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传统体育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以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为例

2013-09-21 06:50谢卫陈骏何刚
关键词:体育项目中医药大学太极拳

谢卫陈骏何刚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随着人类社会人才竞争的加剧,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外,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为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育部1998年颁布《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可见,国家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但就中医药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而言,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之所以呈现这种现象,自然有其主客观原因,而正是这些主客观原因造成了中医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和偏移。目前,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仅是一些公共普修和限选课程的叠加,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除空洞枯燥的说教外,学生无法产生切身的人文体验与感受。而中医大学所开设的蕴涵着深厚人文内涵的公共体育传统体育项目,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弥补中医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缺损和不平衡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形式。

因此,在公共体育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实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传授,定会使学生身心得到熏陶,逐步形成一种稳定内在的品质和价值观,提升献身医学、救死扶伤、乐于奉献、精诚团结、包容和谐的人文精神。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5所全国重点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有关教师以及公共体育所涉传统体育项目。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课题组查阅了中国知网2000年到2012年300余篇关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民族传统体育与人文素质的学术论文,并研究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十几部专著和教材,以此获得研究的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

为较为准确的分析和把握中医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中医药大学传统体育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课题组对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5所全国重点中医药大学进行了人文素质教育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5%,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内容如下: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同度、中医药大学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中医药大学公共体育课传统体育文化传授的重视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医药大学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同度

本课题组对中医药大学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同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完全认同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学生的比例为48%,基本赞同的比例为36%,完全反对的比例为16%。(见表1)

由此可见,中医药大学绝大多数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持认同态度并且认同感强,但目前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人文课程未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表1 中医药大学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同度

2.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的开设情况

本课题组对中医药大学所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相关西医课程和中医专业课程进行调查和统计,由表2可知,中医药大学医学基础课和中医专业课程为主,其比例高达27%和41%,而人文类课程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因此,不少中医药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只好挤占“两课”的课时,这样就造成“人文类课程”课时量无法保障,达不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其结果必然阻碍中医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表2 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的开设情况

3.中医药大学对公共体育课传统体育文化传授重视度

目前,中医药大学公共体育课普遍都开设了传统体育项目,经调查表明,中医药大学公共体育课技术传授所占课时比例为94%,公共体育课传统体育文化传授比例为6%。由表三可见,绝大多数中医药大学重视公共体育课传统体育项目的技术传授,而忽视了传统体育文化传播。

表3 公共体育课传统体育文化与技术传授所占课时比例

综上所述,由于就业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医药大学的一些学生重视专业的实用性,而认为人文素质教育不如专业知识、分数和各种证书有用。因此,此部分学生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与自己就业有关的各种实用的考试上。加之中医药大学的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学校过多强调学生的专业分数和专业课时量,这样人文素质教育类的课程量就少得可怜,也就难以起到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中医药大学将人文素质教育等同于“政治说教”,其教学模式就是把一大堆人文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部分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课堂上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说教和生硬灌输人文知识为主,鲜有教师做到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医药院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因而,部分中医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十分苍白空洞,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真实的感受和体会,导致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有失偏颇,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基于以上原因必然会导致中医药院校学生人文社会知识和文化修养的缺失,缺乏良好的医疗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势必难以给予患者以人文关怀,更难以处理好医患关系。

三、中医药大学传统体育人文内涵表征

人文素质是人的人文知识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其表现为人的道德情操、心理综合素质、人生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等诸多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成为品质高尚、有文化修养和人文思想、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正确价值观的人。

中国传统体育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即道家“天人合一”和“虚静无为”的思想以及儒家道德价值观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很大的影响力,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即人要效法天地,天地要效法道,道终究以“自然”为法。这样,“人”与“天道”便在“自然”的层面上达到“合一”。老子所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就是在阐明“道”是整个宇宙统一体、滋生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源。庄子在老子宇宙整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张“万物一体”、“道通为一”的思想。这是从道家的宇宙生成论演化而来的“天人合一”论,说明人与“天道”在本质上是相互通达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一。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另一层含义是人的精神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庄子.秋水》中写道:“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可以说,庄子将“天然”看作是内在的精神性,将“人”的形体看作是外在的,而高尚的修养则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即“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1]之理念,强调师法自然 ,效仿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最终目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体内外的和谐。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特征表现为“虚静无为”的思想境界,所谓“道”就是世间万物的变化发展所遵循的必然规律,而道的本质就是以“自然”为根本的无为状态,正如老子所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1]。“无为”的含义是要人们不刻意追求以顺应自然,并非一无所为。庄子以“逍遥”之心超越自我,以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为状态,使自然无为之道上升到极高境界,这是人们精神上极度自得的状态。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的思想是自我身心的愉悦,而“逍遥”是摆脱对人的一切精神束缚,使人在精神上得以解脱进而超凡脱俗,真正实现修身养性之目的。为达到精神飘然无为的境界,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1]”以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1]。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从内心达到“虚静”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虚静”是万事万物的本真状态,致虚守静就是使本心虚怀若谷,使之处于虚静无为的自由精神境界。

