓 成曾樾 李一鸣 谢望新 吴佳联 郭 艳

颁奖词

中篇小说奖

杨怡芬《儿孙满堂》颁奖词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杨怡芬来说,她的土地是蓝色的海洋——东海,她深爱的家乡。《儿孙满堂》是一个饱含深情的小说,字里行间满怀爱意,寻常故事之中暗藏机锋。宏大如对海洋,真挚如对儿孙,迷离如对恋人,作家以梦幻之笔创造了一个温暖而苍凉的无人小岛,海岛生活场景凸显了时代人心的嬗变,从容和缓的叙事娓娓道出一个时代静观者的深切情怀,小说人物的隐忍坚守更体现出令人尊敬的高贵与纯净。

短篇小说奖

江洋才让《炽热的马鞍》颁奖词

人类的悲悯情怀源自对苦难的记忆。江洋才让试图通过一具破损的马鞍传递这人类弥足珍贵的情怀——它的历史,一种大劫大难之后少有的平静。以呈现马鞍上刀刻岁月般的细微方式,达到了直抵心灵的艺术效果。小说不仅仅只停留在苦难之后大彻大悟般的回顾,而是以人类返观自身的手段,体现生命的脆弱与宏大。触及了人类心灵极为纤细的一面,获得了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短篇小说奖

赵光鸣《代尔维什的蚂蚁》颁奖词

赵光鸣的小说以表现底层人民生活和流浪汉题材见长,《代尔维什的蚂蚁》展示了其一脉相承的创作风格,以一个生活在南疆偏远地方的越南人为原型,讲述了一个离奇动人的小人物的故事。小说在极有限的时空中浓缩了主人公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情节紧凑、场面生动、人物鲜活。作者的叙述沉稳自然,不动声色而又带有冷幽默色彩。小说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各色人等的生死聚散呈现一角,隐含深意,透露出一种世界性的视野,这也是该小说不同凡响的深刻之所在。

诗歌奖

高凯《乡关书》颁奖词

高凯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乡愁诗人”,在乡愁日渐淡出人类情感的时代,高凯一直企图以自己的乡愁写作为这个时代命名。组诗《乡关书》既具有现代性,又不失乡土味;单纯而丰盈、简洁而饱满,拙朴、厚重,既具有生活的质感,又显现艺术的空灵,在矫饰的时代获得朴素,在虚假的时代建构真实。

散文奖

徐则臣《我看见的脸》颁奖词

《我们看见的脸》描画了十五张年轻人的脸。这些脸分属不同的年龄,身份和性别,散落在社会各个阶层。由瞬间的表情深入他们复杂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既而展示出他们与这个我们共有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每张脸都是这世界的一个断章,戛然而止时却意味深长。这同时也是一篇将思辩寓于细节的自我省思录,如文章结尾所言,观人如观己,我们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中,他即是我,他们即是我们。

猜你喜欢
高研班颁奖词鲁迅文学院
“2022 年全国中青年武戏、生旦行艺术人才高研班”开班
花蝴蝶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精彩描绘改革开放时代风貌
前言
新疆少数民族青年油画家创作刍议
杜立明的诗
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开班
《感动中国》颁奖词如何炼成
“生本化”作文:拨生命弦 涌表达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