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慧,戴新娟
(1.江苏省肿瘤医院 护理部,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 护理部,江苏 南京 210029)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颈椎周围软组织损伤变性、颈椎间盘退变、颈椎增生,并由此造成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随着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1]。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管压迫型)[2]。其中以颈型最为常见,以青壮年为多。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以颈部疼痛为主,常在清晨睡醒后出现,一般均呈持续性疼痛或钝痛,头颈部活动时加剧,常伴有颈部僵硬。检查可见头部向患侧倾斜,颈肌紧张及活动受限,患部常有一些明显压痛点[3]。非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首选和基本疗法[2]。刮痧是一种绿色疗法,具有简、便、易、廉等优势,可以调动全身脏腑功能,达到一定的疗效。刮痧被普遍认为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轻至重度的感冒、发热、中暑和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以及内脏器官功能性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和各种复发性疼痛等均有效[4],用于颈椎病的干预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采用刮痧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2-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门诊初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1],有典型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或是中医气滞血瘀型或肝肾不足型的临床表现;(2)影像学征象与临床表现相对应;(3)有颈椎功能障碍,即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20分者;(4)年龄≥18岁且≤60岁;(5)受试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颈部外伤、骨折或手术史,神经功能缺损(如肌无力或脊髓神经反射检查异常),有颈椎、颈部软组织和颈髓的其他疾患,有先天脊椎异常、系统性骨或关节疾病者;(2)1个月内接受过颈椎病专科治疗者;(3)患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以及刮痧部位皮肤有破损者;(4)妊娠期、哺乳期及月经期妇女;(5)不能和/或无法理解和/或执行方案者。中止和脱落标准:(1)研究过程中出现拒绝、不配合者;(2)受试者依从性差,或发生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受试者。(3)自动退出者。符合上述三条中任意一条者,将从研究中剔除。按门诊的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60)。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一般情况如下:观察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23~59岁,平均(42.07±9.28)岁;对照组男21例,女33例,年龄20~59岁,平均(40.15±9.35)岁。经t检验,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0.05)。经Chi-Square检验,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1)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取穴和操作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学术大会上制定的中医骨伤科颈椎病诊断标准[5],操作手法与疗程由一名推拿科专科医生进行,推拿方法: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生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15~20min。让患者的头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最大屈曲,达到有固定感(医生以肘部托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3~5s。嘱其放松肌肉,肘部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操作成功可以听到一声或多声弹响。应用提、拿等手法再次将颈肩部肌肉放松。在推拿过程中由护理人员给予颈椎病方面的健康教育。推拿为每周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推拿6次。(2)观察组:患者采用刮痧手法干预,刮痧为每周1次,6次为1个疗程,共刮痧6次。同时由对照组中同一个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①选穴原则:根据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经气、足少阳经主治胁肋病、手足太阳经主治肩胛病和背腰病的特点,结合腧穴的作用特点,按照循经的原则选择刮痧的穴位。颈型颈椎病患者主要不适为颈肩部疼痛,合并颈椎功能障碍。选择相应穴位为患者疏筋通络、活血止痛。②刮痧方法:根据部位、穴位的不同,选择面刮法、角刮法及点按法等。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方法:实证以泻法为主,选择刮痧板的薄边,力度重、速度快,以出痧为表现。虚证以补法为主,选择刮痧板的厚边,力度轻、速度慢,不强求出痧。操作流程:患者选择舒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术者手持刮痧板,蘸取润滑剂,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拭皮肤,要向单一方向,用力均匀。以患者耐受为宜,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点为度。期间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时间一般为15~20min,注意保暖。刮痧后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穿衣。清理用物,洗手,清洁刮具并消毒后备用,记录并签名。具体手法:督脉经:风府穴、大椎穴、身柱穴,由上至下(面刮法或双角刮法);足太阳膀胱经:双侧天柱穴——大杼穴,由上至下(面刮法);足少阳胆经:双侧风池穴——肩井穴,由上至下(面刮法);手太阳小肠经:双侧天宗穴(点按法)。患者感觉强烈的穴位可加用单角刮法或点按法。
1.2.2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的评价。采用McGill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内容分为疼痛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分数(visual ana1ogues scale,VAS)以及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PRI评分方法:0分无痛,1分轻度疼痛,2分中度疼痛,3分重度疼痛。VAS方法:0分无痛,10分剧烈疼痛。PPI评分方法:0分无痛,1分轻度疼痛,2分中度疼痛,3分重度疼痛,4分剧烈疼痛,5分难以忍受的疼痛。MPQ量表总积分为PRI、VAS和PPI三项得分的总和。(2)颈部功能的评价。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定患者颈部功能,量表的内容包括10个方面:疼痛程度、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头痛、集中注意力、工作、睡眠、驾驶和娱乐。每项分值从0分(无障碍)到5分(完全障碍),总分越高,表示颈椎功能越差。最高分为50分,然而为计算方便,通常将总分双倍,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以下公式计算受试对象颈椎功能受损的程度:颈椎功能受损指数(%)=(每个项目得分的总和×受试对象完成的项目数/5)×100%。评分等级为:0~20为正常,21~40为轻度功能障碍,41~60为中度功能障碍,61~80为重度功能障碍,81~100为完全功能障碍或应详细检查受试对象有无夸大症状。(3)不良反应情况,如晕刮现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PQ量表评分情况 由表1可知,干预前,两组患者MPQ问卷各条目及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PQ问卷各条目及总分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观察组MPQ问卷各条目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PQ量表的评分情况(,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PQ量表的评分情况(,分)
