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勇琪
摘 要:自2011年全国“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高研班”招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画家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索中走过了四年的历程。前期的少数民族青年画家,由于学术积累的局限,创作风格始终是单纯的审美标准,缺乏地域性的艺术特质。后期画家通过系统研习,在创作道路和情感表现上都融入了地域和民族的特色,诸多青年油画家在全国展览中异军突起,作品表现出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业界的肯定。试对历届少数民族高研班的作品进行梳理和对比研究,从而洞悉少数民族高研班教学对青年油画家创作的影响,并对新疆油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研班;新疆;青年油画家;创作语言
一、西部少数民族高研班概述
在我国美术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美术发展相对滞后。中国美协吴长江先生曾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美术人才的培养。在中国文联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美协立项组织,中央民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积极合作,共同着手实施“西部少数民族美术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少数民族高研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起来的。目前,少数民族高研班已经成为新疆地区培养青年油画创作者的平台。这些油画创作骨干在地方美术创作、教学和展览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届西部少数民族美术家创作高级研修班”于2011年正式开办,旨在落实党中央有关精神和美协近年来重点培养青年美术家的战略方针。至2014年已开展四届,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研修时间短、课程强度大等特殊情况,制定的立体多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也使得学员自身创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历届西部少数民族高研班新疆美术家
及作品调查分析
(一)少数民族高研班新疆青年画家名单及作品列表
(二)少数民族高研班新疆画家作品整体分析
通过大量画册的阅读分析,发现新疆少数民族画家的作品不论选材多么奇特新颖,语言多么充满个性,均摆脱不了画家少数民族身上特有的品质。首先是他们对艺术的热情超乎常人,这种热情能很自然地体现在作品当中;其次是看待艺术与情感表达的直接性,这与内地很多画家的画面气质都不相同;再者,少数民族艺术家的色彩观及色彩感觉是与生俱来的,非常强烈与敏锐,直观地呈现出新疆地域的典型环境色彩特征;最后,高研班作品在油画内容的选择上发挥了地域优势,多数油画家的作品不只是反映独特的地理风貌,而是以个人视角去关注新疆社会文化的变迁,将所学知识与之融合,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艺术理想的语言载体。从画家亚尔萨迪尼江·买买提的《手艺人》,可以看出非常有喀什地区的民族和地域性特色。色彩的表现是观众对绘画作品最直观的理解途径,少数民族特有的元素中偏重于暖色调,色彩较为明快,绿色、黑色等都有其独特的宗教象征意义。青年油画家在参加高研班后,创作与其早期作品相比,精神意蕴更加深刻、更能引起人在情感上的共鸣。
三、西部少数民族高研班教学
对新疆青年油畫家创作的影响
(一)比较研究画家在学习前后油画创作语言的变化
新疆传统油画技法多是学习苏联,相对来说手法较为单一,缺乏观念性,少有关注社会文化问题。高研班学习后,创作思路及观念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视野也开阔了,画面技法也较以前更成熟。如在中央民族大学读研让库尔班塔伊的创作有了新的突破。从刚开始单一地表现民族风情到后来的写生,再到现在的传统与当代摩擦碰撞,构成了他油画创作的三个阶段。《家园系列》为库尔班塔伊的早期作品,从中可以看出画面整体以少数民族为题材,色彩比较单纯,构图比较传统。作品《斗鸡》《围观》是他的高研班作品,画面中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加入了现代感的造型,使画面呈现出对立感,让人觉得画面更加平衡。同时在创作中将心理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暗示,使作品充满了原生态和原创性。在第三阶段作品中,通过描绘主体部分,而背景采取留白的方式,还加盖个人的红色签名章,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空间。
(二)新疆少数民族青年油画家参展作品的选材特点分析
从2013年全国美展新疆区的入选情况看,总共入选19件,有7件都是少数民族青年油画家的作品,这也是历来入选率最高的一次。从他们作品的思路及选材不难看出,他们对民族元素的深度挖掘以及有意识回避新疆风情元素的粗糙表达。如库尔班塔伊·图尔荪的《围观》,选材角度独特,画面背景留白的处理更是让作品透出一股强烈的当代气息;阿不都如苏力《生生不息》以树木为符号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构图的疏密节奏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即便是艾力·伊斯马伊力画的维吾尔大叔在编箩筐这样乡土的取材,经过写实语言的放大,也让作品的意味和观念与以往的乡土绘画有了质的区别。综上所述,无论从创作的选材还是从艺术的表现形式来看,新疆少数民族画家在油画的创作中一改苏派传统油画的表现形式,不断将自己的创作语言与新疆地域文化融合。通过学习,许多画家从思维上跨越了单纯模仿创作的瓶颈和对民族元素的简单罗列,而去努力寻求个人审美诉求与地域元素的关连性。
(三)高研班代表性个案研究
伊力夏提·吐尔逊的油画主要是他熟悉的南疆人物和风景,他不满足于把新疆题材的油画创作变成简单的民俗,更专注于绘画性语言的探索与实践。他对绘画语言的纯化是非常自觉的,他认为:“由于新疆特殊的自然、色彩以及舞蹈的独特感染力,过于吸引人们的眼球,使画家过多注意事物的表象,导致画面当中的文化内涵缺失。”无论是《喀什印象》系列,还是《阿勒泰印象》系列,专注于画面构图形式的强化,大胆地进行装饰化的光影处理,特别是在色彩的运用上超越了真实物象的局限,更加主动地驾驭绚丽浓郁的色彩。一方面几乎使用了长焦距镜头式的压缩风景前后空间的艺术语言;另一方面则减弱了画面焦点透视与阴影的色调,缩小了受光与背光的色差,从而使他表现的喀什风景凸显出更热烈的阳光与土地的质感。
阿布都如苏力·阿布都热依木有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画家的特点,他的画更倾向于意象性油画。在他的绘画道路上更加深入的表现题材是“树”,早期的作品中就画过许多不同的“树”,如《生生不息》系列。在创作的过程中立足于自己对生命的体悟与敬畏感,形式语言既有综合材料的泼洒点染的痕迹,又在树干树枝的表现上借鉴了中国画的用笔方式。他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具象写实作为外在的语言形式,将客观存在的、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其油画作品传达给观众。作品能够引起人们在精神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同时也才能呈现新疆本土油画新的精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