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莉
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是指脑卒中发生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阶梯或进行性加重,在临床发生率较高,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30%左右,由于病情呈进展性恶化,且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非进展性脑卒中高[1],预后差。硫酸氯吡格雷(波立维)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降低血栓事件,与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相比,其生物有效性高,不良事件发生少,可用于卒中、心肌梗死及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治疗。我院采用波立维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月年在临汾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6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进展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证实并除外脑出血,均无严重的肝脏损伤及活动性出血。将61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波立维组和常规治疗组。波立维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9岁~77岁(61.0岁±3.9岁);常规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2岁~73岁(63.0岁±2.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神经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剂等,并根据病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波立维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波立维(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每次75mg,每天2次口服。治疗过程中密切观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和脉率等生命体征以及血常规、凝血系列、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以上;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s)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治疗组 31 18.64±4.27 13.02±3.791)波立维组 30 18.17±5.33 8.90±4.181)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主要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150mg剂量波立维组无严重的出血事件发生,1例患者血小板轻度下降,将剂量调整至75 mg/d后逐渐上升。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均为患者可耐受的轻微腹痛、消化不良、头疼等。
进展性脑卒中是指脑梗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进展的时间长短不一,从数小时到十余天不等。血栓进展被认为是进展性脑卒中的主要机制之一,表现为原发部位血栓蔓延产生新的狭窄或是原有狭窄的血管发生闭塞,或阻断侧支血管使侧枝循环消失[3]。近年来的研究还认为,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呈线形正相关,血栓逐渐发展使脑缺血和脑水肿范围继续扩大,进而导致脑卒中进展[4]。早期针对性地予以个体化治疗,限制脑损害进展,进展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抗凝或降纤;控制血压、血糖;控制感染、脑水肿;神经保护等[5-7]。
波立维属于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抗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选择性地与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偶联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原与其血小板受体GPⅡb/Ⅲa结合而发挥作用[8],也有研究表明硫酸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功能与选择性减少有介导二磷酸腺苷激活腺苷环化酶抑制作用的ADP受体数目有关。据报道,对阿司匹林过敏和耐受时、或缺血事件复发,均可用波立维治疗,单剂口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水平,达到稳定的抗栓活性,此外,波立维还可预防闭塞性外周血管病患者急性缺血或淤血事件以及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的辅助治疗。现有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波立维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9]。
本研究采用波立维(150mg)治疗进展性脑卒中,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对比发现,波立维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临床常规治疗下降的更为明显。此外,在治疗的过程中,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关出血性事件发生,说明波立维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1]易兴阳,潘继豹,池丽芬,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13(3):169-72.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Gautier JC.Stroke-in-progression[J].Stroke,1985,16(4):729-733.
[4]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40-741.
[5]Leira R,Millán M,Díez-Tejedor E,et al.Age determines the effects of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The TICA study[J].Hypertension,2009,54(4):769-774.
[6]Sarwar N,Gao P,Seshasai SR,et al.Diabetes mellitus,fasting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and risk of vascular disease:A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102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010,375(9733):2215-2222.
[7]Sacco RL,Adams R,Albers G,et al.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Stroke,2006,37(2):577-617.
[8]Gachet C,Savi P,Ohlmann P,et al.ADP receptor induced activation of 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s in rat platelet membranes-an effect selectively blocked by the thienopyridine clopidogrel[J].Thromb Haemost,1992,68(1):79-83.
[9]江启蓉,肖顺林,谢川黔.硫酸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及抗栓作用[J].临床医学,2004,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