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俊
(江西省余江县中医院,江西 余江335200)
2008年以来,我们用祛痰化瘀汤治疗肺心病(CPHD)急性发作期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20例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男80例,女40例;年龄55~90岁,平均69.3岁;肺心病病史最长20年,最短2年,平均12.8年;合并右心功能衰竭27例,合并肺性脑病8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8例,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有吸烟史76例。
祛瘀化痰汤药用丹参20~30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葶苈子15~20g,桑白皮15g,地龙10g,水蛭10g,川贝母10g,法半夏10g,胆南星10g,杏仁8g,全瓜蒌15g,五味子10~15g,炙苏子15g。阳虚水泛加制附片、茯苓、木防己,肺气耗散、心阳欲脱合生脉散,痰浊蒙窍加石菖蒲、远志,痰涎壅盛加猴枣散,肝风内动加炙僵蚕、炙全蝎、羚羊角粉。日1剂,水煎200mL,分早晚2次温服。
重症患者可适当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及强心、利尿、抗炎、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前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2周后复查统计结果。
参照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统一标准。显效:症状恢复到急性发作期前的程度,水肿消退,肝脏回缩,压痛消失,生活自理。有效:症状好转,但未恢复至急性发作期前程度,浮肿减轻,肝脏缩小,压痛减轻,能在床上活动。无效:1个月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显效94例,占78.3%;有效24例,占20.0%;无效2例,占1.7%;总有效率98.3%。
治疗前后血流流变学指标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s)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P全血比黏度高切 6.28±0.58 5.29±0.27 <0.05
全血比黏度低切 16.67±3.97 12.12±3.02 <0.05血浆比黏度(mpas)1.88±0.29 1.21±0.21 <0.05红细胞容积(%)43.9±7.61 42.1±7.84 >0.05纤维蛋白原(g/L)3.71±1.08 3.66±1.10 >0.05血沉(mm/h)31.63±15.01 30.89±14.83 >0.05血小板吸附率(%)45±16 27±7 <0.01体外血栓长度(mm)48±19 26±9 <0.01血栓干质量(mg)162±40 66±21 <0.01
肺心病属中医“肺胀”、“喘证”、“痰证”、“心悸”、“饮证”、“水肿”等范畴。《丹溪心法·咳嗽篇》云:“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描述了主证与病理。肺心病主要病变在肺,与脾肾关系极为密切,进而累及于心,使心肺络脉瘀阻,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是本虚标实之证。
痰瘀伏肺是肺心病的基本特征,存在于肺心病的始终。因此,祛痰化瘀通络应贯穿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疗全过程,对提高临床疗效,稳定和控制病情,支持抗生素的抗感染的效应,缩短疗程和减少剂量、降低毒副反应,都有重要意义。
祛瘀化痰汤方中川贝母、法半夏、胆南星、杏仁、炙苏子、全瓜蒌润肺化痰、降气平喘;葶苈子、桑白皮、地龙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五味子敛肺滋肾、止咳平喘,丹参、水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能促进血液循环,抗凝、扩血管,并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和肺小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减轻心脏阻力负荷,改善心功能,同时还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化痰平喘药能够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纠正缺氧。因此,诸药合用可祛瘀化痰平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状态。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80,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