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的发展特点

2013-08-20 09:53童辉杰童定马姗姗
现代大学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

童辉杰 童定 马姗姗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大学生职业心理适应综合测验方案研究”,项目编号:DIA080131。

收稿日期:2013-04-17

作者简介:童辉杰(1956- ),男,浙江衢州人,博士,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校心理咨询与测量研究;童定(1988- ),男,浙江衢州人,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心理咨询与测量研究;马姗姗(1984- ),女,安徽蚌埠人,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心理咨询与测量研究;苏州,215123。

摘 要:为探索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的发展特点,拓展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测查了1022名大学生,并与627名中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一般能力倾向从中学到大学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不同类型、专业的大学生各项能力倾向均呈现不同特点;女生呈现言语能力发展的“稳定优势”,男生则具有多种能力发展的“扩展优势”。研究认为不能套用中学生常模,有必要开发和拓展大学生常模,使该项测验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一般能力倾向;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3)04-0013-08

一、关于一般能力倾向的研究

能力倾向(Aptitude)是一个人的潜在能力,这种潜能被训练后,易使个人获得某种知识和技能,并且能预测个体在将来的活动中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这种潜在能力更多与职业成败有关,而不仅仅与学业成绩有关。所以,它与智力是不同的。在有些场合,布朗(H.E.Brown)[1]、苏泊(D.E.Super)[2]和卡洛尔(J.B.Caroll)[3]干脆称之为职业能力。有关能力倾向的测验主要有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 GATB)、区分能力倾向测验(DAT)和学业能力倾向测验(SAT)等。科恩(R.J.Cohen)[4]、桑代克(H.Thorndike)[5]、安娜斯塔西(Anne Anastasi)[6]和卡普兰(Robert M. Kaplan)[7]等人研究认为能力倾向测验可应用于学业和就业指导、人员选择与安置等领域。

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下文简称“能力套测”)是应用较广的能力倾向测验,它由美国劳工部就业保险局自1934年起历时50年,耗资数亿美元编制而成。能力套测以12种分测验(8种纸笔测验,4种器具测验)测量9种与职业关系密切并有代表性的能力因素,即一般智力(G)、言语能力(V)、数理能力(N)、空间关系理解力(S)、形状知觉能力(P)、文书知觉能力(Q)、动作协调能力(K)、手指灵活性(F)、手部灵巧性(M)[8]。我国使用的能力套测是戴忠恒在1992年,方俐洛、凌文铨和韩骢在2003年基于日本1983年版的能力套测修订的版本,以15种分测验(11种纸笔测验,4种器具测验)测量9种能力,适用于初三及以上年级的中学生及成年人。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只用11种纸笔测验,即可测量7种能力,4种器具测验测量的手指灵活性和手部灵巧性可以忽略。德勒格(R. C. Droege)[9]、比米斯(S.E.Bemis)[10]、施密特(F.L.Schmidt)[11]、牛立军[12]、赵欣[13]和柯友凤[14]等人的研究证明能力套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较好地预测职业成功和学术成就。洪德(J.E.Hunter)[15]、格雷戈里(R.J.Gregory)[16]、布鲁斯(J.A.Bruce)[17]43-50和尼金灰斯(J.Nijenhuis)[18]675-687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能力套测早已成为工业中进行升学和就业指导、人员选择和安置的重要工具。布鲁斯[17]43-50、尼金灰斯[18]675-687、德沃夏克(B.J.Dvorak)(《人事和指导》[19]、《应用心理学》第40卷[20]和第31卷[21])、萨克斯(G.Sax)[22]等人的研究说明:许多国家对该测验进行了翻译、修订并广泛应用,能力套测因其在实践中优秀的诊断与预测功能而备受推崇。

戴忠恒对能力套测主要做了三方面的改动:一是对分测验中4个可能与文化因素有关的分测验的测题做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改动;二是将11个纸笔分测验实施“说明”写得比原来的更详尽;三是要求被试在答卷上作答,以达到测验可重复使用的目的。该测验的G(智力)分数与瑞文测验IQ的相容效度系数为0567。稳定系数除P、F、M为068、065和051外其余均在071以上[23]。继戴忠恒等人修订之后,方俐洛等研究者在《心理学报》[24]306-312、《心理科学》[25]撰文重新建构能力套测中国城市版的中学生常模。

