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灾难事件的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的应用效果

2013-10-15 03:28殷婷婷江琳黄榕孔悦
军事护理 2013年24期
关键词:灾难救援护士

殷婷婷,江琳,黄榕,孔悦

(解放军第174医院 护理部,福建 厦门 361003)

灾难事件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1],包括自然灾难(地震、海啸、飓风、火山爆发、水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和人为灾难(空难、海难、火灾、爆炸、道路交通事故、列车相撞或出轨、毒气或核泄漏、战争等)[2]。灾难事件所致的创伤具有发生突然、救治任务要求急、抢救环境急速变化、伤员数量事前难以预料等特点[3]。为及时有效地救治伤员,需要在短时间内调集大量护理人员。建立有效的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利用“伤后黄金1h”迅速实施急救,甚至将救命性的外科处理提前至事故现场,以缩短急救半径,对提高灾难事件救援质量和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基于灾难事件的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自愿参加研究的护龄≥3年的执业护士12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名。两组护士的年龄及护龄分别为(29.37±4.76)、(30.65±5.23)岁和(5.34±1.65)、(5.84±1.98)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应用文献回顾、访谈、Delphi专家咨询法等设计常见灾难事件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方案。对照组按照常规培训项目及继续教育计划每月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灾害一般知识的理论培训和现场救治相关技能培训。研究组按照本研究制定的基于灾难事件的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展开训练,即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训练,且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综合模拟演练。

1.2.1 专项训练 (1)操作:包括静脉输液、心电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洗胃、心肺复苏、呼吸机的应用等项目;(2)理论:包括灾难事件的定义、特点,法律法规知识,现场抢救知识,急诊护理知识,成批伤员抢救知识,自我防护知识,台风、交通事故、火灾及其他灾难应急预案等内容。(3)心理:通过“盲人之旅”等团体活动建立信任关系,通过理论授课普及心理学知识,通过学习放松技术掌握心理调节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的方法来提高制胜能力,通过现场模拟培养环境适应力。以上训练均为每个月1次,分别在每个月第1~3周的周二下午进行,培训周期为1年。

1.2.2 综合训练 (1)联合120训练:以急诊抢救为突破口,以参加“120”急救网络体系和医学救援行动为契机,加强多学科急救技能训练。急救中心派出人员对研究组所有护士进行院前急救培训并考核。急救中心的培训老师跟车作业,现场指导,为进一步做好院内抢救赢得时间。(2)结合演习训练:从“练兵比武”中练到“设置情景剧”中练;从“知识竞赛、常规操作”中练到“灾难事件时医疗队的组织指挥、野外条件下伤员救治”中练。(3)岗位训练:根据全院共同科目和专科特点展开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专科预案由各护理单元结合岗位特点制定并实施,使公共训练和专科训练有机结合。(4)模拟训练: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灾难事件的各种可能情况,设置逼真的虚拟环境,营造紧张的急救情境和抢救伤员分秒必争的氛围,使训练者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在模拟系统上根据需求随时停止、减缓或重新操作,以供即时讨论或重新模拟正确示范,让训练者在同一条件与环境下,用最短的时间掌握相关的技能,兼顾考与训两项功能,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每个月训练1次,3~6年护龄护士的训练课时是6年以上护龄护士的1.5倍。

1.2.3 训练平台 依托120院前急救站、医院急诊科、科室护理站建立模拟急救训练平台。研究组人员到急诊科轮训,采取与120院前急救站人员跟车急救的方法,强化一线现场急救能力;采用模拟灾难事件现场环境、器材、目标、程序、音响等手段,进一步强化训练效果。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后测评两组研究对象的专项救护技术操作时间、理论考核成绩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得分。

1.3.1 专项救护技术操作时间 由统一培训合格的专人使用秒表对护士静脉输液、留置针输液、心电监护、洗胃、通气、指压止血法、三角巾包扎法、骨折与固定、搬运、胸腔闭式引流、呼吸机的应用等11项操作进行计时。

1.3.2 理论考核 自行设计灾难救援知识测评问卷,共50题,回答正确赋值2分,回答错误赋值0分,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为及格。该问卷经20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α系数为0.856;预调查后多次请专家进行修订,各条目的得分与问卷总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

