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聂彦,陈柱强,曾立威,梁柱第,林 昊(.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广西 岑溪 5400;.广西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中心,南宁 500;.广西梧州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中心,广西梧州 5400)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重点监测工作,客观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相关品种的安全性,及时发现高风险药物的安全隐患,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深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12198例基本药物致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为药物安全风险监管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来源于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中心共收到的218个基本药物品种致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2198份。
采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统计和手工筛选方法对12198例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12198例不良反应/事件中,男女比例为 1.00∶1.04(5982/6216),男女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最大96岁,最小为新生儿,平均年龄40.4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群呈年轻化趋势;从各年龄段构成比变化来看,45岁以上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其他人群高,见表1。
表1 ADR/ADE及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人群年龄分布Tab 1 Age distribution of ADR/ADE and serious ADR cases
治愈7176例(占58.83%),好转5005例(占41.03%),疑似死亡病例9例(占0.07%),有后遗症8例(占0.07%)。
分别按基本药物中的化学药、中成药进行分类统计,共涉及126个品种,以抗病原微生物药为主,其次为内科用中成药;抗病原微生物药以头孢菌素为主,内科用中成药以中药注射剂为主,见表2、3(因报告可能涉及多种药物,故例次数>报告数量)。
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居首位,其次为口服制剂;注射剂主要以静脉滴注为给药途径,见表4(因报告可能涉及多种剂型,故例次数>报告数量)。
参照《WHO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术语集》进行分类,ADR/ADE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为主,见表5(临床表现可能有多个症状,故例次数>报告数量)。
根据报告类型分类标准,其中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399例(占3.27%),一般的不良反应报告10433例(占85.53%),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报告1366例(占11.20%)。339例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以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过敏性休克。
表2 发生ADR/ADE的化学药种类Tab 2 Types of chemical drugs involved in ADR/ADE
表3 发生ADR/ADE的中成药种类Tab 3 Types of Chinese patent drugs involved in ADR/ADE
表4 发生ADR/ADE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剂型分布Tab 4 Distribution of dosage forms in ADR/ADE and serious ADR cases
表5 ADR/ADE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Tab 5 Organs and(or)systems involved in ADR/ADE and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原患疾病排序居前5位的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和急性扁桃体炎,合计2480例,占总报告数的20.33%;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原患疾病排序居前5位的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艾滋病、支气管炎及急性咽炎,合计68例,占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数的17.04%,见表6。
表6 ADR/ADE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中排序居前5位的原患疾病Tab 6 Top 5 primary diseases in ADR/ADE and serious ADR reports
从构成比变化来看,联合用药越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越高,见表7。
表7 ADR/ADE报告及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中联合用药情况Tab 7 Drug combination in ADR/ADE and serious ADR reports
3.1.1 性别、年龄:由表1可见,发生ADR/ADE的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年龄主要集中在15~65岁,且45岁以上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其他人群高。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组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一般女性体重较男性轻,用药量应酌减,且女性由于月经、妊娠、授乳等生理功能,可使某些ADR的发生率与男性有所差别。儿童和老年人除体重与成年人有差别外,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脏器发育尚未完善,新陈代谢较旺盛;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减退,新陈代谢降低[1]。药物治疗时应注意,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2]。
3.1.2 原患疾病:由表6可见,原患疾病为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的报告数、严重的不良反应报表数均居前列,这2种原患疾病用药需密切监测,特别是应该加强呼吸道感染疾病药物治疗的风险-效益评估。
3.1.3 联合用药:由表7可见,联合用药种数越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越高。
3.1.4 ADR/ADE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在所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的不良反应,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3.2.1 化学药:分析数据显示,国家基本药物的化学药中以抗菌药物和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所占比例较大、风险较高。其原因可能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应用指征较宽,在临床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且存在滥用现象[3],因此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必须加强对其临床应用规范的贯彻实施,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避免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等。由于静脉给药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经过黏膜屏障且无首关效应,因此作用迅速,其血药浓度、pH值、渗透压等因素均为引发不良反应的直接诱因,建议临床医师应使用合理的给药方式,遵循“可口服不肌内给药,可肌内给药者不予静脉给药”的原则。
3.2.2 中成药:分析数据显示,国家基本药物的中成药中以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例数最多,仅次于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部分杂质未有效去除,有效成分的药理、毒理等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临床滥用、超剂量应用现象较普遍[4],因此在应用时,应遵照药品说明书的适应证、用法及用量,且以单独应用为宜,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应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2.3 剂型:由表4可见,口服制剂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的风险须高度关注,其占总报告数的16.44%,但占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数的23.57%。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时,也可能出现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不良作用。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所致不良反应以一般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经采取治疗措施后多数治愈或好转,仅0.14%的报告疑似引起患者死亡或留有后遗症。因此,应重视对严重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公众安全用药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同时,迫切需要研究制定国家基本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分级和风险评价标准,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苏明君.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0,8(4):110-112.
[2]陈 颖,林 昊.注射用血栓通致不良反应102例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5):677-680.
[3]冒 群.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各科室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2):1098-1100.
[4]袁 强,王 莉,成 岚,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年版)33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13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