作为一般认知能力的智力与更多偏重于职业能力的一般能力倾向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关于智力的发展特点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一般能力倾向发展特点的研究很少。在这些为数很少的研究中,德勒格发现,在青少年阶段,一般能力倾向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26]。但成年以后,各项能力倾向的变化却并不一致。福萨尔(JLFozard)和纳托尔(RLNuttall)对1146名年龄在28至83岁正在工作或已退休的成年男性进行研究发现,更高的年龄以及更低的社会经济地位都会指向更低的能力倾向,年龄是能力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27]。赫特(MHirt)选取了接近1500人作为被试,年龄跨度从19到83岁,通过对能力套测分数做非线性回归来分析年龄与能力倾向的关系,该研究得出的最突出的结论是:年龄与能力倾向中的一般智力、言语能力、数理能力和空间判断能力之间呈曲线关系,在年龄分别为37、31、32和30时,达到其最高点,之后开始下降[28]。国内尚缺乏关于能力倾向发展特点的研究,这对了解中国人能力倾向的发展是不利的。

童辉杰 童 定 马姗姗: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的发展特点

相关研究普遍认为,能力套测可用于从中学生到成人的人群,并且在升学与就业指导方面颇具效力。据此,我们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其一,既然能力套测在就业指导方面很有用处,特别是它发展了数十种“职业能力”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大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能力适应,那么我们就应该开发和发挥它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潜力。其二,由于关于能力套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学生的研究上,关于成人和大学生的研究很少,我们就应该拓展对大学生的研究。其三,目前中国尚缺乏关于中国人能力倾向发展的研究资料,这对了解中国人能力倾向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当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至少可以提供一些有助于了解中国人能力倾向发展的参考资料。因此,本研究试图以戴忠恒版的能力套测为研究工具,研究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发展的特点,为以后开发大学生的常模做准备。为了解大学生一般能力的发展特点,又需要与中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大学生的特点,所以本研究还必须对中学生取样。通过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比较分析,可望深入了解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的发展特点。

二、一般能力倾向的发展曲线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选取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的7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102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21人(510%),女生501人(490%);“211工程”院校569人(557%),普通本科院校453人(443%);大一464人(454%),大二104人(102%),大三321人(314%),大四133人(130%);文科446人(437%),理科221人(216%),工科355人(347%)。同时选取5所中学的中学生627人,其中男生295人(470%),女生332人(530%);重点中学377人(601%),普通中学250人(399%);初三165人(263%),高一157人(250%),高二154人(246%),高三151人(241%)。对所有被试施测戴忠恒修订的能力套测,即11项纸笔测验,测量7种能力:一般智力、言语能力、数理能力、空间关系理解力、形状知觉能力、文书知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

通过数据处理,我们将能力套测中的7种能力绘制成从初三到大四8个年级中的发展趋势图(如图1-7)。图中,实线代表相邻的两个年级间差异显著,虚线表示差异不显著;实心数据标记表示与初三相比差异是显著的,空心数据标记表示与初三相比无显著差异。虽然从中学到大学不是连续的纵向的样本,但是横向样本的比较仍然是有意义的,我们大致可以发现其发展的趋势。

由图可知,能力套测中一般智力(见图1)初三到大四8个年级间呈波浪式增长,高二、大一是其发展的高峰,高三是其发展的低谷。初三到高二持续增长,高二达到第一个峰点,显著高于高一(t=-492, p<0001)和高三(t=-318, p<001)。大一达到一般智力的最高峰,不仅显著高于高三(t=-626, p<0001)和大二(t=364, p<0001),还显著高于另一高峰高二(t=224, p<001)。高三位于高二和大一两个高之间,是一般能力倾向发展的低谷。

