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周义 杨芳
收集我科2005~2010年病例82例,针对智齿应用于固定桥修复进行了临床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2010年前来我科就诊的病例82例,男57例,女25例,年龄23~59岁,平均31.6岁。患者皆为第二磨牙缺失,第一、三磨牙牙周情况良好,牙龈无红肿、探针无出血,牙冠形态正常,对龋坏牙完善治疗,对曾行根管治疗的的牙齿摄片观察,牙合龈距离≥4 mm,对牙合牙无伸长。
1.2 临床步骤 ①设计为以6、8为基牙7为桥体的678固定桥。桥体为改良鞍式结构、接触式桥体,桥体龈端与牙槽嵴粘膜接触,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均减小为天然牙的三分之二。②颊面磨除1.5~2.0 mm,颈缘为0.8~1.2 mm,凹型肩台,边缘位于龈下0.5~1.0 mm;聚合度2~5。,调磨基牙间形成共同就位道(9例患者由于第三磨牙倾斜度过大行根管治疗术而后牙体预备)。③常规方法排龈、取模、灌注超硬石膏模型,制作临时修复体,送义齿加工中心制作修复体。④检查固位体与基牙密合,颈缘密合无悬突,是否早接触点,做适当调整后行修复体抛光,富士Ⅰ型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lonomer,FXⅠ)进行修复体粘接。
1.3 评价标准 参照美国加州牙科协会的评价标准的指标[1]进行评价(见表1)。同时观察咬牙合情况,结合咀嚼效率评价。
表1 评价标准
1.4 评价结论 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复诊和随访,一例患者修复体脱落,其余固定桥咬牙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良好,基牙无松动,阻生齿无炎症。(见表2-6)
表2 修复体完整度检查结果
表5 牙龈着色检查结果
随访观察82例患者,于修复后每年进行复查,效果均较好,仅有一例患者在修复后的第3年修复体脱落,由于第三磨牙远中邻面继发龋坏。
双端固定桥几乎全部通过两端基牙传导至牙周支持组织。不仅可以承受较大的力,而且两端基牙所承担的力也比较均匀。在固定桥的设计中,双端固定桥是一种最理想的结构形式,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设计形式。以第一磨牙和第三磨牙为基牙的双端固定桥较好对咬牙合进行恢复,在完整的保存了第二前磨牙的同时,很好的恢复确实牙的形态与功能,保证组织健康,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2,3]。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发展,智齿的保存率大大提升,也为固定桥修复提供了条件。
本研究对82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可以看出,以智齿为基牙的双端固定桥修复咀嚼效能高,远期效果良好,因此保存智齿应用于第二磨牙的缺失固定修复是一种长期可行的理想修复方法。
[1] Gemlamaz D,Ergin S.Clinical evaluation 0f all-ceramic crowns.J Prosthet Dent,2002,87(2):189-196.
[2] 马轩祥.口腔修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2.
[3] 赵育明.阻生齿在固定设计中的应用.陕西医学杂志,2008,37(6):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