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坤华
(开化县人民医院,浙江 衢州 324300)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在吸氧、解痉及预防感染等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中COPD及《内科学》(第六版)[1-2]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无创正压通气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吸氧、解痉及预防感染等临床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初期全天候应用,之后根据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减少。
3.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 13.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
1.两组患者有创通气率比较。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有创通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对照组与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治疗前PaO2指标分别为(58.4±7.2)mmHg,(57.8±6.5)mmHg,对照组与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治疗前PaCO2指标分别为(84.0±10.4)mmHg,(83.6±9.5)mmHg;(82.5±10.1)mmHg;对照组与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治疗后PaO2指标分别为(62.4±8.5)mmHg,(77.8±9.7)mmHg,对照组与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治疗后PaCO2指标分别为(84.0±10.4)mmHg,(70.4±8.5)mmHg;(53.3±6.4)mmHg;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有创通气率比较
3.两组患者总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与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总通气时间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呼吸内科常见慢性疾病之一,老年人多发;患者呼吸道气流受限,为不完全可逆性[3]。国内外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与肺部炎症导致肺组织弹性改变密切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发生风险极高[4]。临床传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多采用药物控制COPD症状同时加用气管插管,效果尚可,但是有创通气术后感染几率显著提高,痛苦较大,临床依从性低;无创正压通气作为近年来开始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方式,对于通气功能改善、促进萎缩肺泡复张作用确切,且使用面罩通气,操作方便、无创伤,能够有效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有创通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总通气时间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有创气管插管发生率,缩短病程。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2]池 静.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56.
[3]Kyroussis D,Polkey MI,Hanmegard CH,et al.Respiratory muscl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OPD wa1king to exhaustion with and without presure support[J].Eur Respir J,2000,15(3):649-655.
[4]刘 阳,魏路清,吕福云,等.无创正压通气时不同压力水平对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生理学参数和人机同步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7):405-409.
[5]王 莹,余 阗,张 英.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0,3l(6):794-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