言语能力(见图2)也呈波浪式增长,高二和大三是其发展的峰点,高三出现低谷。具体地说,即言语能力从初三到高二一直持上升趋势,高二达到第一个高峰,显著高于高一(t=-344, p<0001)及高三(t=-416, p<0001)。高三出现短暂下降后,自大一又开始上升,大二虽略有下降,但与大一相比差异并不显著。大三为言语能力发展的最高峰,不仅显著高于大二(t=330, p<001)和大四(t=443, p<0001),并显著高于高二(t=274, p<001)的发展水平。高三也是言语能力的低谷,显著低于高二(t=-416, p<0001)和大一(t=-527, p<0001)的发展水平。

数理能力(见图3)的高峰出现在高二和大一,高三为发展低谷。具体而言,从初三到高二,数理能力持续发展,在高二达到第一个峰点,显著高于高一(t=173, p<005)和高三(t=-197, p<001)。大一是数理能力发展的顶峰,其发展水平不仅显著高于高三(t=367, p<0001)和大二(t=260, p<0001),还显著高于另一个高峰高二(t=174, p<001)。大二低谷后,在大三和大四虽略有起伏,但并无显著差异。高三位于高二和大一两个高峰之间,故而是数理能力发展的低谷。

书写知觉(见图4)的发展趋势图虽然也呈波浪增长,但除在高三到大一时有显著增长外(t=-276, p<001),在其余各年级间均较为稳定,增长并不显著。尽管各年级间两两差异并不显著,但高二相较初三增长显著(t=383, p<0001),其后略有下降,到大一出现大幅增长,与高三相比差异显著(t=276, p<001)。之后的发展虽略有起伏,但并无显著差异。

空间判断能力(见图5)也在初三到高二保持增长态势,虽然在高三略有下降,但在大一显著增长,达到峰点。高二与高一相比增长显著(t=-148, p<005),但因其与高三差别不显著,故不可称之为峰点。大一显著高于高三(t=215, p<0001)和大二(t=153, p<005),是空间判断能力发展惟一的峰点。大二到大四之间虽无显著差异,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大四的发展水平已与初三时无显著差异。

形状知觉能力(见图6)在高三之前虽略有起伏,但差异并不显著,高三到大四之间起伏较大,在大一和大三分别达到峰点,即大一显著高于高三(t=-233, p<005)和大二(t=-243, p<005);大三显著高于大二(t=-257, p<005)和大四(t=436, p<0001),但大一和大三之间无显著差异。大二为大一和大三两个峰点之间的低谷。

运动协调能力(见图7)在大一之前虽略有起伏但并不显著,大二出现低谷,显著低于大一(t=-204, p<005)和大三(t=-278, p<001),但与初三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大三和大四呈上升趋势,与初三相比均有显著增长(t=249, p<005; t=220, p<005),但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图1 能力套测中一般智力的发展趋势

图2 能力套测中言语能力的发展趋势

图3 能力套测中数理能力的发展趋势

图4 能力套测中书写知觉的发展趋势

图5 能力套测中空间判断能力的发展趋势

图6 能力套测中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

图7 能力套测中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趋势

总结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有意义的发现:

(一)一般能力倾向呈波浪式上升

能力倾向的发展是有一定周期性的,从图1-7可以直观地看出:除形状知觉、运动协调能力这两种能力倾向发展变化不明显以外,其余5种能力倾向都呈波浪式上升发展,有其峰点与低谷。其中高二、大一和大三是大多数能力倾向发展的峰点,而高三和大二则是大多数能力倾向的低谷。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认为,高中阶段进入抽象逻辑思维的成熟期,个体的推理能力、逻辑法则运用能力在高二已基本成熟。青少年时期随着神经生理的成熟,注意力、工作记忆等都达到或接近一生中的顶峰。这可能是高二成为一般智力、言语能力和数理能力三种能力倾向发展的第一个峰点,且是书写知觉、空间判断能力重要的增长点的原因。高考的压力会引发一系列的身心问题,这可能是高三学生在5种能力倾向上均出现低谷的原因。而在考取大学的自豪感和对大学的新奇感消失之后,大二学生普遍出现失落、茫然等不良情绪,这可能是导致大二时出现第二个低谷的原因。

