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丹 雷 欣 蒲海平 张 雪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核心价值观提供人们认识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它一旦取得广泛而深刻的认同,就可以使人们超越民族、地域、血缘、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消除分歧和隔阂,增强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态势日趋明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形势下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严峻的挑战,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拜金主义等开始流行,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也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主体,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大局。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具有很强示范性和先进性期望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和引领作用。在学生党员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党员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引导他们学习、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塑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扎实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教育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和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高校进行现场问卷,每校发放问卷100到150份,现场填写回收。同时采取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其他高校进行调查,发放问卷400份。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00份,回收率为91.7%。调查人群中,党员和预备党员占37.8%,入党积极分子占24.5%,团员和群众占37.6%。
通过对学生党员的调查,真实收集新一代大学生党员的核心价值观念现状、入党前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和态度的变化、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等,分析总结当代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现状和生成机制。
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群众的调查,一方面可以收集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党员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周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识,对比得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程度;还可以了解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期望,为塑造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提供参考。
调查显示,涉及价值取舍的选择题目的结果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如图1,在“有了余钱你会怎么花?”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学习、饮食、娱乐、谈恋爱、旅游、人际交往、服饰、网络、其他等选项的比例相差不大;在消费选择上,虽然大部分同学出于经济不独立的原因以价格为出发点,但是仍有12%的同学将品牌作为首要选择,崇尚名牌效应。在对“幸福人生”的定义问题上,有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了健康快乐,显现出一定的共性,但其他的选项如有钱有车有房、功成名就、对社会进步有贡献等仍然占了相当的比例,如图2所示。
图1 当代大学生消费选择调查示意图
图2 大学生眼中的幸福人生
大学生多元价值观的形成,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在西方科学理性崇拜的价值体系的影响下,在当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形势复杂变幻的情况下的必然结果,是与一系列的新事物、新理念、新危机和新希望共生共长的。价值观的多元化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也为每个人的价值提供被尊重的机会,让更多的同学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但是,多元化的价值观也造成了共同理想的淡化和缺失,如在支援边区建设的就业选择中,只有三成同学表示愿意从事这样高尚的职业,有近一成的同学则首先要看有什么好处。
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盛行是大学生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在旧有的价值观念被涤荡解体之后,面对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困境所作出的现实的价值选择。价值观的个性化突出地表现在对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的抵触,如在问及如何看待马家爵事件时,虽然有近三分之二的同学表示会平易近之或宽而惠之,但其余的同学则表示会疏远他,甚至鄙视他。同为大学生且面对一位已经夭折的年轻生命,却不能给予安慰性的宽恕,表现出自我中心的价值体系以“小我”的安全和满足为基础的特点。大学生们对身边的政治事件不太关心,很少有人每天看新闻,有一半以上的人甚至不清楚身边的党员同学有哪些;他们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尊敬,近15%的同学表示要摒弃中国传统的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等道德规范;而对自己的小家有责任和忧患意识,“性格好”成为大家选择人生伴侣的首要标准。
价值观的个性化使同学们在面对国家层面和道德层面等“大我”利益的选择时,变得十分困难,如在对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最重要的价值观的选择上,民主、公正、互助、平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所占的比例如图3所示。面对幸福人生的选择时,只有13%的人认为对社会进步有贡献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大学生党员是优秀青年的先锋队,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党员和预备党员在对学习的投入方面较其他同学更加慷慨,有近40%的同学表示如果有余钱,会大量花在学习上,而其他同学在此项的投入只有20%左右。在幸福人生的价值方面,党员同学更多地希望对社会有所贡献,普通同学更多地希望能够“功成名就”。在对商品的选择上,党员同学更多地考虑价格是否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而其他同学更多考虑个人喜好。在支援边区建设的选择上,党员们认识更加深刻,意愿也更加明显,体现了党员同学在思想认识上的先进性。
但是,调查也显示,当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同学的示范作用还不够显著,在我们问卷调查的18个问题中,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团员四个群体分别的统计结果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差异,对每一个选项选择比例的标准差均不超过0.1,有的选项甚至不超过0.01。
由于示范作用的不明显,当代大学生党员在同学中的被认可度也不够高,虽然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身边的党员的确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但是有三成的同学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身边的党员的表现并不好,没有起好带头作用。党员和预备党员自已也坦言带头作用并没有起好,有一半的人认为自身在理论修养、联系群众和思想作风上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和个性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的必然。大学生党员的示范性不足的现状反映出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淡薄,这虽然也与社会经济和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但是与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学是培养人、塑造人、教化人的地方,改变当代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还是需要从高校教育抓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发文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
调查显示,同学们对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和改革是有所认识的,大部分同学也能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校园里口耳相传形成的对思政理论课程的偏见,使很多同学甚至老师一开始就不重视,加之课程本身理论性强教学创新不容易,造成了课堂教学质量整体偏低。继续改进教学活动依然是摆在思政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一代大学生知识面广、好奇心强、喜欢体验,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理论和实践并进,全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课程内容应该更加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将他们喜欢动漫、游戏、网络语言和选秀节目与思政理论结合起来等。
在教学模式上,单纯的课堂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在大力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课外的教学活动,除团日活动、班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学习活动外,还要大力开展争先创优、先进事迹学习和交流、学术探讨和文艺表演等活动,让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进寝室、进社团、进头脑,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将党员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作为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首先要打造鲜明的角色环境,抓好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开展有规律的党内组织生活,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制定科学的管理细则,规范入党程序;要制定大学生党组织组织生活管理办法、大学生党员综合表现考评办法,大学生党组织量化考评细则;要建立“党员之家”、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服务队以及党员先锋队等;要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帮扶计划、党员先进事迹的宣传表扬以及党内表彰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树立党员的先进信念,让党组织成为有凝聚力的团队,形成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党员更加积极和自信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份子。
良好的育人环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把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在高校师生中开展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普及活动,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刊、校内宣传栏等多,通过专页、专版、专栏和专题活动的形式,大力宣传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引导师生提高对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大力强化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明确教职工在价值观培养中的任务和作用,进一步改进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机构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任课老师的育人意识。要及时树立一批优秀大学生先进典型,宣传和表彰他们模范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使广大学生在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为推动大学生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氛围。
图3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从价值观的高度研究学生党员的培养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如何引导高校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的示范作用,如何建立起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等问题应当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者和学生工作者潜心钻研的问题。
要大力开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研究。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征,研究他们的价值观生成机制和发展规律。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深入解读,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理论解读模式,探索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解读方法。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思想和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实质以及产生的根源,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认真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探索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途径,探索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冲突、坚定理想信念的方法。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中发[2004]16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0.15.
[2]教社政[2005]5号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05.2.7.
[3]武慧娟,鲍军.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高校高职研究,2009,1(中旬刊):211-212.
[4]陈旭.在学生党员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学校党校建设与思想教育,2007,8:14-15.
[5]张正光.当前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81.
[6]李燕冰,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管理主体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30-32.
[7]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的实例分析[J].中国轻工教育,2007,1:32-48.
[8]王子薪.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2008,5.
[9]王征.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的思考[J].德育与思政研究,2009,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