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社会养老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2013-09-11 11:46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养老老年人

王 璇 罗 浩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预防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老龄化日趋加重,2000年全国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0.46%,2005年全国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1.03%,而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3.26%,短短10年老年人口增长了5 000万,并且还在以5%的速度递增〔1〕。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2〕。即使得到制度性养老保障的老年人,也存在地区差异大、养老保障水平低、养老保障面窄、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3〕。本文主要探讨无社会养老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市城市和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300人,城市老年人148人,农村老年人152人;其中男143人,女157人,年龄60~80〔平均(68.4±5.2)〕岁。根据有无社会养老保障分为观察组(无社会养老保障)和对照组(有社会养老保障)。其中观察组153人,城市74人,农村79人,男72人,女81人,平均年龄(68.7±4.9)岁,身体状况良好75%,自我认可58%;对照组147人,城市74人,农村老年人73人,男71人,女76人,平均年龄(68.3±5.0)岁,身体状况良好76%,自我认可60%。两组老年人例数、城市农村比、性别、年龄、身体状况、自我认可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了解老年人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幸福指数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两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心理不健康状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测,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人在情绪稳定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人在人格健全、认知和智力良好、人际关系好、适应能力强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幸福指数高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2 两组老年人心理不健康状况比较 观察组情绪不稳定、幸福指数低方面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人在人格不健全、认知和智力差、人际关系差、适应能力弱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人心理不健康状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我国老年人数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老年人问题也日益增加〔4〕。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5〕。社会养老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虽然近年来,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数量较多,仍有部分的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由此给老年人带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久而久之就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6,7〕。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高于无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无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心理不健康状况明显高于有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功能开始衰退,其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也逐渐减退,很容易造成老年人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疾病。(2)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和家庭氛围也会对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影响。丧偶会给老年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家庭是否和睦、与子女相处的好坏及家庭结构类型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健康的家庭氛围会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使老年人产生烦躁、焦虑、孤僻、自闭,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精神错乱等心理精神问题。(3)老年人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换,地位的变迁,生活习惯的改变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如不能正确处理,很容易产生抑郁、矛盾的心理和焦虑、苦恼的情绪。(4)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或可靠的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心理困扰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经济收入低、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性强、社会地位低的老年人很容易产生自卑、多疑的心态。(5)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退休以后的生活方式。退休给老年人带来工作角色的丧失和人际交往的减少,空闲时间的增多增加了生活的单调和乏味,极易诱发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问题〔8〕。

因此,国家应该更加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尽早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享有社会养老保障;其次,社会也应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做好老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子女也应与老年人多沟通,及时排解老年人内心的不良情绪。最后,老年人自身也要积极培养兴趣爱好,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扩大人际交往,提高文化素质修养〔9〕。总之,社会养老保障能够大大减轻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应该大力推广〔10〕。

1 肖金萍.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缺失”与“补位”〔J〕.改革,2010;4:88-92.

2 秦中春.参保人、缴费年限与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寻求〔J〕.改革,2011;2:112-8.

3 刘艳华,骆永民.农民“养老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6):56-7.

4 白维军.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碎片化”与制度整合〔J〕.经济体制改革,2009;(4):55-7.

5 罗文英.农村养老问题:与城市比较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1:23-5.

6 吕 林,杨建辉,吕牧轩.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343-4.

7 钱锡红,申曙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老年人养老保障:解析社会网络〔J〕. 改革,2011;9:137-42.

8 Duner A,and Nordstr m M.Th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the informal support networks of elder people who receive formal support:a swedish qualitative study〔J〕.Age Soci,2007;27(1):67-85.

9 申曙光,谢 林.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J〕.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05;11(1):7-16.

10 赵建国,韩军平.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需求的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8):66-71.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