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雯 安祥生 程丽佳 李豪
摘 要:土地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区域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建设、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载体。选取晋中市榆次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区域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环境本底调查为基础,通过识别国土空间开发建设资源环境短板,基于单要素限制性评价,开展区域综合限制性和适宜性评价,判定当前区内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状态,评定榆次区当前土地资源开发状态与布局合理度,找出榆次区各乡镇在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關键词:土地资源承载力;榆次区;限制性评价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5-014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A
土地作为社会财富的源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建设、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载体,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在众多资源中居于核心地位[1]。土地资源承载力作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对于实现土地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
1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衡量一定区域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口及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为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3-5]。
1.1 评价对象与基本任务
研究选取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内全部土地作为评价对象,通过识别区域资源环境短板,开展限制性与适宜性评价,对当前区域土地资源综合承载状态进行判定,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对策[6-7]。
1.2 测算方法
1.2.1 单要素与综合限制性评价
根据对土地建设开发的限制性程度,将各项因素分为两类。强限制性因子包括采空塌陷区、永久基本农田等难以利用的区域,较强限制性因子包括园地、林地、草地、耕地后备资源、活动断层、地形坡度、蓄滞洪区及资源环境超载区等[8]。将影响因素进行限制性分级,分为禁止、限制、弱限制、无限制4个等级。限制性等级为禁止的赋值为0分,限制级赋1分,弱限制级别赋2分,无限制级别赋3分。
结合因子的限制性分级结果,对城乡建设的适宜性进行分级。假设其他因子均最适宜开发建设,针对分级因子不同类型的影响程度,按照限制影响由强到弱分别确定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弱限制建设区和无限制建设区。
1.2.2 评价指标测算
通过参考国土资源部2016年《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要求》(试行)中的评价指标,对榆次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测算,具体如下。
根据建设开发限制性评价结果,将无限制建设区和弱限制建设区两类空间与现状建设用地空间的并集视为极限开发规模,测算极限开发强度,公式如下。
LDI=[(E1+E2)UC]/S(1)
式中:LDI为极限开发强度,C为区域现状建设用地面积,S为评价单元国土总面积,E1与E2分别为土地建设开发限制性评价中的无限制和弱限制开发区域[9]。
DI=C/S (2)
式中:DI为现状开发强度,C为区域现状建设用地面积,S为评价单元国土总面积。
分析现状开发强度与极限开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现状分析建设用地布局匹配度计算区域现状建设开发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P=DI/LDI (3)
式中:P为区域建设用地现状开发程度,DI为现状开发强度,LDI为极限开发强度。
现状建设用地布局匹配度用于说明现状建设用地布局与评价结果空间匹配的情况。将综合限制性评价结果划分的4种类型与现状建设用地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无限制建设区与弱限制建设区内现状建设用地占比,得到现状建设用地布局匹配度,具体公式如下[10]。
CLRI=[(E1+E2)∩C]/C (4)
式中:CLRI为现状建设用地布局匹配度,(E1+E2)∩C为现状建设用地落在限制性评价区中无限制建设区与弱限制建设区的面积,C为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
2 榆次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榆次区地处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东北部,东与寿阳、和顺、榆社接壤,西与清徐毗邻,南同太谷交接,北以太原小店区为界,是晋中市政府所在地,区位优势显著。石太、南同蒲、太焦铁路汇聚于此,大运、太旧高速及108国道相互交织,榆长、榆邢、榆盂等省级公路纵横交错,共同形成连接内外的交通构架。区内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类型以丘陵、平川、山地为主,土质较肥沃,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境内城隍庙、文庙、常家庄园、乌金山森林公园等一批风景名胜在省内外享
