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山,胡 臣,冯陈龙,李 佳
(武汉工业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23)
莲藕(Nelumba nucifera)系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多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及栽培极为广泛,以湖北、江苏、安徽等省种植面积最大,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莲藕营养丰富,含淀粉、蛋白质、钙、铁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此外其果实、种子、花、叶、地下茎各部分均为重要的传统中药材[1]。目前,我国莲藕栽培大多采用种藕繁殖,其繁殖系数较低(1∶10)[2-3],且容易积累病菌,影响生长,甚至品种退化[4]。而采用组织培养技术[5-6]可有效除菌,提高莲藕的繁殖系数。本文通过对莲藕顶芽及侧芽外植体的直接诱导方式获得了不定芽[7],为大规模快速繁殖莲藕植株及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供试莲藕品种为鄂莲五号“3735”[8],由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西湖大队提供。于3—4月间栽种期,取藕头饱满、顶芽完整的种藕为试材。
1.2.1 材料处理
选取顶芽与侧芽,将其外部叶片剥去,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用75%的酒精消毒30 s,随即放入0.1%升汞溶液中处理15 min,用无菌水漂洗4次,纵切成0.3—0.5 cm3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1.2.2 培养基
(1)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 6-BA、NAA、IBA,pH 调至5.8—6.0,蔗糖3%,添加不同浓度的琼脂粉或Gelrite,以及不同浓度的活性炭,组成各种培养基[9](见表1)。
(2)分化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 6-BA、NAA,pH 调至 5.8—6.0,蔗糖3%,添加0.2%Gelrite,组成各种培养基(见表2)。
表1 莲藕不定芽诱导培养正交设计实验结果
1.2.3 培养条件
温度为25±2℃,每天照光16 h,光照强度为1 000—2 000 Lux的培养室中培养。
将莲藕的顶芽和侧芽纵切成0.3—0.5 cm3的外植体,按照表1所示的正交设计实验,接种在不同浓度配比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初代培养,10 d左右可见不定芽萌发,但萌发结果差异较大。40 d后统计实验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表明不同外源激素浓度对莲藕茎尖不定芽的诱导有较大的影响。
2.1.1 不定芽诱导率结果分析
经过正交分析显示,比较极差(R值)大小,对诱导率的影响力由大到小为6-BA>固化剂>NAA>IBA>活性炭。由此可以看出,6-BA的浓度水平的变化对莲藕不定芽的诱导起主导作用,其影响极差(R值)可达58.325,比较K值,其作用效果为K1最小,K4最大,因此随着6-BA的浓度增加,诱导率也明显增加。其次为固化剂的影响,其作用效果值从大到小为K3>K4>K2>K1,可见添加Gelrite比添加琼脂粉,对不定芽的诱导更有利,然而并不是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其最佳浓度为0.2%。NAA的添加也对不定芽的诱导起到明显的作用,其R值为14.975,而K2值最大,说明添加低浓度的NAA对不定芽的诱导更为有利。IBA和活性炭对诱导率的影响不大,其极差分别为10和6.7。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诱导率的结果看,实验12和14的效果最好,均达到93.3%,其次为实验13,结果为86.7%。
2.1.2 不定芽诱导数目情况分析
表1的正交分析结果显示,对不定芽的诱导平均数影响的极值,从大到小为:6-BA>NAA>固化剂>活性炭>IBA。6-BA浓度大小的影响仍然最为显著,R值为 1.077,而 K值显示,K3最大,为1.89,说明1.0 mg/L6-BA 对不定芽数的诱导效果最佳。其次,NAA的添加也对不定芽的平均个数有较大的影响,其作用效果为K3最大。此外,固化剂的使用也影响不定芽的数目,从K值可以看出,添加Gelrite比添加琼脂粉更能促进不定芽的诱导数目。同样,IBA和活性炭的添加对平均个数影响不大。
不定芽诱导平均数最高的实验组为11号,可达2.75,而实验7、12、16 号均达到2 以上。
综合对诱导率和不定芽平均数的分析结果,初步认为是否添加IBA和活性炭对莲藕不定芽的诱导影响不大,考虑可以在今后的实验中去除。
2.1.3 不定芽状态分析
诱导出的不定芽的状态情况见表1所示。
当6-BA浓度较低,0或0.5 mg/L时,外植体易出现愈伤组织,其结构疏松。而当6-BA浓度较高,达到1.5 mg/L时,外植体普遍出现结节状硬块,结构致密,不易分化成苗,此外,我们还实验了2.0 mg/L的浓度,同样出现这种现象,且情况更为严重。当6-BA浓度为1.0 mg/L时,不定芽较为粗壮,颜色嫩绿,状态较好。