(二)一般能力倾向发展曲线重合性特点

对一般能力倾向的发展趋势图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一般智力和数理能力(见图8)、言语能力和书写知觉(见图9)几乎重合,说明两对能力倾向之间具有高度相关。

图8 一般智力和数理能力的发展趋势

图9 言语能力和书写知觉的发展趋势

一般智力和数理能力的重合可能因为:其一,数理能力是一般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智力又称流体智力,指掌握基本原理、原则以及做出推理、判断的能力,而数理智力是运用算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流体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方俐洛等认为一般能力包括语文、数理能力、知觉能力和心理运动能力三组能力,即数理能力是一般智力的一部分。[24]306-312其二,在能力套测中,一般智力由词汇、算术推理和空间关系3个分测验相结合测量而得,数理能力由计算和算术推理两个测验相结合测量而得,在测量上有一定的重合。

言语能力指能了解文字的意义,掌握字与字之间关系并能有效使用文字的能力,由词汇测验来测量。书写知觉指觉察文字、符号、表格上细微差异以及能快速校对文字、数目、符号以避免抄写或计算错误的能力,由文字校对测验来测量。言语能力高,必然会导致个体对文字感知的敏感,从而在文字校对获得较高的分数。

三、 一般能力倾向发展的特点

探索了从初中生到大学生的能力倾向发展的总体趋势后,再做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呈现不同的能力倾向发展特点

“211工程”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前者的一般智力、言语能力、数理能力(见表1)、空间判断能力和形状知觉(见表2)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但书写知觉和运动协调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有两种原因:其一,说明我们的高考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区分能力的,因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选拔出那些能力倾向优胜的考生;其二,与认知和知觉有关的能力倾向可能同学业成绩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而运动能力和书写知觉与学业成绩则无明显关联。所以,选拔到重点院校的学生与认知和知觉有关的能力倾向更优,与学业成绩无明显关联的运动能力和书写知觉则无显著差异。

表1 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的发展特点 (M±SD)

组别N一般智力t/F言语能力t/F数理能力t/F书写知觉t/F

男5213347±508t=329**2537±474t=-656***3207±471t=416***4470±801t=-322**

女5013243±5032731±4703086±4524624±728

重点5693397±513t=732***2715±471t=629***3214±494t=530***4578±798t=151

普通4533169±4712528±4763064±4134505±731

文科4463222±534t1,2=-257*t1,3=-409***t2,3=-1022706±492F=1249***①②>③3067±481t1,2=-252*t1,3=-532***t2,3=-1784579±777F=086

理科2213327±4762635±4773167±4794502±755

工科3553369±4812537±4573237±4184530±770

表 2 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的发展特点 (M±SD)(续表)

组别N空间判断t/F形状知觉t/F运动协调t/F

男5212354±424t=504***2048±382t=03013958±2558t=-074

女5012221±4222041±36114076±2533

重点5692325±426t=303**2077±368t=315**14104±2499t=124

普通4532243±4252004±37213905±2601

文科4462183±438t1,2=-371***t1,3=-749***t2,3=-313**2028±392t1,2=--031t1,3=-147t2,3=-10814293±2701F=879***①③>②

理科2212304±3732037±31713423±2418

工科3552411±4142069±37714036±2358

(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呈现不同特点

因一般智力、数理能力、空间判断能力(见表2)和形状知觉组(见表2)方差不齐,故首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四种能力倾向的差异分别进行两两t检验,结果显示:第一,工科和理科大学生在一般智力(见表1)、数理能力(见表1)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第二,工科大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得分最高,理科次之,文科最低(见表2);第三,文科和理科的言语能力则高于工科(见表1);第四,三类大学生的形状知觉无显著差异。这些结论与常识是一致的,表明这项测验是具有实证效度的。如果一项测验有违常识,则表明这项测验的效度存在严重问题。不过在这些结果中还有一点是值得深思的,这就是文科大学生在能力倾向上似乎并无明显优势可言。即使是言语能力,也只能与理科大学生平分秋色,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如果文科大学生在更多与职业有关的潜在能力即一般能力倾向上没有优势可言,势必造成在就业上的适应问题。

