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静 段 渠 陈明岭 朱晓燕 郝平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一门临床学科,更是一门实践科学。传统的中医外科学考试机制呆板陈旧,内容局限、形式单一。严重阻碍了师生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师生按照固定的模式教学和指定的方法学习,学生只是背死书,争分数至上的标兵,滞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思维的拓展。考核体系更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矫正和反馈功能,忽视实际能力考核,无法体现本校“复合型、应用性、创新性、实践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造成学生多为“应试型人才”。课程考核体系的沉滞落后,已构成高校教学改革的迟缓,也是影响学生素质教育的瓶颈。因此,考核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考试机制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考试制度、目的、方法、命题、监管、时间、评价等一系列因素及其相互联系这一结构整体的统称。通常所说考试是蕴含考试机制一系列构成因素的简称。考试机制是衡量、测定师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手段,在高校教学中具有教育、管理、导向、激励功能,起着指挥拨动教学活动的作用。[1]
目前滞后的考试机制就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建立科学、全面的“复合式”多维度、多角度、多样化的考核体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是促动高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充分发挥考试的正向督促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考试改革带动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考试改革实现的目标。笔者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试用“复合式”考核体系,现总结如下。
考试内容分基础理论知识答辩、典型病例分析和讨论考核、文献查阅及综述论文、模拟化人考核和理论考核5部分。
通过以上方法,将抽象的临床思维具体化,使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种考试的特点是考试方法灵活多样,改变当前多数课程以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方式。将考试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考试方法如闭卷考试的时空局限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评定学生的成绩。有利于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此外,在成绩评定中扩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减少期末成绩的比重。力改过去重期末、轻平时的做法,避免一卷定性,这样既便于加强对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又可以促使学生尽量保证到校上课,提高出勤率,让学生养成一种勤于思考、主动创新,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热情。
5部分考试成绩总和构成中医外科学考试总成绩。
基础理论知识答辩:学期为7周,占总成绩的10%,共10分。通过口试了解对《中医外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提问常见疾病的基本概念和诊疗常规以及常见的检验项目的适应症、意义、正常值范围等。
典型病例分析和讨论考核:学期为10周,占总成绩的10%,共10分。
文献查阅及综述论文:学期为12周,占总成绩的10%,共10分。通过查阅本专业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通过搜集本专业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了解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开拓科研思维和学术视野。
模拟化人考核:学期为15周,占总成绩的20%,共20分。通过对病例的问诊、查体并结合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独立完成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门诊病历和住院病案的书写,重点突出中医诊疗的思路与方法。
理论考核:学期为18或19周,占总成绩的50%,共50分。
以开设中医外科学的2007级中西医临床系两个平行班级1班(74人)、2班(72人)为调查对象,共计146人。两个班人数差别不大,学生成绩水平相当,具备试验及对照基础。随机选择1班为试验组,采用“复合式”考核体系进行教学;2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资料来源:门诊、病房的真实、典型案例;经典医案书籍的资料;教师联系临床实际而自行设计的案例;文献检索所得的资料等。考核资料收集的内容:应突出针对性,要与课程相关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避免在案例讨论中空泛及面面俱到等现象。但是具体的病例应该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现病史,特殊的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家族史、特殊的查体、辅助检查等。考核资料选择方面:常见的临床案例或贴近生活的素材,防止资料不足或不当的讨论与分析。
《中医外科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使用相同试题进行考试,对其科研项目进行统计,并制作调查表对试验组学生及带习老师进行调查。
理论考试:课程完成后进行统一闭卷考试(结业考试),两组采用学校教务处制定的试卷命题标准、评卷评分标准,由中医外科教研室统一命题,集体流水评卷,考试成绩按五级计分法划分为>90分(优秀),90-80 分(良好),80-70 分(中等),70-60分(及格)、<60分(不及格)五个等级。科研能力:通过统计两班同学发表文章数以及参加课题数和挑战杯等。
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于结业考试前发放,共发卷146份,收回146份,有效回收率100%。两组问卷反馈意见调查表,采用中医外科教研室制定的评定标准,按百分制计算,从调动学习热情(巧分)、培养自学能力(15分)、提高学习效率(20分)、增强师生互动(10分)、培养思维能力(20分)、提高分析能力(20分)六个方面问卷调查,评卷计分划为>95分(非常满意),95-80分(满意),80-65分(基本满意),<65 分(不满意)四个等级。[2]
结业考试:试验组结业成绩明显优于对比组结业成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试验组结业成绩比较(%)
通过统计班上同学发表文章数和参加课题数,可以看出试验组的科研及课题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见图2
图2 两班科研项目和发表文章数比较
两组问卷反馈意见调查显示,试验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试验组问卷反馈意见比较(%)
试验班级由于采取“复合式”考核的形式,学得比较轻松,加之考核采用“病证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临床思维具体化,使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中医外科基本知识。考试题型的改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间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避免了“一考定成败”的局面。而对照班级的学生则存在较多的问题,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勾重点,背重点,可谓通宵达旦,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平时拼命玩,考前拼命学”,即只要考前用功,就能取得好成绩,还能拿奖学金。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哀。
在临床实习上,两班的实践能力差距更大,由于试验班的学生平时经常进行病例分析和讨论考核以及模拟化人考核,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地把所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基本技能的学习,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较快,能很快进入角色。大多数学生都受到带教老师的好评.而非试验班的学生,普遍感到理论与实践的脱轨,环境与知识的陌生,有一种手忙脚乱的感觉,当然实习效果就要差一些了。
在科研方面,试验班级学生时常查阅本专业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通过搜集本专业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了解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锻炼了自学能力,掌握了文献检索方法,开拓了科研思维和学术视野。从表2可以看出,其科研能力明显比对照班级强。
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对同学的很多方面都起到了正面作用。如下表是针对试验班级做的一个调查,大多数认为“复合式”考核体系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提高自学能力、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启发思考和联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调查内容 调查人数 效果很好 效果较好 效果一般 好评率(%)激发学习兴趣74 65 5 4 94.59促进主动学习提高自学能力74 66 3 5 93.24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饿能力74 60 12 2 97.30提高临床思维能力74 63 7 4 94.59启发四高和联想74 62 9 3 95.95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74 69 4 1 98.65
考试成绩的累积,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动向,也便于老师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知识分割,减轻心理压力,我们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分割,把整体知识分成了一个个小的专项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减轻了负担,在学习上便于树立短时目标,各个击破,学生学得轻松,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高;不同形式的考试,有利于专项训练,我们有五种不同形式的考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进行专项训练,与以往学习松散、不到考试不着急的状况相比,学生积极学习,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总之,“复合式”考核体系是一种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
[1]蒋极峰.创新考试机制 促动高校教学改革[J].教育家,2003(9):58-59.
[2]程甘露.PBL与LBL结合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尝试[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