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 俊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建设者,他们遍布于各行各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身的专业技能。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加大了资助力度,让更多的中职学生能够在中职学习过程中无后顾之忧,而且对教育教学和岗位实践方面增加投入,逐步提升了中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水平。
近几年,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稳中趋好。从全国来看,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维持在96%以上的水平。以2011年为例,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662.67万人,就业学生数为640.9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71%;从上海来看,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从2009年的95.96%上升到2011年的97.95%,也处于非常高的水平线上。因此,在保持充分初次就业的形势下,如何提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增强岗位适应性、提升职业素养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而这其中职业成熟度作为一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可以了解当前中职学生为职场工作的准备情况,一方面也可以用来衡量各中职校开展的职业指导教育的成效,并引导中职校进一步做好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
1.职业成熟度: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在完成与其年龄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任务上的心理准备程度,本课题研究采用台湾孙仲山教授的职业成熟度问卷及Likert的记分方法,通过8个维度(信息应用、职业认知、自我认知、个人调适、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职业选择和条件评估)进行衡量,共51道题;同时,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在问卷的语言表述上做了一定的修饰,以更加贴近中职学生,提高问卷回收质量。
2.上海生源学生:具有上海户籍,在上海参加中考并被本市中职校录取。
3.外省市生源学生:具有外省市户籍,在外省市参加中考并被本市中职校录取。
4.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具有外省市户籍,在上海参加中考并被本市中职校录取。
本研究选定本市中职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具体分为上海生源学生、外省市生源学生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在学校抽样上,选取上述三类学生均招收且人数较多的中职校,最终选定了城市科技、现代职校、振华外经和行政管理4所学校。问卷调查共发放2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4份,回收率73.6%。
其中:上海生源学生问卷:发放100份,回收78份,回收率78%。外省市生源学生问卷:发放50份,回收37份,回收率74%。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问卷:发放100份,回收69份,回收率69%。
抽样调查样本中,男生101人,占55%,女生83人,占45%。
生源分布中,上海生源78人,占本次抽样样本总数的42%;其次为安徽生源44人,占24%;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分别是江苏和四川生源,人数分别为17人和11人,比例分别为9%和6%。抽样样本的生源分布情况和本市中职校的总体生源分布比较一致。
专业分布中,按照文理科来划分,文科74人,占40%;理工科110人,占60%。
样本中独生子女占到调查人数的51%,而且集中在上海生源学生群体;外地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比例较低,大多数有一个兄弟姐妹。
样本中职学生总的职业成熟度平均值为3.71,其中结构因素:信息应用、自我认知、自我调适、价值观念的分值相对较高,均超过3.8;而在职业认知、职业选择、条件评估方面的分值相对较低。各因子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信息应用>个人调适>价值观念>自我认知>职业态度>条件评估>职业认知>职业选择。
表1 中职学生总体职业成熟度分布
从三类学生的总体职业成熟度来看,外省市学生最高(3.77),其次是随迁子女(3.73),上海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相对较低(3.67)。
从职业成熟度的8个维度分布比较来看:
信息应用:外省市学生和随迁子女对信息应用方面比较擅长,得分均高于3.9,上海学生则相对欠缺,得分为3.75。
职业认知:由于上海学生长期生活在现代大都市,对行业、职业等情况了解的渠道比较多,职业认知的得分比较高(3.688),外省市学生和随迁子女则相对较低(接近3.55)。
自我认知:从自我理解、自我认识角度来看,外省市学生考入上海中职校也是对自己认识的一个过程,他们在这个方面的得分最高(3.84),上海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相对还不够。
个人调适:三类群体的学生在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主动的自我调适意识比较接近,得分也比较高(均超过 3.8)。
职业态度:在对待今后将从事的职业的态度方面,上海学生明显不够积极,外省市学生和随迁子女对于就业的渴望则更加迫切,职业态度也更加积极主动。
价值观念:在对待职业的价值观方面,三类学生群体比较一致,得分在3.8-3.9之间,这说明中职生比较务实,希望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稳定发展。
职业选择:在职业决策方面,中职学生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外省市生源学生略高于上海学生和随迁子女。这和中职学生的年龄较低、对社会认知比较缺乏有较大关系,影响他们在职业选择方面的自主性。
条件评估:中职学生在条件评估方面的能力还不强,且三类群体之间差异不大,这说明中职校在开展学生的职业指导方面还需要加强对中职学生各方面条件的综合评估,以帮助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择业决策。
表2 中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分布(三类群体)
从性别角度来看,分类比较如下:
信息应用:女生略高于男生;
职业认知:男女生对职业认知的意识还不够,得分较低;
自我认知:男生对自我认知的程度高于女生;