(三)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不同特点

劳森(J.S.Lawson)[29]和马丁(D.J.Martin)[30] 等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空间能力、言语能力和数学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本研究也验证了这一观点。但是,我们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发现:总结以上图和表中的数据,我们发现男女一般能力倾向的发展有不同的优势,即女生的“稳定优势”与男生的“扩展优势”。

其一,女生具有“稳定优势”。从中学到大学,女生普遍表现出言语能力上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一直很稳定,并在与言语能力密切相关的书写知觉上也显著优于男生。

其二,男生具有“扩展优势”。从中学到大学,男性表现出优势能力倾向的扩展趋势。男中学生仅在数理能力上优于女中学生,而男大学生不仅保持了这一优势,还在空间判断能力以及一般智力上的发展也超越了女大学生。说明对于男性而言,优势能力倾向是不断发展扩展的。

这种不同优势可能与进化有关。按照这些年在国外十分流行的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这就是因为在人类的进化中,男性被赋予养家糊口、立身受命、顶天立地的使命,他们需要不断开拓进取。而女性则需要恪守“相夫教子”的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可能是导致男女不同优势的主要原因(当然不是唯一原因)。我们将女生的特点称之为“稳定优势”说,将男性的特点称之为“扩展优势”说,这两说是对从初中到大学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一般能力倾向发展的很好概括。了解男女生这些不同的能力倾向发展特点,对职校、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乃至于职业选拔安置等方面的工作,可能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四、启示与反思

在今天,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非常重视。但是如何评估、诊断、及至如何预测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心理适应水平,则缺乏相应的技术与工具。由于一般能力倾向偏重职业能力,不像智力那样更偏重认知能力,所以,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在国外更多被用来进行职业选拔和就业指导。能力套测被认为是升学和就业指导、人员选择和安置的重要工具,多国研究证明能较好地预测职业成功和学术成就,然而在我国却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该项测验是美国劳工部耗资几亿美元,历经50年修订而成。据称,编制者曾经分析了美国2万个企业中7万5千种职业,从而发现有30多种职业能力模式,概括出这些职业能力模式所需要具备的相应能力倾向。其最大优点是基本上覆盖了全部职业群,为不同职业建立了常模。例如,对机械操作类职业,测验可以测出所需能力临界值:运动协调(74分)、手指灵巧(74分)、手腕灵巧(74分);车辆驾驶类职业所需能力临界值:一般智力(74分)、书写能力(74分)、手腕灵巧(74分);自然科学研究类所需能力临界值为:一般智力(124分)、数理能力(124分)、空间能力(99分)。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这项测验可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它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判断和预测自己的职业能力究竟适合哪一类工作,不适合哪一类工作,这就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并选择到真正人职匹配的工作。

但是,由于关于能力套测的研究在国内主要集中在中学生的升学就业研究,虽然修订者认为这项测验可以用于大学生和成人,然而关于在大学生和成人中应用的情况的研究很少。国内几乎没有相关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希望能够拓展这个领域。实际上,最早在美国,美国劳工部编制这项测验时就已经建立了从20多岁到50多岁的成人常模。

在我们这个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从中学到大学,一般能力倾向的发展呈现波浪式上升的曲线。这就告诉我们,如果要用于高校就业指导,就必须发展大学生的常模。因为大学生的一般能力倾向与中学生大不一样。因此,测验的编制者和修订者认为可以套用中学生高年龄组的常模来分析成人是不可取的。

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与普通院校的不同;文、理、工科的不同等,与我们的常识是一致的,说明该项测验是有区分效度的。另外,我们发现的女性的“稳定优势”和男性的“拓展优势”,进一步证明男女的能力结构确实存在差异,并有其各自的优势领域。说明还可以用该项测验来做更深入的研究,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发现。

在今天,美国劳工部也已经继续发展和开发了这项测验,并且已经使这项测验成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工具。本研究认为很有必要继续开发这项测验,进一步建立大学生的常模,使之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大利器。

参考文献

[1]Brown, H.E.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M]. New York: Hold, Tinehart, Winston, 1983.

