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
【摘 要】教育教学过程有一误区,即认为体育教师应当比其他教师严厉、严格,学生才会遵守并服从教师的教育。现实中,体育教师体罚(或心理惩罚)学生的现象也多于其他教师。这一现象应引起教育者的深刻反省。
【关键词】自我教育 体育教师 严教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担当学生心理医生的角色。体育教师既是学生行为的榜样,又是学生行为的强化者,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起着诱导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心理素质必须健康。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代体育教师更要勇于面对新形势下新课改的挑战,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运动经历、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教学相长”,使师生心理素质水平都能得以提高,达成普遍意义上生活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体育“心灵”与“躯体”本质功能互为一体的教育与养成作用。
当理想的教育价值受到不理想的教育效应的无情批判时,国内外学者开始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理性反思,认为:“因为几乎没有人认为现代教育及其结果是‘健康的、‘正常的,所以,可以说整个教育都带有病理性质。”“如果教育忘记了理性的、批判的态度的话,则反而会成为社会病理的保护者。”
随着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育中的体罚现象减少,但心理惩罚比比皆是。心理惩罚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提出超过受教育者心理承受度的强制要求,学生被动、消极执行,从而导致学生心理障碍或学习障碍的教育活动。心理惩罚教育是一种反理性教育、反素质教育,它与技能教育、知识教育、道德教育等相伴而生。心理惩罚教育过程就是对学生提出不合理的技能、知识、道德等要求,并强迫学生执行的过程。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产生学习障碍,如学习积极性降低、产生过度焦虑情绪等。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民主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因为学生如何对待教师往往取决于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在教师对待学生各种不同的态度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爱”是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准则,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师对于学生应是“严”字当头。
俗话说:“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严教”常常是教师的法宝。然而,教育现实证明,“严教”的魔力并非那么神通。《学记》中“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从而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尊”的思想,并推出提倡保留体罚,“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时至今日,“严要求”又常被曲解为“训”“戒”之功能。然而,时代变了,过去比较奏效的“灵丹妙药”,现在并非那么“包医百病”了。心理惩罚教育等变相的“严教”是一种严重的教育病症。作为病理性教育现象必然会引发教育性病理,使教育结果异常或变态。这种教育对学生不是促进而是促退,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虽然心理惩罚教育不是唯一原因,但却是主要原因之一。可见,类似心理惩罚的“严教”并非是对学生的负责,面是对学生身心的伤害。
用规章制度的办法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但并非事事、时时奏效;然而这仅是触及问题的一个侧面。唯物辩证法认为,学生的变化、发展是有条件的,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严格的要求,仅是促进学生行为变化的外部条件之一。教育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还必须考虑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内部原因,即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状态和水平出发,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外因离开了内因就不能起作用。不当的教育行为不仅不能起主导、推进作用,甚至还可能产生反作用。
最有利于建立师生关系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态度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爱生尊师”是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公民关系在师生关系中的具体体现。“严师出高徒”是传统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现实中的反映,是造成学校中师生关系诸多矛盾的根源所在。事实上严师未必就能出高徒。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对学生“严”而有“度”的要求才是真正负责的教师。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教师应“尽量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他”。
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的民主机制,防止教师滥用权威。教育教学民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它与专制的教育教学相区别。在民主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展。这种形式下,学生纵然有心理压力,也会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习进步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滥用权威是教师专制的表现形式。专制的教师很少不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威信,但只要这种威信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年龄优势和职权带来的,就不会对学生心理产生消极影响。滥用权威就是教师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年龄优势和职权压制学生,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应谨慎地运用批评、惩罚等教育手段,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为提前。大力提倡愉快教育、鼓励教育、指导教育、协助教育、合作教育,抑制专制教育。心理惩罚这种病理性教育是谁也不愿看到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严酷现实。如果我们“讳疾忌医”,只能使心理惩罚这种病毒在教育中扩散,以至于无可救药。我们必须对现实的教育多一些理性的认识和理智的行动,少一些盲目的乐观。同时,由于受教育者对外界教育影响采取接受态度时,外部的要求便会转化为动机,转化为主体自身的要求并选择行动的方式。使原有的心理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内部控制机制,在活动中,内在动机进而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教育者的任务,不是也不可能代替受教育者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古人云:“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即,学生的成长,要靠引导,要靠教育。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积极性,自觉地运用内部矛盾运动规律,启发、引导、促进、加速学生“自己运动”,发挥自我教育作用。“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有效的教育的立足点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