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茂龙
[摘要]该文探讨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语言技能开发与培养问题。文章认为,学生对职业环境、职业文化的体验与理解,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案例剖析、模拟实践等方法不断刺激开发与培养,学生个体职场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对学生职业语言技能形成至关重要。学生职业语言技能形成必经历模仿、再造、创造的过程,正迁移效应的出现标志着学生职业语言技能的初步形成。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 职业语言技能 开发 培养
1、提升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语言技能开发的必要性
卫校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形成学生的良好的职业语言技能,这不仅是卫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需求,也是当前社会公众评价系统对中职生语言综合能力检测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我校语文教师为学生职业语言技能的培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已经初有成效。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技能,需对职业语言技能形成的路径、过程与机制有科学的、明晰的认识,惟此,教学行为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方向性,教学行为才是有效的、经济的、可行的。下面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语言技能开发与培养过程的认识分别予以阐述。
1.1 培养学生职业语言技能要重视强化职场文化教育
学生职业语言技能与其职场生活体验息息相关。正如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不仅在“说、写”这一职业语言发出信息的过程中是如此,在“听、读”这一职业语言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们的学生在读到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时,大约更多的是体验到对这优美诗句的美感,而不是李白对当时路况的真实写照。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认识到,医疗企业职业环境、职业文化体验的积累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提高个人语言技能形成的必备条件。失却了这一条件,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职场基本文化素养教育对当前基础较差中职学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当前大部分中职校的语文课课时少,几乎已成边缘化学科,许多中职语文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职场文化等教学。近五年,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大量采用医疗企业模拟职场情景、职场文化等体验式教学,从学生和用人单位反馈来看,成效显著。就护理专业学生语文教学来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同时积累起一定的护理工作职场语言文化体验,对于发展起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职业语言技能将有着极大的帮助。让学生在封闭的校园内只做传统纸笔工作,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结果是考分上去,而职业语言综合能力较差。
1.2 培养学生职业语言技能要重视强化学生个体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
论及培养中职生职业语言技能时,多数教师都认可重视强化学生个体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许多教师又每每只是对课文进行就事论事式的讲授,未能对学生职业语言技能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于是,学生可能掌握了教材的各种相关知识,但这种知识只是静态的.不可能产生职业语言应用能力正迁移现象的,故而学生语言能力只能在缓慢的、自发的状态中逐渐“悟”出,“少、慢、差、费”自然在所难免。对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牢固确立起这样的观念:我们的学生基础差,需要把教材讲清、讲透,但这不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我们还需要或者说更需要学生在学了教材之后,能够举一反三,结合自身专业,真正提升职业语言能力。因而课堂案例、模拟实践等教材的选择就非常关键,教材只是一个范例,要通过教材,掌握职场语言规律、.形成语言技能。教师每讲授的一个要点,既是为理解教材服务的,也是为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服务的。总之,在职业文化知识传授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应始终具有强烈的培养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意识,这是学生能否形成较高水平职业语言技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职业语言技能能否得到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不断运用案例剖析、模拟实践等方法刺激开发与培养,以及这种开发培养的力度有多大。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导者的意识如何,倾向如何,至关重要。当然,学生基础差,课时少,还要达到效果,教学安排很辛苦,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寻求适当合理的方法。
当今社会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门类愈来愈多,而社会所给予教育的时间却相对恒定。在古代,语文几乎是人们学习的惟一学科,至少是最主要的学科,那时,人们有可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但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可能读书千遍了,因为时间不允许。中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一般只有第一学年的100多课时。此时,若不借助方法的力量,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要想培养起学生较为完备的职业语言技能,几近天方夜谭。有鉴于此,教学实践中,应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努力寻求具有有效性、经济性、可行性的语文教学方式,重视将语文的一般能力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整合,重视学生个体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所能传授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些语文学科的规律、学习语言的方法以及作为示范的经典案例,仅止于此,不足以形成学生的职业语言技能。语文学科有它的特殊性,仅仅知晓抽象的规律与方法以及为数不多的凡篇范文案例,没有一定的感性体验,就无法构成语言能力赖以形成的基石。所以,在教师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个体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语言经验的积累应是学生有意识地摄取与无意识地浏览相结合。在实践中,我们精心选择一些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年龄特征、专业知识水平相吻合的医学专业相关名篇、名著,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来阅读;教室多布置专业相关报刊杂志,让学生随处可见,拿起来就阅读,多下载相关视频,让学生课余多听听医药新闻广播、看相关视频、听医学界名人演讲、让学生与护理从业人员多交流,多看一些护理日记与随感,或是剖析一线医务人员写一些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文体。所有这些,既可以丰富自己的学生对护理工作生活体验,同时也是职业语言技能经验的一种积累。口头语言与职业语言所承载的是整个社会生活、职业文化,教师必须有意识让学生多了解社会生活、职业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加学生个体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的途径。
