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承凤 张 霞 卢鸿进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目前新疆高校很多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处于高分低能的状态。虽然大多高校预科教学的过级率在逐年上升,甚至有的学生在预科学习阶段汉语水平就已经达到了HSK 八级或MHK 三甲,可是在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却并不尽人意。这也影响到少数民族学生的预科学习及以后进入专业学习的效果,从而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调查问卷,结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学习焦虑、学习倦怠、学习策略等三个方面,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这无疑是有助于高校、教师、及学生对其因势利导改善目前状况,从而达到促进新疆高校预科学生汉语教学的目的。
本项研究结合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2012 级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参加抽样的学生共计120 人。根据2012年9月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HSK 摸底考试分级教学分班情况,分别来自预科班的初级班(HSK 总分低于130 分)40 人,中级班(HSK 总分130-210 分)40 人,高级班(HSK总分高于210 分)40 人。下面就预科学生汉语学习情况予以分析。
本研究从塔里木大学预科生的学习焦虑、学习倦怠、学习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学习焦虑和学习倦怠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层次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焦虑和学习倦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焦虑和学习倦怠程度存在差异,如表1 和表2;学习策略分为课后学习情况、运用汉语情况、汉语复习情况三种形式考察,结果如表3 所示。
表1 汉语学习焦虑调查
从表1 总体来看,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都存在一定程度学习焦虑的现象,且在口语写作表达、汉语交际方面的焦虑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口语写作表达、汉语交际方面的焦虑与汉语程度呈反比,随汉语程度的递增而递减;在课堂交流的焦虑差异不显著;而在考试焦虑方面初级班和中级班、高级班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另外,从调查结果还发现女生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男生。
表2 汉语学习倦怠调查
从表2 总体来看,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的预科生都存在一定程度学习倦怠的现象,且初级班和中级班、高级班的预科生的学习倦怠程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中级班和高级班在学习倦怠的程度差异不显著。另外,从调查结果还发现男生学习的倦怠程度明显高于女生。
表3 汉语学习策略调查
由表3 显示,课后学习汉语达到2 小时以上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占到78%;运用汉语交流情况的时候大多是与汉语老师交流和与其他民族交流时使用,分别为38%和45%;汉语复习情况显示,65%预科学生采用考前突击复习汉语的方式,这占到绝大多数。
根据Scovel (1978)的理论,他认为焦虑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可分为促进型焦虑和妨碍型焦虑两种,促进型焦虑能促使学习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而妨碍型焦虑则使学习者逃避促使带来焦虑的学习任务[1]。
根据Maclntyre的认知心理学理论,焦虑会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产生影响[2]。在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的学习过程中,诸如口语写作表达、汉语交际、课堂交流、考试等方面造成学生因为焦虑而产生紧张心理,会导致较差的学习表现,进而带给学生一种自我贬低的挫败感认知,导致学生更进一步的焦虑,又导致更差的学习效果。如此恶性循环会对学生的思维、学习的厌倦程度、考试成绩、学习策略及自信心都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负面影响[3]。
塔里木大学自2010年对预科生开始实行与以往的HSK 考试显著不同的MHK 考试制度,这种新型的考试制度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对书面表达和口语测试的考查,而这恰恰是预科学生最薄弱的部分,尽管考虑学生汉语水平的差异实行了分层教学,但学生对口语写作的焦虑、考试的焦虑、上课师生交际的焦虑,尤其是口语写作的畏难情绪依然普遍存在。
调查发现,预科生课堂发言前的准备不足是引起口语写作课焦虑和师生交际焦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汉语本质上是第二语言学习,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都需要先利用母语思维,然后再翻译成汉语回答老师提问,而老师上课时经常性的即兴提问势必会造成这部分学生的焦虑和紧张。因此,课堂上尽量地减少即兴提问的方式,这对保持学生处于自主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有效降低学生的焦虑感都将会有积极意义。其次,教师对他的情感态度和评价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焦虑程度。一般来说,当教师时常流露出欣赏和信任态度时,学生就会抑制学习的消极情绪而激发出无穷的学习自信心[4]。因此,教师要消除师生交际的焦虑,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灵活多样、偷悦的课堂氛围是很有必要。此外,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就不应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对考试成绩结果的评价既要全面和可信,让学生客观而理智地对待每一次考试成绩,又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进步和发展的潜能。教师单以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的做法,这无疑会加重预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焦虑情绪,尤其是汉语基础差的学生。
根据学习倦怠理论,学生学习的倦怠程度与学习焦虑程度、学习成绩互为因果的正比关系,因此一定程度的学习焦虑影响着学习倦怠程度[5]。塔里木大学的实证调查也验证了这一理论。汉语程度越好的学生出现焦虑、学习倦怠的几率也越小;相反,汉语程度越低的学生出现焦虑、学习倦怠的几率也越高。
但是,预科学生学习的倦怠情绪也不是不可转变的,学习焦虑影响着学习倦怠程度,而 自我效能影响着学习焦虑的程度。一般自我效能越高,学习焦虑就越低,相应地,学习倦怠程度也越低。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人们能否完成在某一活动领域的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景的主观判断或评价[6]。因此,具有高自我效能的学生,一般对学习都会更主动和积极,感到自己有能力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取得某一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充满信心,从而较少产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对教师而言,因势利导利用课堂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表扬和肯定,始终坚持以鼓励和赏识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效能的培养,而且也有利于缓解目前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
首先,从表3的分析可知,课后学习汉语达到2小时以上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占到78%,这显然得利于塔里木大学多年强制执行预科生两小时的晚自习制度。但实际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在晚自习时间里还要写作业,甚至有些学生还要查晚自习、参加校院等活动,因此充分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只占到一小时左右。根据学习知识的遗忘规律,知识的遗忘和保持过程同时进行的。尤其是语言学习更需要时间不断强化,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准确的再认和回忆。所以抓课后教学对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很关键。
其次,从表3的分析可知,在运用汉语交流情况的时候大多是与汉语老师交流和与其他民族交流时使用,分别为38%和45%,这显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日常的汉语交际学习是消极和被动的,只在必要的时候才去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主动使用汉语交流的意识和习惯势在必行。因此,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倡导语言要不断服务于和应用于社会实践,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将语言学习活动从被动变为主动,这样才能不断巩固语言知识和增强预科大学生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第三,从表3的汉语复习情况显示,65%预科学生采用考前突击复习汉语的方式,这占到绝大多数。这种现象在新疆各大高校都普遍存在,同时这也是目前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本质所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分阶段适当进行灵活多样的小测验,这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或许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和目标。
基于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心理特征,很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无法应对大学生活所必须面对的各种差异和冲突,从而导致在大学学习生活尤其是预科阶段的学习生活的一系列不适应现象。从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预科学生普遍存在汉语学习的焦虑、学习倦怠及学习策略的不科学性,这些方面不仅严重影响和阻碍了预科学生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发展及汉语学习的自信心,还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学习焦虑感、学习倦怠感、及学习策略的不科学的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找出合理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
[1]Scovel T.1978 The Effect of A ffect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Anxiety Research[J].Language Learning,1978,(28):45-56.
[2]Maclntyre,Peter D.How Does Anxiety Affac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Reply to Sparks and Ganschow[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5(79):36-41.
[3]江承凤 朱晶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半开放式调查分析[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1,23(4):102-106.
[4]李华.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1(03):3-6.
[5]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01):47-51.
[6]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缪小春,李凌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