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堂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出现子宫内膜组织的一种疾病,其最典型的症状是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下腹部及腰骶部痛经,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内侧。常于经潮前1~2 d发作,经期第1天最甚,后渐减,多在经净时消失[1]。EMT多发生在30~40岁的女性,青春期发病者较为罕见。对于EMT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无一种令人满意的阐述全部EMT发病机制的理论,对其病因病
理的认识,有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放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卵泡黄素化不破裂学说及影响因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EMT痛经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增高,并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2]。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笔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EMT痛经56例,并与达那唑治疗56例进行对照,观察其对EMT痛经患者痛经积分及hs-CRP的影响,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11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33±10)岁;病程2~9年,平均(5.7±1.8)年;体重指数(BMI)(22.1±2.4)kg/m2;Ⅲ期28例,Ⅳ期28例;轻度痛经12例,中度痛经24例,重度痛经20例;痛经积分5~16分,平均年龄(11±3)分。对照组56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4±10)岁;病程1~8年,平均(4.9 ±1.4)年;BMI为(22.0 ±2.4)kg/m2;Ⅲ期27例,Ⅳ期29例;轻度痛经12例,中度痛经24例,重度痛经20例;痛经积分5~16分,平均(11±3)分。2组年龄、病程、BMI、分期、痛经程度及痛经积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EMT及痛经的诊断标准:①经期少腹、腰骶不适,进行性疼痛加重;②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重;③渐进性痛经;④月经前后附件包块大小有明显变化;⑤附件粘连包块伴包膜结节感,输卵管通畅;⑥子宫峡部或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触到痛性结节。凡有以上①~③项中1项和④~⑥项中1项,即可诊断EMT。分期参照美国生育学会制订的分期方法(r-AFS)。
1.2.2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入选标准者;②有不孕症病史者;③3个月内接受过痛经的其他治疗或治疗期间服用芬必得等其他止痛药物者;④过敏性疾病和(或)过敏体质者;⑤研究中认为有任何不适宜入选的情况。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服用达那唑(江苏联环药业),每次200 mg,每天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从月经第14天予米非司酮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6.25 mg,每天1次,口服,用药4 d。2组均3个月经周期用药为1个疗程。
1.4 疗效观察
1.4.1 疗效标准:痊愈:痛经及其他症状消失,疼痛积分为0,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疼痛积分降至治疗前的50%以下,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疼痛积分降至治疗前的50% ~75%,症状有好转;无效:疼痛及症状无改善。
1.4.2 痛经程度评分标准:围经期腹痛为5分,腹痛难以忍受为1分,腹痛显著为0.5分。轻度痛经积分<8分,中度痛经积分8~13.5分,重度痛经积分>14分。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56,例(%)
2.2 2组痛经积分比较 2组治疗后痛经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2.3 2组血清hs-CRP比较 2组治疗后hs-CRP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且未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
表22组痛经积分比较n=56,分,±s
表22组痛经积分比较n=56,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0.6 ±3.4 4.1 ±1.1*#对照组 10.2 ±3.5 7.5 ±2.6*
表3 2组治疗前后hs-CRP比较
EMT痛经是妇科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顽固性、渐进性痛经是EMT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EMT痛经病因为腹膜病灶致腹膜炎性反应,释放致疼痛的炎性介质,围经期异位内膜活性增强导致痛经,深部浸润异位病灶还可致局部组织和神经损伤。EMT痛经早期可无临床表现,当有临床表现时则病情往往已比较严重。hs-CRP是人体肝脏中合成的一种典型急性期反应蛋白,由细胞因子诱导,为人体非特异性反应中最敏感、最主要标志物之一,有促进吞噬细胞的活性、激活补体、刺激单核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表达和其他免疫调控功能。研究显示,hs-CRP在EMT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其表达程度可表明疾病的轻重[3]。米非司酮可在不影响激素分泌情况下,干扰内膜发育和成熟,小剂量米非司酮4 d左右是刚好选择黄体、孕酮初期,既能阻隔或减弱雌孕激素对内膜的影响,干扰早期形成的内膜分泌,控制异位内膜增厚,使月经量减少,同时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以达到减轻痛经的目的[4]。另外,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PR)结合剂,对PR的亲和力为孕酮的2~10倍,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抑制孕激素分泌,同时,米非司酮可下调在位和异位内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含量,阻断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反应性,故而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生长,使得子宫内膜萎缩,导致暂时闭经,与此同时痛经临床表现消失[5]。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治疗EMT痛经疗效确切,且可降低患者hs-CRP、痛经积分。
1 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0-136.
2 王虹,苏学锋,孙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期周期性变化相关性分析研究.中国医疗前沿,2008,3:14-15.
3 Lermann J,Mueller A,Korber F,et al.Evaluation of high-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 in comparison with C-reactiveprotein as biochemical serum markers in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Fertil Steril,2010,93:2125-2129.
4 周青松.米非司酮疗程长对月经周期及月经量的影响.中华医药杂志,2005,5:950-951.
5 张蔚,刘彦.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