[2]Super, D.E. Appraising Vocational Fitness[M]. New York: Harper. 1949.

[3]Caroll, J.B. The AptitudeAchievement Distinction: The Case of Foreign Language Aptitude and Proficiency[M]// Green, D. R. (ed.)The AptitudeAchievement Distin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CTB/McGrawHill Conference on Issues in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Monterey, CA: CBT/McGrawHill, 1974:286-303.

[4]Cohen,R.J. & Swerdlik,M.E. Psycholot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M]. 6th ed.[sine loco]:McGrawHill, 2005.

[5]桑代克,H. 心理与教育的测量与评价[M].叶佩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6]安娜斯塔西,H.;厄比纳,S.心理测验[M].缪小春,竺培梁,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卡普兰,R.M;萨库兹,D.P. 心理测验[M].赵国祥,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US Employment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Labor. The 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K]. Washington,D.C.,1983.

[9]Droege, R. C. GATB Longitudinal Validation Study[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68,15(1):41-47.

[10]Bemis,S.E. Occupational validity of the 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68,52(3):240-244.

[11]Schmidt, F. L, & Hunter, J. Development of a Gener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Validity Generaliz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7, 62(5): 529-540.

[12]牛立军. 高师生一般能力倾向和职业能力的研究[J].山东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1):151-152.

[13]赵欣,陈文贵. 高级维修电工一般能力倾向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20):182-184.

[14]柯友凤,龙立荣.大学科系专业能力倾向问卷的编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56-61.

[15]Hunter,J.E. 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eray[M]// Sternbege,R.J. (ed.) Encyclopedia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Macmillan,1994.

[16]Gregory,R.J. Psycholgical Testing: History,Principles,and Applications[M]. [sine loco]:Pearson Education,Inc.,2004.

[17]Bruce J.A. & David, A.Waldman.An Examination of Age and Cognitive Test Performance Across Job Complexity and Occupational Type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0,75(1).

[18]Nijenhuis, J. & Henk, F. Comparability of GATB Scores for Immigrants and Majority Group Members: Some Dutch Findings[J]. Jounr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7,82(5).

[19]Dvorak, B. J. The 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J].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1956, 35(3):145-152.

[20]Dvorak, B. J. The GATB in Foreign Countrie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56,40(3):197-200.

[21]Dvorak, B. J. The New USES 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47,31(4):372–376.

[22]萨克斯,G.; 牛顿,J.W. 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M]. 王昌海,等,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3]戴忠恒.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简介及其中国试用常模的修订[J].心理科学,1994,17(1):16-20.

[24]方俐洛,等.我国中学生的一般能力因素结构探讨[J].心理学报,1998,30(3).

[25]方俐洛,等.一般能力倾向测验中国城市版的建构及常模的建立[J].心理科学,2003, 26(1):133-135.

[26]Droege, R. C. GATB Aptitude Intercorrelations of Ninth and Twelfth Graders: A Study in Organization of Mental Abilities[J]. Personnel & Guidance Journal, 1968,46(7):668–672.

[27]Fozard, J. L. & Nuttall, R. L. 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 Scores for Men Differing in Ag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1,55(4): 372-379.

[28]Hirt, M. Use of the 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 to Determine Aptitude Changes with Age and to Predict Job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59, 43(1): 36-39.

[29]Lawson, J. S., et al. Factorially Defined Verbal and Performance IQs Derived from the WISCR: Patterns of Cognitive Ability in Normal and Learning Disabled Children[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87,8(3): 331-341.

[30]Martin, D. J. & Hoover, H.D. Sex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A Longitudinal Study[J]. Th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1987,7(1):65-83.

(责任编辑 张少雄)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
新时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及全程化指导路径
别把“就业指导课”当摆设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
如何做好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
浅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提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