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永宏 (赣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气管、支气管炎症反应明显,呼吸阻力增大,容易导致气道阻塞、病情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肺功能〔1,2〕在COPD自然病程中,急性加重和反复发作是进行性发展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是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在危重状态出现时积极进行干预。本研究旨在分析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A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80例确诊为AECOPD的老年患者,年龄均>6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6~74岁,平均(69.2±2.3)岁,病程 3~22年,平均(16.4±5.1)年;身高(161.3±7.8)cm,体重(57.2±5.4)kg。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8~78岁,平均(69.7±2.6)岁,病程3~24年,平均(16.8±5.2)年,身高(161.3±7.8)cm,体重(57.2±5.4)kg。80例患者均无肺心病。均未给予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近1个月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无严重肝、肾、内分泌与全身性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予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做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等),并进行持续氧疗、盐酸氨溴索针静滴化痰治疗以及解痉平喘治疗、止咳等。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注射液50 mg/支,100 mg/d,8~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显效:治疗2 d后肺功能测定值有所提高,体温恢复正常;可见咳、痰、喘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4 d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治疗4~6 d症状逐渐减轻,治疗8 d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效:治疗6 d后体温仍然较高,症状、体征没有明显变化;治疗8 d后症状、体征无好转,较重患者甚至恶化而出现全身一系列全身症状,如食欲下降、机体功能障碍、外周肌肉萎缩、体重减轻以及一些精神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以显效和有效计算总有效率。观察胸腺肽注射液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
1.4 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咳痰、咳嗽、喘息等症状,以及肺部呼吸音、干湿啰音等体征的变化制定临床症状评分标准,咳痰:无计0分,<10 ml/d计1分,10 ~30 ml/d计2分,>30 ml/d计3分;咳嗽:无计0分,<10次/d计1分,1~20次/d计2分,>20次/d计3分;气促:无计0分,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计1分,明显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计2分,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计3分。
1.5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气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无影响计0分,轻度计1分,明显计2分,严重计3分;疲劳程度:无计0分,轻度计1分,明显计2分,严重计3分;情绪状况:好计0分,情绪较差计1分,情绪差计2分,完全失去治疗信心计3分。
1.6 辅助检查指标 两组老年AECOPD患者均于入院时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血气分析检查,检测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预计值。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评价 治疗组有效率95%,其中显效25例(62.5%),有效13例(32.5%),无效2例(25.0%);对照组有效率为67.5%,显效10例(25.0%),有效17例(42.5%),无效13例(3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n=40)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n=40)
组别 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5.71±1.32 3.72±0.84 7.88±1.45 6.51±1.02对照组 5.66±1.41 4.65±0.81 7.98±1.56 7.42±0.93 t值 0.164 5.041 0.297 4.170 P值0.870 <0.001 0.767 <0.001
2.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EV1%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FEV1、FEV1%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FEV1、FEV1%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EV1%比较(±s ,n=4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EV1%比较(±s ,n=40)
组别 FEV1(L)治疗前 治疗后FEV1%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1.28±0.12 1.58±0.13 63.24±3.43 75.14±3.15对照组 1.29±0.13 1.34±0.10 63.35±3.56 68.94±2.93 t值 0.358 9.255 0.141 9.115 P值0.722 <0.001 0.888 <0.001
2.4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患者在使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中及治疗后未见过敏、皮疹、胃肠道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COPD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某些有害颗粒物质而发生的异常炎症反应密切相关〔3〕。AECOPD是导致病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反复急性发作是COPD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老年患者,每年病情频繁发作2~4次急性加重,每次急性发作可持续2~3 w。呼吸道感染,如细菌、病毒、非典病原体及气道内细菌感染等常是急性发作的诱因〔4〕。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人体内菌群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和普遍,而且菌群失调、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增加、致病力增强,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患者呼吸道的反复感染消耗了大量的抗体,使老年人本已经退化的免疫系统处于疲惫状态,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产生恶性循环。因此COPD患者往往伴有免疫力低下。
胸腺肽是由胸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类多肽,它可作用于T淋巴细胞,促进其成熟,同时还能参与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激活细胞免疫,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5〕。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能诱导前体T淋巴细胞转变为具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对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的辅助治疗也起着重要作用〔6〕。
有关文献报道,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患者往往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胸腺肽能促进淋巴细胞生成,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并通过一系列途径,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患者抗呼吸道感染现象的能力〔7〕。细菌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抗生素治疗已广泛应用于治疗COPD加重期;ACODP患者多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不动杆菌、肠杆菌、卡他莫拉菌和假单胞菌感染为主,但是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及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所以需要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疗效。
作为异性蛋白,胸腺肽带有弱抗原性,根据患者的体质不同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恶心、腹痛、泌尿系统症状等〔8〕。但本次研究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说明其安全性肯定。本研究结果表明胸腺肽联合抗生素对治疗老年AECOP的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1 Mammen MJ,Sethi S.Macrolide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exacerbation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Pol Arch Med Wewn,2012;122(1-2):54-9.
2 冯 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31-2.
3 Messer B,Griffiths J,Baudouin SV.The prognostic variables predictive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n exacerbation of COPD admitted to the ICU:an integrative review〔J〕.QJM,2012;105(2):115-26.
4 Rowe BH,Bhutani M,Stickland MK,et al.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beyond〔J〕.Expert Rev Respir Med,2011;5(4):549-59.
5 乔卓妮,马 利,卢正斌,等.胸腺肽α1联合舒利迭预防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21-2.
6 Berim I,Sethi S.The benefits of long-term systemic antimicrobial therap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Ther Adv Respir Dis,2011;5(3):207-16.
7 罗文浩.胸腺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内科,2011;6(6):551-3.
8 常连平,马 萍,张 新,等.胸腺肽制剂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警戒,2008;2(6):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