a: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DI量表评分情况 由表2可知,干预前,两组患者NDI量表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NDI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DI量表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NDI量表积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NDI量表积分的比较(,分)
2.3 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组有3例患者首次刮痧时有晕刮现象,经询问,有2例患者是早上进行刮痧干预的,患者空腹,食用早饭后晕刮现象没有再发生。另1例患者是由于不了解操作过程,精神过度紧张导致的,经休息放松和操作者向其讲解刮痧流程后,对其的干预顺利完成,患者无主诉不适。对照组未发现有其他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3.1 刮痧的作用机制 刮痧在亚洲及亚洲移民国家的应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6],是一种绿色疗法,具有简、便、易、廉等优势。其作用机制包括:(1)改善疼痛:中医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体现在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即“不通则痛”,刮痧疗法可以调节阴阳、活血祛瘀、舒筋通络,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有研究[7]针对慢性颈部疼痛的患者采用刮痧疗法后发现,刮痧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和颈椎功能状态。(2)提高抗氧化酶和白细胞水平:国外有研究[8]表明,刮痧可以升高血红素加氧酶-1的水平,而该酶具有抗氧化功能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刘荣花等[9]利用大鼠作为模型研究发现,经络刮痧可提高大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加速丙二醛的消除速度,使自由基的消除加快和产生减少,从而延缓疲劳。崔向清等[10]研究发现,对大鼠刮痧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及白细胞值会升高,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而对人体刮痧后可升高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认为可能是刮痧提高机体免疫力、成为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观察胆红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两项抗氧化指标发现,刮痧还可以有效提高人体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且在刮痧后6h升高最为明显,从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达到预防保健作用。存在人体内的血清抗氧化酶系统,可使自由基的生成与消除处于动态平衡,减少自由基造成的对细胞伤害。因此,通过刮痧可缓解疼痛,并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减少机体损伤。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刮痧确实能够有效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颈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本研究缺乏客观实验室指标,对于刮痧干预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不够明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考虑加入客观指标,系统评价刮痧对颈椎病的干预效果。
3.2 刮痧和推拿对疼痛的干预效果 由临床研究的结果可以认为,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在干预前无差异,而刮痧与推拿均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刮痧效果更优。而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部分患者自我感觉刮痧和推拿这两种干预措施本身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疼痛感。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的刮痧干预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的,并非一味的用较大的力度强求出痧,可依据患者的感受调整手法和力度,使其能够耐受。而对照组有29例患者表示在首次推拿后颈部肌肉的酸痛感加强,而这种酸痛感在2~3次推拿后才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3.3 刮痧和推拿对颈椎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 由临床研究的结果可以认为,两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在干预前无差异,刮痧和推拿均能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但从数据结果来看,干预前患者主要存在轻度和中度颈椎功能障碍,其中存在轻度颈椎功能障碍者观察组41例,对照组31例;有中度颈椎功能障碍者观察组19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患者刮痧后颈椎功能正常者为43例,轻度颈椎功能障碍者17例;而对照组患者推拿后颈椎功能正常者为41例,轻度颈椎功能障碍者13例;观察组颈椎功能正常者的比例为28.33%,高于对照组的24.07%,说明刮痧对颈椎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优于推拿。本研究中两组干预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纳入病例的样本量较少,有待今后进行大样本临床观察再进一步证实。
[1]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2]Lau E M,Sham A,Wong K C.The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neck pain in HongKong Chinese[J].J Public Health Med,1996,18(4):396-399.
[3]邵福元,邵华磊.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72-422.
[4]Nielsen A.Gua sha research and the language of integrative medicine[J].J Bodyw Mov Ther,2009,13(1):63-72.
[5]朱立国,赵勇.颈椎病诊断疗效标准[C].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7.
[6]Tsai P S,Lee P H,Wang M Y.Demographics training and practice patterns of practitioners of folk medicine in Taiwan:A survey of the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J].Altern Complement Med,2008,14:1243-1248.
[7]Braun M,Schwickert M,Nielsen A,et al.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gua sha’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pai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ain Med,2011,12(3):362-369.
[8]Kwong K K,Kloetzer L,Wong K K,et al.Bioluminescence imaging of heme oxygenase-1upregulation in the Gua Sha procedure[J].J Vis Exp,2009,28(30):1385.
[9]刘荣花,马亚妮,熊正英.经络刮痧对耐力训练大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38(5):105-108.
[10]崔向清.刮痧疗法对大鼠及人体抗氧化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