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明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河北 玉田 063000)
干眼症指的是因为不明确因素导致的泪液动力学异常或者质量的异常,从而降低泪膜的稳定性,患者眼部感到不适等为征兆的眼表病变。笔者收集玉田县医院收治的干眼病患者66例,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玉田县医院收治的干眼病患者6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5例;年龄45~75岁,平均(49.8±7.9)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患者眼部干涩不适,存在异物感,具有畏光、烧灼感,不能忍受烟尘,部分患者的视力有所下降,难以持久视物。符合干眼症的客观体征还包括:泪膜破裂时间<10 s;泪液基础分泌试纸试验<10 mm/5 min;荧光素染色2 级以上。其中荧光素染色级别中,不染色为0 级;染色范围<1/4 角膜为1 级;1/4~2/4 角膜的染色范围为2 级;染色范围>1/2 角膜为3 级。同时也可能出现干燥综合征:口腔干燥;干眼症;活检唇黏膜广泛淋巴细胞浸润;抗SS-B 抗体/抗SS-A 抗体、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实验室检查为阳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贝复舒滴眼液,每日5次左右,每次1~2 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辨证分型治疗,肺阴不足者予养阴清肺汤,组成:玉竹、玄参、谷精草、牡丹皮、麦冬各10 g,白芍、桑白皮各12 g,生地黄20 g,薄荷、甘草各6 g。肝肾阴虚者予枸菊地黄丸:菊花、枸杞、茯苓、山茱萸、牡丹皮、泽泻、沙参、麦冬、黄精以及石斛各10 g,淮山药20 g;脾虚气弱者予归脾汤:当归、大枣、龙眼肉、石斛、麦冬、茯苓、酸枣仁各10 g,黄芪、沙参各15 g,甘草6 g。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4 疗效标准 显效:泪膜破裂时间在10 s 以上;泪液基础分泌试纸试验在10 mm/5 min 以上;荧光素染色结果是阴性。自觉症状消失。有效:泪膜破裂时间在5~10 s;泪液基础分泌试纸试验在5~10 mm/5 min;荧光素染色结果染色减少。自觉症状基本上消失。无效:泪膜破裂时间<10 s;泪液基础分泌试纸试验<10 mm/5 min;荧光素染色2 级以上。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 统计软件。采用t 检验及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眼表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眼科临床疾病为干眼症,患者的泪液分泌比较少,出现角膜上皮点状脱落、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液成分异常等症状,而荧光素染色则呈阳性。在机械性清除碎屑、免疫调节、屏障、抗微生物等方面,泪膜的承担作用不再显得突出,且其角膜具有丰富的神经,但是干眼症情况下,角膜会直接暴露在外界中,并且受到结膜囊以及角膜剥脱上皮的刺激,患者容易带有眼睛干涩、怕光以及视觉疲劳等的症状,干眼症的患者因为不断分泌泪液,使其含量减少,从而不利于泪膜稳定性的维持,可使患者的眼表受到很严重的危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贝复舒滴眼液的主要成分,其细胞生长因子的功能比较多,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够对神经外胚层、中胚层源细胞造成良好的影响。其为角膜组织的生理成分,分布于角膜组织的全层当中,正常状态下的存在方式为低活性或无活性,在细胞间质中存在。对于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移行,贝复舒的刺激非常的明显,能够促使角膜上皮再生的不断加速。在一定程度上,这对角膜上皮再脱落损伤的减轻和延缓非常有效。其对泪膜破裂时间的延缓、角膜上皮修复的促进都是非常显著的,而这是维持眼表良好的重要条件,也是免疫调节状况需要注重的内容。暂不考虑泪液中的乳铁蛋白和溶菌酶,就眼表组织的免疫调节网络而言,角膜上皮细胞同样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 能够被角膜上皮细胞产生,而外来环境进行刺激的过程中,角膜上皮细胞对白细胞介素-1的产量会逐步增加。相关资料显示,角膜上皮通过白细胞介素-1的刺激,能够促使前列腺素E2的产生。作为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剂,前列腺素对巨噬细胞Ia 抗原表达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对单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 进行抑制,使其无法产生。角膜上皮层的免疫状态通过各种调节因素达到一种平衡,这对免疫病理性损伤的过度发生具有很好的避免作用。为此角膜上皮的修复可借助贝复舒进行实施,而对于干眼症患者来说,其免疫混乱状态较为严重,这就需要恢复角膜细胞的免疫功能,这在生物学发展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根据患者辨证分型,采用中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因其免疫能力得到调节,并且也对神经系统协调性及激素分泌进行了调节,从而综合调节了患者泪液分泌,提高了泪液分泌的质量。本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不仅能够提高疗效,也有利于药物更持久发挥应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眼干症患者来说,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