1.3.3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该问卷共20个条目,采用0~3级评分,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因子,统计每个因子所属条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分别表明遇到挫折时采取的积极或消极应对行为越多[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专项救护技术操作时间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士11项救护技术操作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护士各项救护技术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护士专项救护技术操作时间的比较()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护士专项救护技术操作时间的比较()

a: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理论考核成绩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士灾难救援知识及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护士的及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灾难救援知识及格率比较[n(%)]

2.3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SCSQ得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士SCSQ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护士SCSQ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3.1 基于灾难事件的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的创新性 本研究基于灾难事件救治的需求,依据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标准确立了全方位的训练内容,形成了系统化的训练方案;同时,依托平时的急救训练和工作平台,建立综合性的训练平台,针对不同的训练环境提出并采用了综合性的训练方法[6-8],并将救护技术训练寓于平时的训练和工作中,解决了医院平时护理任务重工作忙所致,训练计划难落实的问题,提高了训练质量和效率[9-10]。

表3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SCSQ得分的比较(,分)

表3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SCSQ得分的比较(,分)

3.2 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缩短了护士专项救护技术操作时间 本研究采用的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缩短了护士的专项救护技术操作时间,为提高灾难救援的成功率提供了一定的保障。(1)建立了一套规范的训练方案,每月1次进行专项操作训练,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强化了护士的各项操作技术水平;(2)通过结合演习训练法、联合120训练法、岗位训练法、模拟训练法等多种训练方法,使训练计划得到充分落实;(3)依托120院前急救站、医院急诊科、科室护理站建立模拟急救训练平台,强化了护士的现场急救能力。

3.3 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提高了护士灾难医疗救援知识水平 尹惠茹等[11]报道,护士是否接触过灾难医疗救援知识和信息可影响其灾难医疗救援能力。从灾难医疗救援知识测试成绩看,干预前120名护士总的及格率仅为63.35%,说明该院3年以上护龄的护士对灾难医疗救援知识的掌握水平尚待提高。但通过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培训后,研究组的灾难医疗救援知识测试成绩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分析原因有:(1)本研究的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操作、心理三部分,方案设计全面、合理、可靠;(2)训练方法多样化,使得研究对象更容易吸收培训内容;(3)综合性训练平台的应用开拓了研究对象的视野、丰富了她们的医疗救援知识。

3.4 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对护士应对方式的影响 灾难事件突发性强、救护时间紧迫、工作环境艰苦,而且在短时间内要完成集结、奔赴现场、组织临时机构等过程[12]。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灾难现场,不惊慌失措,以沉着、冷静的态度积极投入到紧急救援活动中去。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护士的SCSQ消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积极应对得分,说明护士在面对灾难医疗救护时存在消极应对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灾难救护的质量。研究组护士经过培训后,SCSQ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本研究的训练模式能有效提高研究对象对积极应对方式的利用,并降低其对消极应对方式的利用。这可能与经过培训后,护士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能够及时进行心理调试、正确宣泄情绪等有关。从而使救援护理人员在灾难发生前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救护现场具有积极而稳定的情绪、独立的思考能力及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改善其应对方式,充分发挥灾难救护能力,最大限度地救援伤者。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灾难多发的国家,今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重大灾难事件。灾难虽然不可避免,但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却可通过人为努力达到缓解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此,加强我国救援队伍的灾难救援能力已是刻不容缓的一项重大任务。本研究利用军地训练平台,通过训练实践形成一套基于灾难事件的救护训练方案及实施方法,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灾难救援能力。

[1]王庸普.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53.

[2]魏承毓.人类近百年重大灾难事件的回顾及反思[J].疾病控制杂志,2001,5(4):289-293.

[3]顾红霞.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J].天津护理,2009,17(2):116-117.

[4]吴晓莲.护士掌握临床护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3B):14-16.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24.

[6]关旭明,钟宝华,赵东卫,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改革护理训练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9-770.

[7]马翠萍.深化士官护理操作技能训练模式改革的实施与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6(17):1107-1108.

[8]顾正平,林长喜,张希臣.机动总队医院处置突发事件救护演练的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1996,3(3):284-285.

[9]杨顺秋,李若惠.战伤救护技术的训练及应用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8):38-39.

[10]伊建明,米久明,王西莲.救护技术新模式的探讨与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5):292-294.

[11]尹惠茹.吉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灾难医疗救援能力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2]王芳英,靳青,丁红.地震灾害的现场救护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7):2871-2872.

猜你喜欢
灾难救援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雷击灾难
最美护士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救援行动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