NAA对不定芽状态的影响同样较为显著,当其与6-BA的相对浓度较高时,外植体易出现愈伤组织,因此,选择较为合适浓度的NAA对于不定芽的状态调整极为重要。
固化剂的选择也影响着不定芽的状态,我们发现当使用琼脂粉作为固化剂时,外植体易褐化,诱导形成的不定芽往往呈现暗绿色,不易成活,而使用Gelrite后,则情况有所改观,不定芽普遍呈现嫩绿色,易于成活。若同时使用活性炭,则效果更佳。
将诱导培养产生的不定芽进行切分,并接种入分化培养基中,25 d后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莲藕不定芽分化培养结果
结果表明,6-BA对不定芽分化的存活率以及生长情况相较于NAA均有较大影响,其R值分别为74.966 和 0.576,而 NAA 的分别为 11.100 和0.153。随着6-BA浓度的增加,存活率明显提高,然而当浓度较高时(2.0 mg/L),不定芽粗壮而伴有硬块,色暗绿。而当NAA浓度升高时,则常伴有少量愈伤组织发生,从而影响不定芽的生长。因此基于不定芽分化的结果分析,初步认为最佳的激素配比应为:1.0 mg/L的 6-BA 加 0.05 mg/L的NAA。
在莲藕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过程中,6-BA的作用效果比NAA更为显著,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分裂素对莲藕芽的生长起决定作用。然而,随着其浓度的升高,培养组织易产生结节状硬块,因此,选择适当的浓度是得到高质量芽的关键。
茎尖培养的最大特点是可获得脱病毒苗。据李良俊等[10]研究认为,对莲藕不同生长时间取材进行比较后发现,取材于萌发时期的莲藕外植体,转绿和分化百分率均为最高,而取材于休眠期的外植体的转化率最低仅为8.8%,而且转绿的外植体几乎不能进一步分化。我们的实验结果发现,取材于萌发时期的野生莲藕外植体。切取不同大小的茎尖培养时,所获取无菌苗的比率与茎尖的大小成反比,愈接近茎尖的顶端,带病原菌的可能性就越少,所以我们采用的材料为较小的茎尖顶端。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莲藕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其外植体极易褐化,尤其在初代培养时,原因可能与莲藕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有关[11-12]。PPO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可催化多酚类物质[13]氧化成醌,醌再聚合成有色物质,导致莲藕褐化[14]。因此,我们在实验中采取了多种方法抑制莲藕外植体的褐化。首先,在切取外植体后应迅速接种,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其次,我们在初代培养时,加入适量的活性炭,可吸附部分醌类;我们还发现使用Gelrite代替琼脂作为固化剂可明显抑制褐化的产生,可能是由于Gelrite成分单纯,杂质少,渗透性强,使产生的醌更快扩散开的缘故;若褐化较为严重,我们也尝试采用抗坏血酸溶液浸泡外植体,可明显改善褐化现象。一般来说,初代培养比继代培养褐化比例高,只要度过初代培养,后期可不必采取抑制褐化措施,只要注意及时更换新鲜培养基即可。
[1]张福建 、王峰.莲藕组织培养与现状与展望文献[J].上海农业科技,2000(4):10.
[2]彭静,柯卫东,刘玉平,等.莲藕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植物生物学报通讯,2001(B8).
[3]张福建 ,王峰.莲藕组织培养与微繁殖技术初探文献[J].上海农业科技,2002.6.
[4]王志敏,宋明.莲藕脱毒快繁研究进展[J].种子,2003(1).
[5]何子灿.莲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87,11(3):278-280.
[6]曹孜义.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7]于文进,龙明华,徐烔志.莲藕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实验研究[J].广西热作科技,1999.2.
[8]柯卫东,傅新发.莲藕部分种质资源数量性状聚类分析与育种应用[J].园艺学报,2000(5).
[9]汤泳萍,罗绍春,占丰溪,等.广昌太空莲组培快繁研究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01,13(4):58-61.
[10]李良俊,李式军,曹陪生,等.僵藕的发生与矿质营养关系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3,30(4):467-469.
[11]崔堂兵,郭勇,张长远.植物组织中褐变现象的产生机理及克服方法[J].广东农业学,2001(3).
[12]陈桂芳,,类利华.植物组织培养中儿个常见的技术问题[J].重庆林业科技,2003(4).
[13]黄建韶,宏现.莲藕中多酚氧化酶的性质[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2):82.
[14]何士敏,秦家顺,李鹏.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催化特性检测2011,24(1):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