有一定知名度[11-12]。
2.1 榆次区土地利用现状
研究使用2016年的统计数据,参考2016年山西省土地利用变更成果。截至2016年,榆次区全区土地面积为13万hm2,区内耕地及草地面积最大,合计超过全区土地面积的60%,其中耕地面积4万hm2,草地面积3万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最小,不足全区土地面积的2%。
2.2 榆次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2.2.1 要素筛选与单要素限制性评价
从资料中提取筛选各个因子,根据限制性评价原则,对无限制、弱限制、强限制、禁止4类区域分别进行计算,计算之后对每个图斑进行各个因子的赋值。
(1)自然地理。根据评价方法,海拔4 100 m以上为禁止开发区,其余为无限制开发区。晋中市榆次区最高海拔不足2 000 m,因此高程因子对此次评价无影响。坡度超过25°的为限制建设区,8°~25°的为弱限制建设区,0°~8°的为无限制建设区。榆次区坡度低于25°的区域占据绝对优势,以上区域仅在乌金山镇、长凝镇、庄子乡等乡镇有少量分布。
(2)生命安全。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高易发区为限制建设区,中、低易发区为弱限制建设区、非易发区为无限制建设区。榆次区全区土地除乌金山镇、长凝镇有少量中、低易发区分布,其他区域均为不易发区,对评价结果没有太大影响。地面的严重沉降区为限制建设区,较严重沉降区为弱限制建设区,一般沉降区、轻微或稳定区为无限制建设区。榆次区东阳镇和北田镇有大面积的较严重沉降区,但其限制性较弱,晋中经济开发区和榆次城区交界处有小部分严重沉降区,其限制性较强,开发中应尽量避开。活动断层严重影响区为弱限制建设区,较严重、轻微或稳定区为无限制建设区。在榆次区范围内,从晋中经济开发区向东南方向延伸,榆次城区、郭家堡乡部分地区、修文镇部分地区、北田镇大部分地区以及东阳镇部分地区为活动断层影响较严重地区,对土地开发有轻微限制,其余地区均为无限制建设区。矿山占用的土地中,塌陷地为限制建设区,采场、固体废弃物、中转场地及矿山建筑为弱限制建设区。榆次区仅在乌金山镇有塌陷地或者固体废弃物,对开发存在限制,其余地区均无矿山占用,对开发建设没有限制。在单要素限制性评价中,岩溶塌陷高易发区对土地的建设开发有微弱限制,中、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则没有限制[13]。榆次区全区多为不易发区,仅有庄子乡、长凝镇、东阳镇以及修文镇等几个乡镇为中、低易发区,但对开发建设并无影响。
(3)生态安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中禁止建设区为禁止区,其他区为限制建设区。榆次区长凝镇禁止建设区面积最大,东赵乡、修文镇、庄子乡和乌金山镇有小部分禁止建设区。根据建设开发限制性因子表可知,除地质遗迹核心区和保护区及缓冲区有所限制外,其他区域并无限制。榆次区全部区域并无地质遗迹,对评价无影响。在榆次区的生态用地这一单要素评价中,无限制区域基本覆盖全区,但零星分布有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及弱限制建设区。其中,长凝镇和乌金山镇分布面积最多,其他乡镇略有分布。
(4)粮食安全。为保证耕地面积以及粮食安全,我国的基本农田禁止用于其他非农建设。榆次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阳镇、张庆乡、北田镇、庄子乡、东赵乡、什贴镇、长凝镇、乌金山镇以及郭家堡乡。东阳镇、张庆乡、修文镇、北田镇等乡镇因其内部分布有大量优质耕地,對土地开发建设有较强限制,其他区域或有微弱限制甚至没有限制。考虑到这个因素,在开发建设中,应多发挥这些乡镇的优势。
2.2.2 综合限制性评价
经测算,榆次区内无限制建设区面积约为190 km2,弱限制建设区面积约为410 km2,限制建设区面积约为166 km2,禁止建设区面积约为551 km2。
2.2.3 评价结果分析
利用面积指标工具对各评价指标数值进行统计,再通过公式计算可得如下结果。
(1)极限开发强度。在榆次区内,各乡镇极限开发强度普遍较高,40%以上的区域居多,榆次城区的极限开发强度达到了99.31%;郭家堡乡、东赵乡、晋中经济开发开发区和北田镇的极限开发强度为50%~60%;乌金山镇、庄子乡、长凝镇以及什贴镇的极限开发强度则处于40%~50%;修文镇、张庆乡以及东阳镇的极限开发强度比较低,其中东阳镇的最低,为19.16%。
(2)现状开发强度。在榆次区,除个别区域现状开发强度较高之外,其他乡镇普遍较低。其中,榆次城区的开发强度达到了99.31%,与其相邻的晋中市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强度也接近50%。此外,郭家堡乡的开发强度为32.90%,是榆次区所有乡镇里开发强度最高的乡镇。其余乡镇开发强度普遍低于20%,长凝镇的开发强度最低,仅有1.58%。
(3)建设用地现状开发程度。在榆次区范围内,榆次城区的现状开发程度达到了100%,处于饱和状态,晋中经济开发区的开发程度也有86.05%;在当地的10个乡镇中,东阳镇、张庆乡、郭家堡乡以及修文镇的开发程度达到了50%以上,最高达到74.56%;其余6个乡镇相对较低,乌金山镇的开发强度为32.58%,东赵乡、北田镇和什贴镇3乡镇的开发强度集中于15%左右;庄子乡以及长凝镇2个乡镇的开发强度均不足10%,长凝镇最低,仅为3.62%。
(4)现状建设用地布局匹配度。纵观整个榆次区评价结果可知,从宏观上看,榆次区大部分区域的建设用地布局匹配度较低,只有个别区域布局匹配度较高;从微观上看,榆次城区的布局匹配度接近100%,是榆次区发展最好的一个区域;晋中经济开发区的布局匹配度为45.38%,还有较大发展空间。除此之外,郭家堡乡的布局匹配度为32.90%,是10个乡镇里匹配度最高的乡镇,其余9个乡镇匹配度均低于20%,最低的长凝镇仅为1.56%,是榆次区发展潜力最大的乡镇。此外,东赵乡、北田镇、什贴镇和庄子乡在未来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 结论
