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2013-09-10 07:42黄灵珍陈翠艳戴伟丽龙家玲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08
吉林医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心绞痛疗法心肌梗死

黄灵珍,陈翠艳,戴伟丽,龙家玲 (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循环系统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发达国家已位居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首[1]。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AMI急性期死亡率已大大下降,目前已低于10%[2],即使度过了危险期,但恢复期依然存在心肌梗死复发的危险,有资料显示:与普通人群相比,AMI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5~7倍[3]。所以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行为疗法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关于行为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的研究报道尚缺乏,为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应用行为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共160例,均是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住院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①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症状;②心电图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动态演变图形;③CK-MB或肌钙蛋白T(cT-nT)超过正常值上限并呈动态变化。必须同时具备上述标准中的2条或2条以上。入选标准:①初发AMI患者;②均无心理疾病、精神病史及无智能障碍者;③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④愿意合作,可以通过电话联络者。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对照组80例,其中男96例,女64例;年龄58~71岁,平均(63.4±6.3)岁,患者均无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药物治疗方案、经济收入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的同时应用行为疗法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除未用行为疗法干预措施外,其他治疗护理与研究组相同。

1.2.1 行为疗法干预措施: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行为疗法的前提,护士必须保持一种开放性的态度才能真正了解患者,即使患者的倾诉与护士为人处事的态度和价值观截然不同,但护士还是要了解和接受对方,并且能准确地做出回应,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②要求患者全身放松:一是通过语言及视觉想象诱导心理放松;二是进行头面部其他局部肌肉的放松训练;三是做匀、深、细的呼吸以扩大肺活量,增加血氧含量,提高心肌细胞摄氧量。③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采用灵活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定期向患者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恢复期的康复,可采用观看幻灯、录像、图片以及小册子等方式给予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强患者信念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④行为矫正:以个体化为原则,选择适合的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曲目,定时欣赏,以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欣赏唐诗、国画、盆景、花、草、鸟,练习楷书等,陶冶情性。⑤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清淡饮食,不饱食或暴食,戒烟限酒、禁各种剧烈活动,勿劳累,节制性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

1.2.2 评定工具:研究工具为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5],用以测定患者的心理状况。

1.2.3 效果评定: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因子分越低,表示心理状况越好。并分别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SP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SCL-90测试比较(x±s):见表1。研究组患者SCL-90评定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SCL-90测试比较(x±s,分)

2.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发生心绞痛17例,占21.25%,对照组患者发生心绞痛35例,占43.75%,两组比较,χ2值为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导致该病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2]。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AMI急性期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即使度过了危险期,但恢复期依然存在心肌梗死复发的危险。有资料显示:与普通人群相比,AMI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5~7倍[3]。所以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工作则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由生物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由单纯疾病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发展,逐渐形成全身心的护理体系。行为医学护理的诞生集合了生物医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行为科学、行为管理学、心身医学等学科,从而补充了整体护理的不足,也就是说,行为疗法也成为整体护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赋予了现代护理较强的时代特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身心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用行为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SCL-90评定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为21.25%,而对照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3.75%,两组比较,χ2值为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行为疗法可明显消除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心理障碍,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从而促进康复,达到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健康的目的,这是单纯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笔者分析认为,行为疗法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和内脏生理活动。行为疗法是一种建立在行为理论基础上的疾病治疗方法,其理论来源有4个方面: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行为疗法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①兴奋、抑郁等情绪波动都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血管舒缩功能受到影响而使心肌梗死再发[6],通过矫正不良行为,减轻应激反应,稳定情绪,消除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的危险;②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情绪激动、愤怒、恐惧及过度疲劳,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加,使血小板聚集,小动脉阻塞,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肌梗死的发生,通过特殊的放松训练,抑制心身紧张,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轻患者神经、肌肉、血管的紧张度,改善大动脉顺应性及微血管痉挛,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③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消耗体内游离脂肪酸,加速极低密度脂肪蛋白的分解,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防治动脉硬化,减轻心血管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的危险。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行为相关性疾病,一些不良的行为方式严重影响患者恢复期的康复,而行为疗法是侧重于患者的行为现象,以行为干预、行为控制、行为矫正的方式来改变患者不利于健康的不良行为,行为疗法无药物不良反应,且具有心身兼治的效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 罗春燕.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赣南 医学院学报,2010,30(2):265.

[2] 魏永华,许禄颖.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0,31(2):240.

[3]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Second Report of the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 Treatment Panel II)[J].Circulation,1994,89(3):1333.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

[5] 张明圆.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

[6] 张志宏.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健康宣教[J].吉林医学,2009,30(14):1464.

猜你喜欢
心绞痛疗法心肌梗死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