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探讨

2013-09-19 03:22:36陈昭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9期
关键词:格雷肝素左心室

陈昭喆

冠心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脏疾病,如果患者伴有左心功能不全,则会导致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冠心病患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必须对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最有效方法,可以快速的对患者的闭塞血管进行再通,恢复患者的心功能[1]。笔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7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伴有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均为Ⅰ~Ⅲ级。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7.68±10.58)岁;其中34例患者伴有高血压,24例患者伴有糖尿病,39例患者伴有高血脂。

1.2 排除标准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排除心功能Ⅳ级的患者;排除慢性房颤的患者;排除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表1 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情况(±s)

表1 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情况(±s)

指标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3月 治疗后6月.23 LVEDVI(ml/m2) 75 83.78±12.45 83.54±11.56 68.57±15.24 64.95±14.35 LVESVI(ml/m2) 75 51.26±14.52 51.31±12.05 37.54±16.25 32.59±12.05 E(v/m·s) 75 0.59±0.21 0.59±0.33 0.58±0.18 0.63±0.21 A(v/m·s) 75 0.73±0.18 0.68±0.21 0.72±0.21 0.73±0.24 E/A 75 0.87±0.52 0.91±0.21 0.86±0.25 0.87±0.31 Sa(v/m·s) 75 0.09±0.01 0.10±0.02 0.10±0.02 0.11±0.02 Ea(v/m·s) 75 0.11±0.04 0.10±0.03 0.11±0.03 0.10±0.01 Aa(v/m·s) 75 0.12±0.05 0.11±0.03 0.11±0.04 0.12±0.04 Ea/Aa 75 0.82±0.07 0.84±0.04 0.94±0.06 1.05±0.07 LVEF 75 0.41±0.09 0.41±0.05 0.47±0.62 0.51±0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口服300 mg阿司匹林和300 mg氯吡格雷,同时给予患者皮下注射5000U肝素,并在介入治疗前再次给予患者5000U肝素治疗,在介入治疗时,时间每超过1 h,追加使用1000U肝素。根据患者的动脉情况选择桡动脉或者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完成后,均给予阿司匹林0.3 g/d和氯吡格雷75 mg/d持续口服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月、6月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ESVI)、二尖瓣血流频谱(E、A、E/A)、二尖瓣环心肌收缩速率(Sa、Ea、Aa、Ea/Aa)。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 患者介入治疗后一周的心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心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支架均置入成功,其中经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有3例发生出血,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无出血发生。

3 讨论

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是临床上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尽早的恢复患者的心肌血液灌注,是治疗关键。急诊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解除冠状动脉的阻塞情况,从而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恢复,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2]。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肌损伤主要为缺血性损伤,包括冠状动脉狭窄以及闭塞,可以导致患者的左室功能发生损伤,从而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升高。单纯的药物治疗虽然可以延缓患者的左心室结构的重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病情的发展,因此,只能缓解患者的病情的发展,而不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的介入治疗,由于抗血小板药物的效果不佳,患者术后易发生再闭塞,因此介入治疗的应用受到了严重的限制。随着抗血小板药物的发展,术前、术中、术后肝素和氯吡格雷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介入治疗可以快速的使患者的闭塞血管再通,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3]。本组研究中,患者介入治疗后一周的心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心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1] 雷斌,李方,安家晨,等.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1,08(22):138-140.

[2] 李丹,林海龙,顾宇,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航空航天医药,2010,21(09):1571-1573.

[3] 赵玉英,汝磊生,李俊峡,等.超声心动图评价PCI对并发左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04):282-284.

猜你喜欢
格雷肝素左心室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24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河北医药(2015年13期)2015-11-13 06:15:34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城市地理(2015年24期)2015-08-15 00:52:57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