个人调适:女生比男生更擅长进行个人调节;
职业态度:男生比女生的职业态度更为积极;
价值观念:男女生在职业价值观念上认同比较一致,均处于较高水平;
职业选择:男女生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分值比较低,对职业选择的方法、分析优劣势、自我抉择方面还比较缺乏;
条件评估:女生比男生的自我综合条件评价方面要高,这和女生平时对各类信息的关注有着一定关系。
综合来看,男女中职生的平均职业成熟度水平比较接近,男生在职业认知、自我认知和职业态度方面略强于女生,而在信息应用、职业态度和条件评估方面弱于女生。
表3 中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分布(性别)
中职教育目前所开设的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合非常紧密,可以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就能培养相应的毕业生。从专业类别来看,文科生在信息应用、职业认知、个人调适和条件评估方面强于理工科学生,在自我认知、价值观念方面略弱于理工科学生。
表4 中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分布(专业类别)
从中职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的角度来看,如下表所示,独生子女的总体职业成熟度要低于非独生子女,而且只有一个兄弟姐妹的中职学生其职业成熟度最高。从具体分项得分看,独生子女仅在职业认知方面分值较高,其他方面均较弱。
由此可见,独生子女长期处于非团体活动中,沟通交流渠道比较少,获得的信息面比较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自我认知、职业选择和职业素养培养能力的提升。
表5 中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分布(独生子女)
中职学生的父亲学历水平大多数为初中和高中,其次是专科和小学,呈现正态分布。从调查结果来看,父亲学历为本科的,其职业成熟度最高,其次为初中学历,专科、高中和小学学历的,职业成熟度水平比较接近。
从具体分项来看,父亲学历为本科的中职生,在职业成熟八个维度的得分均比较高;父亲学历为专科的中职生,在职业选择决策方面的能力比较弱;父亲学历为高中、初中和小学的中职生,在职业认知、职业选择和条件评估等和职业相关的方面得分比较低,而在信息应用、个人调适、价值观念方面的得分比较高。
综合来看,父亲学历水平越高的中职生,其职业成熟度水平越高;信息应用、个人调适和价值观念的评估与父亲的学历水平关系不大,而在职业认知、职业选择和价值观念方面,则受到父亲学历水平的较大影响。
表6 中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分布(父亲学历水平)
从母亲学历来看,母亲学历为本科学历的中职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要比母亲学历为本科以下学历水平的中职学生高。具体来看,母亲学历为本科的,中职学生在信息应用、职业认知、个人调适、职业态度、职业选择方面都要占优势。
上海近几年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方面的力度逐步加大,中职学生在职业指导方面所接受的辅导也越来越多,部分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咨询室,为中职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体辅导和一对多的团体辅导。从调查结果来看,接受过职业指导的中职生其职业成熟度要高于未接受过职业指导的中职生,尤其是在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选择方面。
表7 中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分布(母亲学历水平)
目前上海市中职校逐步开设了职业指导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同学们接受了生涯发展理论知识。调查数据显示,参加过职业指导课程中职生的职业成熟度略高于未参加过的中职生,仅仅在信息应用、职业认知、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稍占优势。
表9 中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分布(参加职业指导课程)
班干部作为为班级同学服务的角色,起着连接学生和老师的桥梁作用,总体来看,是否担任过班干部对其职业成熟度影响不大,在八个维度方面的得分也比较接近。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而近年来本市连续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也为中职学生搭建了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调查结果来看,参加过技能大赛的中职生在信息应用方面得分较高,而在其他维度方面则低于或接近于未参加过技能大赛的中职生,总体上,是否参加过职业技能大赛对中职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影响不大。
表10 中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分布(担任班干部)
表11 中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分布(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随着中职校班主任的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中职校对班主任的培养力度逐渐加大,班主任在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从调查结果看,与班主任经常沟通的学生,其职业成熟度相对比较高,尤其是在自我认知、个人调适、价值观念、职业选择和条件评估方面,对中职学生的指导和影响作用非常大。
表12 中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分布(与班主任沟通)
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班级同学,班级学风对其影响也比较大。调查数据显示,能够经常与班级同学沟通交流的中职生,其成熟度要高于那些很少沟通交流的中职生,特别是在自我认知、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职业选择和条件评估方面。
在与家长沟通方面,调查数据显示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比例比较低,而在职业成熟度方面,是否与家长经常沟通的中职生,差异并不明显。不过,在具体维度上,能够经常与家长沟通的中职生,其对自己的认知会更加清晰,对职业的态度也会更加明确,在职业选择上也更能得到家长的支持。
表14 中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分布(与家长沟通)
中职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是就业和升学,从这个角度看,二者的职业成熟度差异并不明显,只是在具体维度上有一定的差异。毕业后打算工作的中职生,在职业态度上非常坚定;而打算升学的中职生,则是在信息应用、个人调适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
