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3-11-11 03:55赖晓明欧阳天龙骆向文郑振亮
河北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瑞替普阿替普溶栓

赖晓明 欧阳天龙 骆向文 郑振亮

溶栓治疗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的手段之一[1,2]。溶栓的新型药物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不断出现,先后见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报道,但是,各研究结论尚未形成一致的共识[3-5]。为此,本研究分别选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纳入标准:(1)有心肌梗死典型的临床表现;(2)有心肌梗死典型的体征;(3)均为首次出现心肌梗死;(4)年龄均大于65岁,但是小于80岁;(5)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均<4 h;(6)为初中以上文化,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7)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在本次患病之前的2~4周内有活动性内脏出血;(2)本次患病之前的2~4周内有外科手术及外伤患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和有出血倾向;(4)既往脑血管事件或者颅内肿瘤;(5)入院时血压高于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者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6)可能有夹层动脉瘤;(7)过敏体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体重、溶栓治疗前心率、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和梗死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63,±s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63,±s

梗死部位(例)前壁 下壁 其他部位对照组组别 性别(例,男/女) 年龄(岁) 体重(kg) 溶栓治疗前心率(次/min)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h)31/32 67±4 61±6 89±7 2.5±1.6 31 23 9 35/28 67±3 60±7 89±6 2.2±1.3 34 18 11观察组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溶栓前静脉注射肝素60 U/kg,最大量控制在不超过4 000 U。在心电监护和低流量吸氧的条件下进行以下操作:对照组患者将注射用瑞替普酶2.5 mU(北京爱德药业生产)溶于5~10 ml注射用水,静脉推注,静脉推注时间>2 min,30 min后,将5 mU注射用瑞替普酶溶于5~10 ml注射用水,静脉推注,静脉推注时间>2 min。观察组患者则用阿替普酶8 mg(德国BoehringerMannhei公司生产)静脉推注,1~2 min内完成;另外,42 mg于90 min内静脉滴注完成。2组患者在溶栓后给予12 U·kg-1·h-1肝素,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调至50~70 s,持续24~48 h后改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2次/d,共用5 d。在整个溶栓过程中描记患者的心电图,同时记录胸痛缓解程度、缓解时间、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肌酸激酶及同工酶。

1.3 冠状动脉再通判定标准[6](1)患者自溶栓开始后2 h内,胸痛或胸闷等临床症状缓解,或者基本消失;(2)溶栓治疗开始后2 h内,进行后再次进行心电图检查示抬高的ST段在溶栓回落≥50%;(3)溶栓开始后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提前在发病后14 h内或肌酸激酶峰在16 h内。以上4项中具备其中2项或者2项以上(但是不包括第1和3项组合)则考虑为闭塞血管再通。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先对数据进行行正态性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如果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年龄、体重、溶栓治疗前心率和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等组间比较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用秩和检验,而性别构成、梗死部位、临床症状缓解和冠状动脉再通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胸痛症状缓解和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 2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和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胸痛临床症状缓解和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

2.2 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再梗死和出院前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n=63,例(%)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有8例出血,出血率为12.70%,而观察组5例出血,出血率为7.94%,以穿刺部位或者血管损伤处出血为主,出血均较轻微,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胃肠道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中枢性神系统出血和实质性脏器出血,2组患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明显的变化,冠心病已经跃居我国人们死亡的首要原因,给患者和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7,8]。心肌梗死作为其中最严重类型之一,曾经一度严重危及患者的性命,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明显的降低了该病患者的预后。但是,迄今为止,该病仍然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目前,该病的治疗仍以再灌注心肌为主,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是较有效的方法。但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设备和操作者的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很多基础医院由于设备和技术的限制无法进行,而静脉溶栓治疗由于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定和费用低廉等优点而能够应用于基层医院和设备技术受到限制的医院[9,10]。为此,静脉溶栓治疗仍然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关于静脉溶栓药物的临床疗效,不尽相同,尚未达成共识[3-5]。

本结果显示:2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和冠状动脉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2组患者在心肌再梗死、出院前死亡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与以往研究[3,4]有一定的差异。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瑞替普酶是近年来国内上市的唯一第三代溶栓药物,但是临床经验较少,而阿替普酶是第二代溶栓药物,在临床上得到较多的应用,临床医师对该药的使用经验相对交足;(2)本研究发现瑞替普酶临床症状缓解较阿替普酶彻底,这与瑞替普酶具有较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作用,能够降低与肝脏的清除受体结合力,血浆半衰期显著延长,静脉推注直接给药,使用也方便,同时,与血栓结合相对松散,该特点能够明显提高改药物对血凝块的穿透力,增强其溶栓能力。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具有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发生少且轻微。

1 薛瑞璐.不同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5-66.

2 杨秋玲.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临床医学,2012,32:66-67.

3 李丽琴,陈晓敏,林珮仪,等.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675-2677.

4 张双月,王雪青,刘长涛,等.小剂量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中国新药杂志,2010,19:766-768.

5 田才林,刘岳怀.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642-644.

6 帅锋利,宋剑琼,苏代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体会.当代医学,2011,17:72-73.

7 王永军,周旭晨.女性冠心病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研究近况.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087-1091.

8 孙旻.中青年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367-3368.

9 张永明.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进展.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30-131.

10 赵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5-126.

猜你喜欢
瑞替普阿替普溶栓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