通过评价分析榆次区各乡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对榆次区内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极限承载力、现状开发程度以及布局匹配度状况有一定了解。在榆次区未来的开发建设中,应以榆次城区为轴心,向外辐射发展,紧密结合太原—榆次同城化的政策走向,在晋中市经济开发区土地可承载的范围内实现更快发展。
通过测算一系列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榆次区未来的发展有以下几种途径。
(1)榆次城区的极限开发强度与现状开发强度已经保持一致,均达到99.31%,建设用地现状开发程度达到100%,布局匹配度也已接近100%,以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没有足够的承载力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建设。今后的发展应以榆次城区为中心,发展其周边乡镇。加大对晋中市经济开发区以及郭家堡乡的建设力度,既能使其自身得到发展,还能带动其周边乡镇发展,分担榆次城区的职能,缓解城区土地压力,实现城区可持续发展。
(2)榆次区存在很多适宜开发建设但建设程度不足的乡镇,如乌金山镇、修文镇、东赵乡等乡镇,如果这些乡镇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将会有强劲的发展动力。近几年,位于榆次区乌金山镇的大学城落成,为乌金山镇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乌金山镇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兆头。大学城作为榆次区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可以为榆次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更有利于发展科技创新型产品。数十所大学的落户也为乌金山镇甚至整个榆次区带来了强大的消费人群,将带动榆次区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太原、榆次城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在以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为主的乡镇,如东阳镇、张庆乡、北田镇以及修文镇等,应积极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尽量探索适合该区域土地的粮食作物,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努力让农业成为该乡镇的品牌產业和支柱产业。这几个相邻乡镇发展条件基本一致,可以利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联合发展农业,把农业做成当地的精品行业,这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有很强的实施性。
参考文献:
[1]户艳领.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2]贾克敬,张辉,徐小黎,等.面向空间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3):335-341.
[3]曾璐.区域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王婉如.广东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及其区域差异分析[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0.
[5]王书华,毛汉英.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3):
248-254.
[6]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要求(试行)[R].北京:国土资源部,2016.
[7]祝秀芝.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预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3.
[8]国土资源部.省级国土规划编制要点(国土资厅函[2017]1282号)[R].北京:国土资源部,2017.
[9]冯颖.动态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以河南省鄢陵县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3.
[10]侯方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武汉:武汉大学,2004.
[11]榆次区人民政府.榆次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R].榆次:榆次区人民政府,2012.
[12]张雅南.榆次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分析[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4.
[13]王煜琴.莱芜铁矿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及生态治理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08(6):70-75.
(编辑:郭 颖)
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