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3-09-10 00:07张洪波
职教论坛 2013年30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资源共享教学内容

□张洪波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十二五”期间,教育部首先将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系统、整体改造,注重教学和学习需求,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

一、《会计信息化》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意义

(一)对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起到支撑作用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财会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便将来能快速适应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该课程对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中 “会计信息化管理能力”这一核心能力的培养起到支撑作用。

(二)共建共享,更好地服务学生、教师、企业在职员工和社会学习者

通过校企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由起初的“精品课程”主要服务教师和学生,向“精品资源共享课”服务学生、教师、企业在职员工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课程资源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设计思路

《会计信息化》课程由5个学习项目组成。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

将会计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改造后作为学习任务,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将传统理论教学内容融入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与管理中,有效避免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教学内容的前后排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项目一至项目四采用的是标准财务模式,主要涉及总账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项目五采用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主要涉及购销存管理系统,可供学生选择学习(见图 1)。

图1 《会计信息化》课程设计

(二)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兼顾,强调岗位分工与协作,促进综合职业素养养成

本课程采用中小企业常用的用友畅捷通T3-10.8.1软件和用友ERP-U8.72软件为蓝本,学生可扮演不同岗位角色协作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所采用的单证表与企业实际一致,将职业素养养成贯穿课程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企业会计工作。

(三)将职业证书考试和职业技能大赛竞赛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实现“课证赛深度融合”

教学内容与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科目)和工信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证书考试内容相融合,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科目)和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考试。本课程与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会计信息化应用赛项目竞赛内容对接,与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竞赛内容对接。

三、《会计信息化》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要建设内容

(一)课程内容建设

《会计信息化》课程由5个学习项目、18个工作任务组成,共108学时,6学分,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表1。每个工作任务包括学习目标、任务描述、知识准备、任务处理、知识拓展、知识归纳、训练练习等学习内容[2]。

表1 《会计信息化》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二)课程资源建设

1.校企共建系统完整、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建设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做好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的建设。基本资源是资源共享课的核心资源,这些资源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拓展资源主要是一些交互性的辅助资源,这些资源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

《会计信息化》课程按照教学模块的框架有序的组织、配置和应用各类基本资源,与知识点、技能点清晰对应,将所有教学内容教学视频上网,并配套了课程介绍(文字、PPT、视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计划)、学习指南(课程导学)、考核评价方法、电子教材、任务描述、教学课件、实训练习、实训软件、实训实习指导(视频)、试题库等基本教学资源。另外还建设了案例库、动画库、图片素材库、票证帐表库、财会法规库、企业专家讲座库、职业证书培训、技能大赛辅导、会计3D虚拟实训系统等拓展教学资源。

2.增强课程资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课程资源既可以用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也可用于企业在职人员培训和社会学习者学习,融职业证书考试和职业技能大赛于一体。课程组利用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三维模拟企业职业场景,让学习者亲身体验企业各类财会工作,并融入现代多媒体科技,寓乐于学。

3.加强课程资源的职业性。该课程按企业会计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项目和教学任务,任务案例和教学内容源自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仿真企业职业岗位、业务单据和业务流程,课程资源具有较强的职业性,为学生将来快速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会计信息化》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课程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避免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弊端,学生学习兴趣浓烈,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1.教学方法改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以一个企业真实的背景业务资料和实施项目,要求学生单独和合作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2)模拟教学法。仿真化的实训室布局和职业岗位设置,让学生犹如置身于某个企业的财务和业务部门办公室。教学所用的各类账本、单证、印章等资料,全部按企业会计岗位实际工作所需配备。为学生模拟出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及氛围,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在学校实践的即为其在实际工作中所应面对的,缩小了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

(3)角色扮演法。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例如在学情境一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会计主管、会计、出纳、审核记账”等角色,通过相互间的业务往来模拟训练,让学生掌握各岗位在实际工作中的分工及衔接,会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业务关系、内部牵制及沟通协调。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加深了对未来所从事岗位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在制定会计信息化实施和管理计划、实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过程及检查、评价阶段,经常采用小组讨论法,集思广益,能够使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同学间的沟通协调能力。

2.教学手段改革。

(1)应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会计信息化》多媒体课件,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通过大量动画、视频及图片展示,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2)开展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在线学习环境,对教学内容起到了补充和拓展作用。学生可以利用课程网站提供的大量教学资源如课件、动画、视频、操作手册等,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其他ERP软件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还可以利用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利用交流栏目,师生可以相互沟通互动,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以及练习、测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建立会计3D虚拟实训平台,在网络建立虚拟公司财务部门,以不同的岗位角色,通过虚拟项目、仿真电子单据进行网上虚拟实训,系统可进行智能纠错和评判。通过“企业角色体验”互动体验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各部门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

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的使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评价改革

《会计信息化》课程能力测试与考核采用百分制,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学生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加大技能考核比重,过程考核主要包括职业态度、组织纪律、团队合作、实训练习,占到40%。结果考核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以实务考核为主,占到60%,利用无纸化实务考试系统,保证技能考核的公正性(见表2)。

表2 《会计信息化》课程考核记录表

四、课程建设成效

《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历经14年的建设,2007年被列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课程,2008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作为国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子项目进一步完善和建设。2013该课程进行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建设改革和实施,学生的会计信息化技能得到综合提升,近五年该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0余项。《会计信息化》课程团队得到锻炼和能力提升,课程负责人张洪波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被聘为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课程团队多位教师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近五年课程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1项。课程兼职教师队伍也得到提升,例如朱华建高级会计师被评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 号)[Z].

[2]张洪波.会计信息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化资源共享教学内容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