中国传统体育还强调伦理道德对人的行为好坏评判,要求人的行为礼仪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讲究精、气、神的统一,主张养神、养心、养德。将修身与修德统一起来,由此起到了一种很好的道德规范作用。

四、中医药大学传统体育人文内涵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中医药大学公共体育课传统体育项目之所以成为公共体育必修课,正是其具有健身功能与深邃的传统文化融合一体的体现。然而,作为中医药大学的体育教师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把握肤浅,导致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内容仅局限在技术内容传播,而忽视了文化内涵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中医药大学所开设的太极拳传统体育项目尤为能体现“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太极拳运动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一方面注重神与意相合,意与气相合,气与力相合,如:太极拳运动力求身体动作上下相随,手足相合,肘膝相合,肩胯相合,从而使身体内外平衡和谐统一;另一方面注重体内的意、气、神与身体所处的大自然环境的统一,使动作在主体情感与意念的导引下相互交融一体。学生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求选择自然的环境或早晚练习,以便更好地吸纳天地万物之气,把精、气、神和自然万物融于一体,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最佳效果。

宋代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太极拳运动动为阳、为开,阴为静、为合;阴变阳为开,阳变阴为合;重心虚实阴阳变化,身形呼吸开合协调配合,使全套动作在刚柔、开合、虚实等矛盾的相互转化中连绵不断。体育教师在太极拳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动作阴阳变化之特点,如:转身左蹬脚,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左脚为实为阳,双手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同时呼气,此式为开为阳;身体重心再次移至右腿,右脚为实为阳,两手由外向里划弧合抱于胸前同时吸气,此式为合为阴;最后两手外伸外展同时呼气,左脚向左侧蹬出完成左蹬脚,此式为开为阳,整体动作充分体现开合阴阳动静变化,最终达到身心和动作的和谐一致,从而使学生在阴阳变化中感受到身心愉悦和内心平和。

中国传统体育受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体生命价值的超然体验,通过参与传统体育运动,使参与者不仅实现身体的放松,而且还得到心灵的感悟与熏陶。盛行于春秋的导引、起源于东汉的五禽戏、发明于宋代的八段锦以及始创于清代的太极拳等无不注重超越自我的体验。譬如,太极拳的灵魂思想“无为而为”能使习练者进入“无为”境界,即进入太极的“以无为有,无中生有”最高境界。换言之,心中不存思虑,没有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扰,心灵空荡无为,身心处于自然休闲状态,修心与拳术自然融为一体,如老子所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1]”心如善水无为不争,这正是“无为”之真谛也。中国传统体育受到道家“虚静贵柔”思想的影响,因而注重修生养性而淡化其竞技性。纵观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多是一些平和修身养性的静态活动;即使有些传统体育运动本身具有竞争性,但只是含蓄的竞争。如:太极拳将虚静理念注入动作之中,使人的身心处于宁静、松柔的状态,达到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之目的。学生们通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感悟和熏陶,面对人生挫折和名利得失时能保持自己心态的平衡和宁静,懂得“放下”与“虚静修心”,身心轻松坦然。由此可见,中国传统体育崇尚个人修身养性,最终结果使参与者获得全身心的自由,这正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对学生身心的影响。

五、结语

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了培养力度,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但是,目前中医药大学还存在轻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等问题,表现在人文素质教育课时量难以保障、教学内容枯燥僵化等问题。而中医药大学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就弥补了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误区,也就使其成为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

[1]老子.沙少海,等译.老子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12-102.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中医药大学太极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