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妹华 靳祥堂
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在临床常有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化疗的顺利进行, 而且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本科采用静推小剂量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于山东省齐钢集团总医院内三科住院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共72例。平均年龄66.23岁。其中男49例, 女23例;肺癌17例, 胃癌11例,食管癌10例, 恶性淋巴瘤7例, 乳腺癌8例, 多发性骨髓瘤6例, 卵巢癌5例, 肾癌5例, 膀胱癌3例。采用的化疗药物有: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紫杉醇、健择、顺铂、诺维本、5-氟脲嘧啶及长春地辛等。
1.2 方法
1.2.1 分组 按肿瘤种类, 将每种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和化疗药物种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2 处理方法 观察组在输注化疗药物前用2%利多卡因0.5 ml+地塞米松5 mg静推, 患者均无使用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的禁忌症, 化疗药物顺序按医嘱给药。对照组在输注化疗药物前不作任何护理处理, 化疗药物顺序按医嘱给药。
1.2.3 血管选择 两组患者均选取上肢弹性好, 管径粗、直、回流通畅,并避开关节、神经和韧带附近的静脉建立输液通路, 并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
1.2.4 静脉炎的判断标准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的标准[1], 分 3 度 , Ⅰ度 :局部疼痛 , 红肿或水肿 , 静脉无条索样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 红肿或水肿,静脉有条索样改变, 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 红肿或水肿, 静脉有条索样改变, 可触及硬结。
1.2.5 观察的指标:各组发生静脉炎程度及例数。
对72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 见表 1。
表1 各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n)
由表1所见,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 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中毒作用, 能够有效地预防药物产生的外周静脉炎。地塞米松具有直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抑制炎症细胞的作用, 能与细胞孔处受体结合, 从而改变细胞表面分子排列, 使膜外阻塞, 从而阻塞代谢产物及水分进入,使炎症区的细胞破坏减轻;有效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2 利多卡因的药理作用 利多卡因为局麻药, 静脉给药静脉炎致疼痛产生, 由于利多卡因可使疼痛阈值升高从而缓解疼痛 , 且止痛作用快, 扩散快, 对组织无刺激性, 对多西他赛引起的疼痛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3.3 防止化疗性静脉炎 外周静脉给药操作简单, 方便, 费用较低, 适合大多数患者。可选择稳定部位、粗直、有弹性固定的静脉。合理利用静脉, 正确规范的操作, 密切观察,及时处理静脉炎, 加强血管保护, 选择型号合适的静脉留置针输液, 对于刺激性较强的高渗药物如诺维本, 最好采用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或PICC导管输入。使患者顺利地完成各疗程化疗。地塞米松与利多卡因在化学治疗中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保护患者顺利完成化疗计划, 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3.4 护理
要求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工作中重视多西他赛的配置原则和静脉血管的选择及穿刺, 正确掌握药物的溶解方法、配置时间, 采取合适的输注速度、输注顺序和输注剂量, 对降低药物的毒性反应, 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 意义。在输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 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在推注利多卡因与地塞米松配制液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 推注过程中少 患者会产生麻醉样感觉如头晕、眼发黑[1]。红斑色素沉着和瘙痒脱皮一般不作特殊处理;皮肤水疱形成经积极处理:创面暴露, 保持干燥, 外用地塞米松霜软膏。
[1] 戴玲, 戴红辉.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当代护士 , 2005, 1(1):54-55.
[2] 刘新兰, 买新莲, 李淑芳.化疗性静脉炎60例治疗观察.宁夏医学院学报 , 2000, 22(5):365-366.
[3] 张朝男, 方爱军.减轻去甲长春所致局部反应的给药方法.中华护理杂志 , 2001, 36(3):227.
[4] 吕菊英.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中国基层医药, 2005,12(11):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