表15 中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分布(毕业后的打算)
(一)上海中职校招收的三类学生群体中,职业成熟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外省市学生、随迁子女学生和上海生源学生,说明上海中职校学生在职业认知和职业选择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
(二)男女中职生的平均职业成熟度水平比较接近,男生在职业认知、自我认知和职业态度方面略强于女生,而在信息应用、职业态度和条件评估方面弱于女生。
(三)中职生职业成熟度在专业类别维度上差异不大,文科生在信息应用、职业认知、个人调适和条件评估方面强于理工科学生,在自我认知、价值观念方面略弱于理工科学生。
(四)独生子女的总体职业成熟度要低于非独生子女,而且只有一个兄弟姐妹的中职学生其职业成熟度最高。
(五)父亲的学历水平相对于母亲学历水平来说,对中职生的职业成熟度影响更大,且父亲学历水平越高的中职生,其职业成熟度水平越高,尤其是在职业认知、职业选择和价值观念方面,则受到父亲学历水平的较大影响。
(六)接受过职业指导的中职生其职业成熟度要高于未接受过职业指导的中职生,尤其是在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选择方面。但职业指导课程对中职生的职业成熟度目前影响还不大,仅仅在信息应用、职业认知、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念方面稍有影响。
(七)是否担任过班干部和是否参加过职业技能大赛对中职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影响不大。
(八)与班主任、与同学经常沟通的学生,其职业成熟度相对比较高,尤其是在自我认知、个人调适、价值观念、职业选择和条件评估方面,对中职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在与家长沟通方面,能够经常与家长沟通的中职生,其对自己的认知会更加清晰,对职业的态度也会更加明确,在职业选择上也更能得到家长的支持。
(一)职业指导课程与职业咨询辅导要形成互补作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上海市许多中职校开设了职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但从职业成熟度角度来看,对中职生的作用还不明显,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接受过学校专业职业指导老师咨询的中职生,其职业成熟度则比较高,这启示我们:中职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不能仅仅是走过场,更需要通过实战训练,通过一对一的个体辅导、一对多的团体活动,让中职学生在体验中增加自我认识、增强职业素养、提升自信心和自我决策能力。
(二)建立中职校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关系,提升中职生在职业认知和职业选择方面的能力。调查结果表明,顶岗实习虽然是中职教育的必经环节,承担着中职生由学生走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职能,但现实却是中职生对职业认知还远远不够,尤其是不清楚如何择业。所以,中职校在建立校企合作过程中,应该要呈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合作理念,让中职生对岗位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在职业选择方面,能够通过案例讨论分析,教会中职生能够使用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减少其走弯路的机会。
(三)技能大赛不仅要选拔技能优秀的学生,更要引导他们进入用人单位视野,成为行业和单位的技能骨干。目前在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虽然不是很乐观,技能大赛并未对中职生的职业成熟度起到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这应该是努力的方向。技能大赛不仅要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参与,评选出各个专业领域的优秀技能人才,更要搭建推荐渠道,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技能大赛的现场,切身感受中职生的青春活力和出色的技能展示,进而能够提前录用他们,成为企业发展所需优秀员工的蓄水池。
(四)搭建中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的立体化沟通交流平台。本次调查反映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结论是,经常与同学交流、经常请教老师问题、经常与家长沟通话题的中职生,其在职业成熟度的各个方面的得分均比较高,这启发我们的中职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搭建立体化平台,积极引导中职生在良好的团队氛围中学习、生活,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培养,
(五)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学历层次较低的学生,应给与更多关爱与帮助,实施同学之间的“手拉手”行动计划。目前中职校有相当比例的中职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父母所从事的行业和岗位也处于中等水平,学历层次也不高,这类家庭背景的中职学生属于相对弱势群体,可以在中职校实施“手拉手、共成长”行动计划,建立一帮一的育人体系,以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在职业成熟度的各个方面的提升,为顺利踏入职场做准备,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所不可或缺的一方面。
[1]孙仲山,刘金泉,田福连.职业学生职业成熟度[J].(台)教育研究信息,2001年九卷二期:44-57.
[2]潘环仙.中职生自我同一性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3]刘慧.中学生的职业成熟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
[4]崔剑.阴山燕.中职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研究[J].时代教育,2011(06):296-298.
[5]钱梦.中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比较研究[D].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10.
[6]冯剑峰.职业成熟度理论及其对职校生的评价标准[J].职教通讯,2002(01):51-53.
[7]芦晓,赵守盈.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7(0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