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光荣 刘海燕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一般来说,人都要面子。要面子就是想听好话、受表扬、得奖励,但是,表扬奖励也不是万能的,要适时、适中、适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1 表扬奖励要适时
记得那是十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校老师观看了周宏教授关于赏识教育的光碟后,一位教师认为受益匪浅,想即刻付诸实践,希望能立竿见影。回到家里,正好看见读五年级的儿子在写作文,他便大加赞赏:“儿子,你的作文写得太精彩了,将来你一定能成为大作家!”儿子听后,先是疑惑地看着爸爸,接着便怒气冲天:“成你妈哟……”爸爸听后目瞪口呆,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他回家前,儿子正由于作文写得不好而被妈妈大骂了一顿,况且,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儿子从未听到过爸爸的一句表扬话,现在突然听到这般赞赏,他还以为是爸爸在讽刺、挖苦呢,他能不怒气冲天吗?第二天,那位老师说起这事,逗得同事们捧腹大笑。其实他的表扬只不过是进行得不是时候罢了。你想,五年啊,在孩子的眼中是多么漫长啊,他却未听过爸爸的一句表扬话,如今却……
2 表扬奖励要适中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某一行为的连续奖励,会是行为者形成对奖励的依赖。在县、乡的一些示范课上,“你真棒”“你真行”“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等等之声不绝于耳,就是在一些名师的授课中,此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学生回答问题不论对错,朗读课文不论是否流畅、有感情,都要赞赏一番;有的则奖五角星、小红旗、小红花……我曾做过一次统计,有位教师在一节课中说这样的话不下一百次,难道是学生真的都做得这么好吗?当然,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适当的表扬奖励是无可厚非的,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在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吗:老师,我考了80分,你给什么奖励呢?爸爸(妈妈)我考了100分,你怎样奖励我呢?如此等等。这弦外之音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奖励中断,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心理学家金纳斯所说的“消退作用”。这无疑是给老师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时,为师者就一定要好好反省,勿再滥用表扬奖励了。
3 表扬奖励要适宜
众所周知,表扬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把这看成是对他们的爱护和器重,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表扬奖励的。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在一千片树叶中,没有两片长得完全一样的。哲学家则强调共性与个性。我想这都是殊途同归吧。表扬对低年级学生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对高年级、初中生来说则不习惯听“你真棒”之类的话,他们希望来点实惠的,而对于高中生、大学生来说,表扬奖励对他们已基本上失去作用了。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还未能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高年级、初中生虽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但尚未稳定,很难把握自己;高中生、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他们不再靠外界的激励来推动学习。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地对学生实行表扬奖励,不仅会失去它们应有的作用,还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结果将会弄巧成拙。因为他们担心会被人认为是为表扬奖励而学习。这是对他们莫大的讽刺。
总之,表扬奖励不是万能的,要适时、适中、适宜地运用。作为教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其有用武之地,而绝不能让它们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