2、规范语言行为,探索学生职业语言技能培养
在五年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模仿、再造、创造,而这一过程又是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契合的。尊重这一过程的客观性,按这一过程本身的客观规律行事,我们就能比较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语言技能。否则,必然招致客观规律惩罚。
2.1 关于学生职业语言模仿能力的培养
我们认同作为社会的人,学生一切行为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认为,我们的大部分社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模仿他人而学会的。他说:“通过观察而学习的能力使人们能够获得较复杂的、有内在统一性的、模式化的整体行为,而无需通过行为主义设想的那种沉闷的尝试错误逐渐形成的这些行为。”既然人们一切行为的开端都始自于模仿,那么学生职业语言技能的形成亦概莫能外。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形成职业语言能力的第一步是形成模仿能力。如果再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较差知识背景的话,那么,在中职阶段,职业能力培养的也要适当兼顾学生模仿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复述事件、情景应对、仿写专业应用文书等也应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培养的主要切入点。总之,一切都处于“仿制”阶段。也许,这种仿制属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制造”出尽可能相似的“仿制品”。以上阐述可能会带来这样的责难: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你却宣扬亦步亦趋的模仿,岂不是与现代教育思想背道而驰?是的,我们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那是未来社会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然而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我们才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因为学生模仿能力是创造能力的生成所不可或缺的基础。人们不是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吗?
2.2 关于学生职业语言再造能力的培养
学生职业语言再造能力就是根据别人语言的描述、图像的示例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新观念的过程,或是在别人给定的总体框架模式下组织新形象、产生新观念的过程。再造是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形成过程的第二个步骤,较之模仿,它已摆脱了直接根据某个对象亦步亦趋式的仿制阶段。虽然从根本上说还是一种“仿制”,但这种仿制已经过了自己头脑的加工与重组,因而再造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依赖于他人提供的范例与样式,一方面它又必然渗透进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从而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成分,落实到学生职业语言能力方面来说,进入再造阶段后,在复述事件、情景应对、仿写专业应用文书方面,将能够更为深刻地体察深层含义,同时还能够对所描述的事件、观点提出自己的评价,具有了个人经验的成分。若还是以书法教育作类比,此时已进入到了“临摹阶段”。这一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起到了规范个人职业语言行为的作用,使学生个体的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能与职场取得有效的沟通。同时,它也为语文能力的最高境界——“创造”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起点。恰如写不好正楷字就写不出具有个人风格的灵动飘逸的草书一样,不具职业语言文再造能力的深厚功底。就不可能产生职业语言创造能力。
2.3 关于学生职业语言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是职业语言能力的最高境界,是语文教学孜孜以求的目标。这里首先要做出界定的是,我们所说的职业语言能力中的创造与作家的创作不是一回事。作为中职校的语文教学,不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为己任。这里所说的创造,系指学生在日常工作交流中,能超越通行的框架模式,在内容与形式的某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且这种独到之处能得到职场社会的认同。
从操作性的角度看,为使教师职业语言教学内容与当前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达到高水平、科学化的契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中职学生的现有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意义上的全面而完善的认识。(2)教学案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过于陈旧的案例,容易让学生滋生厌烦情绪。而学生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对于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极为不利。(3)教学设计一定要有明确提高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目标,惟此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心智活动的全身心投入。否则,智力、意志、情感由于缺乏应有的锻炼与正常负担而衰减。
如同皮亚杰指出的那样,在人类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诸多图式。学生学习成功的同化与顺应,都将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之中,成为其中有机的一部分。这样就算是达到了语文知识技能实质性的理解。此时,所习得的语文知识技能不再是孤立的点了,而与先前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构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如果,学生已能从所接触的职场语言现象中总结概括出一般规律,日后再遇到相似的职场语言现象便可举一反三,那么我们所期待的迁移现象也就可能出现了。正迁移效应的出现标志着学生职业语言技能的初步形成。
语言技能,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学生已经能达到正迁移的基础上,还需经由反复地运用(即具体化)的过程,才能形成巩固的能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职业语言现象的规律不如专业课程中的规律那么明晰、那么恒定。职业语言现象中的规律还有众多的变式,不经过一定数量的职业语言现象的感知、练习与实践,很难形成真正巩固的职业语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