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P配合面部穴位按摩和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103例临床观察

2013-09-14 09:25刘秋梅甘小莉王洲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面肌面神经脑血管病

刘秋梅,李 钢,甘小莉,王洲羿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院神经科神经康复小组自2010年12月起,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配合面部穴位按摩治疗面神经麻痹10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入选203例病人,所有病例均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一侧表情肌瘫痪,面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眼歪斜,不能做抬额、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动作,示齿时口角被牵向健侧,部分病人出现耳后乳突区或下颌角疼痛。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03例,男68例,女35例;年龄19岁~78岁。对照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20岁~68岁。两组病程均为1d~5d。

1.2 面神经麻痹的评定标准 采用1985年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面神经疾病委员会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1]。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抗感染、抗病毒、激素、肌肉注射维生素B1及甲钴胺,起病后就开始穴位电针疗法,1次/日,每次20min,7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TDP配合面部穴位按摩,急性期1d~7d禁忌强刺激疗法,采用TDP面部照射,1次/日,每次30 min,第8天除用TDP照射外,开始面部穴位按摩,病人取舒适的仰卧位,操作者坐于病人头前,先采用二指推印堂、攒竹、睛明穴,再稍重手法按摩,面部穴位以阳白、睛明、四白、迎香、地仓、颊车、下关、听会、承浆等穴位向上按摩,额部从额前中央向耳前向下按摩,力量以病人感到酸胀为度,1次/日,每次30min,15d~25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恢复:面肌功能恢复,颜面对称;显效:面肌功能大部恢复,颜面静止时外观正常,运动时稍不称;有效:面肌功能部分恢复。颜面仍不对称;无效:经30次以上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 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ACVD并发MODS的发病机制可能为:MODS在老年ACVD患者中发生的比例较高,原因是老年人各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而老化,其功能平均下降1/3~1/2,代偿功能差;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及隐性冠心病、糖尿病,某些主要器官已处于临界功能不全状态,极易诱发MODS。本组资料显示60岁~80岁老年人发生急性脑血管病后患MODS的比例较高,7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发MODS后死亡率增加。本组资料还显示发病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者,发生ACVD后患MODS的比例较高,另外,ACVD患者早期多意识不清或卧床,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易合并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也是致MODS的重要原因。本组资料最易功能障碍的脏器为肺脏,支持此理论。

ACVD并发MODS,病死率高,是脑血管病人主要死亡原因。老年人群多发,伴有慢性疾病者多发。以肺感染为最早首发,累及的器官越多,死亡率越高。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是防止发生MODS的关键。急性脑血管病人早期处于应激状态、不能进食、卧床、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极易出现肺部感染,畅通气道、引流排痰,合理抗生素应用,有可能降低 MODS的病死率。目前常规治疗措施不能改善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衰竭的预后,充分认识此综合征,明确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早对容易发生MODS的急性脑血管病人进行器官的功能保护,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后多器官衰竭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1]陈德昌,刘大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定义与标准[J].中华医学杂志,1988,68:226-229.

[2]关则望.实用外科危重病急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63-65.

[3]赵性泉,龙洁.急性脑血管病与多脏器衰竭[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4):227-229.

猜你喜欢
面肌面神经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