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鹏程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0)
近些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人们的健身意识正在不断提高。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各级体育部门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在社区内配置相应的全民健身路径。但是如何使现有的体育健身器材更好的发挥作用,在社区体育的开展中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及使用情况如何,社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达到何种程度。目前就山西省榆次区来说,在社区全民健身路径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完善。因此,本文调查对进一步改善了榆次区社区居民健身路径的利用率和促进居民身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以山西省榆次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现状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有关社区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的资料,大量查阅近5年的体育核心期刊相关文献。(2)问卷调查法:对社区的居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8份,回收率为85.3%,其中有效问卷为115份,有效率为76.67%。(3)访谈法:通过对社区居民和居委会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居民对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看法及使用情况,获取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4)实地考察法:深入社区实地考察,了解并调查榆次区各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的实际使用现状与实际管理情况。(5)数据统计法:对发放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完成必要的数据统计及处理,得出所需结论。
2.1.1 居民锻炼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可知,在锻炼者中46~60岁的人数居多。这是因为这部分人的家庭事业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并能够感受到自己身体机能水平的衰退,这是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因。31~45岁的锻炼人数也占有较多的比重,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机体也逐渐的下降,为了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机体机能状态,他们对体育锻炼还是有较高的需求。
表1 锻炼居民的年龄结构状况(N=115人)
表2 山西省榆次区社区居民对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选择(N=115人)
表3 山西省榆次区社区居民对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N=115人)
2.1.2 山西省榆次区社区居民对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选择及使用情况
表2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所选择的全民健身路径有所不同。16~30岁的锻炼者选择太空漫步机、荡秋千等具有娱乐性并带有一定刺激性的游戏类和力量类全民健身路径比较多。34~45岁的锻炼者对仰卧骑坐器、蹬力器、压腿器等具有竞争性的力量类项目以及柔韧项目比较喜欢,有较高的锻炼兴趣。46~60岁的锻炼者选择太极揉推器、腰背按摩器等柔韧类和按摩类全民健身路径的比较多。61~75岁的锻炼者对扭腰器、腰背按摩器等简单易做,舒展身体的全民健身路径选择较多,对技术与力量要求相对较高的器械选择较少。
表3表明,在使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时,有20%左右的锻炼者认为自己完全按照“三牌”(功能牌、标志牌、须知牌)上的说明及要求进行锻炼,30.43%的锻炼者是自己琢磨的,49.57%的锻炼者主要是靠模仿别人进行锻炼。而且在全民健身路径的选择上随意性比较大,这样就容易造成全民健身路径使用不当,导致社区全民健身路径损耗加大或增加了人身伤害。
从实地访谈的结果来看,首先,使用不当与人为破坏是全民健身路径损坏的主要原因,由此得出很多的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具体使用方法还不是很清楚,有的甚至完全不会使用,从而导致全民健身路径的损坏。另外,社区管理部门的指导跟不上和维修不及时也是造成全民健身路径损坏的主要原因。其次,全民健身路径本身在设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过程中,应提高居民保护全民健身路径的意识和自觉参与日常监督维护意识,还需要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维修。这样才能相对延长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寿命,更好的发挥健身的功效。
(1)山西省榆次区部分社区全民健身路径数量仍偏少,一部分设置不合理,不能被社区居民有效的利用。(2)山西省榆次区现在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利用率仍不够高,这也导致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所以,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要因社区健身人群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来进行建设。(3)山西省榆次区社区居民对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维护意识和自觉监督意识薄弱。(4)山西省榆次区多数社区还没有安排专门的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
(1)全民健身路径应根据社区健身居民的具体情况进行建设,尤其是老年人与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最大限度的提高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器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健身资源浪费。既要追求数量与质量还要保证其利用率。(2)社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居民健身意义的宣传,同时每年结合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组织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身娱乐比赛,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健身的积极性。(3)社区应设立专门的体育健身指导员,指导健身知识和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方法,以增加健身居民的数量,丰富居民的健身知识,正确合理的使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4)社区应配备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器械的维修人员,即使保证各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安全性和完好性。
[1]宋杰,归明.山东省城市社区健身器材使用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2(4):42-44.
[2]卢元镇.中国社会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3]王美,孟咏群,张哲.北京市居民利用健身器材进行锻炼的分析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4]张启平.中小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器材的利用现状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8.
[5]黄继珍.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利用之管见[J].中国体育科技,1999.
[6]张燕.关于社区健身器材使用情况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
[7]甘清英.我国体育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的现状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