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2013-08-20 08:59:24黄利浩牛艳红方喜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15期
关键词:鞘瘤腮腺面神经

黄利浩 牛艳红 方喜泉

广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口腔科 惠州 516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01-01—2013-01-01收治拟诊为原发性腮腺内面神经鞘瘤患者6例,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46.7±8.6)岁。均为单侧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右侧2例,左侧4例。5例腮腺区出现局部压痛,1例伴轻度面瘫。

1.2 方法 6例患者均拟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术前行常规检查、腮腺造影及穿刺、CT和MRI影像学检查等。术中取肿瘤标本进行冰冻活检检查,以清楚确定肿瘤性质。确诊为面神经鞘瘤后手术沿神经走行纵向剥离包膜,切除肿瘤,切勿损伤神经,术中尽量轻柔操作,避免组织过度牵拉或挤压。

2 结果

2.1 临床检查情况 见表1。

表1 6例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患者临床检查情况

2.2 影像学检查情况 CT示6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占位性病变,其中3例出现小范围的液化影像。MRI显示面神经形态均出现异常,呈条索或结节状增粗,腮腺肿物T1WI低信号,T2WI和STIR信号高低混杂,未出现骨质破坏。

2.3 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见表2。

表2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面神经恢复情况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病程均较长,肿瘤包块生长缓慢,多无明显不适[1]。当肿瘤较大压迫神经或原发于神经干时,患者才会出现面部感觉异常或疼痛不适,眼睑抽动,面神经功能障碍[2]。面神经鞘瘤患者多为中年人,神经鞘瘤多发生在面神经主干,其次为颞面干,肿瘤包块质地较硬,边界清楚,可沿神经轴向左右移动,不能沿神经长轴移动,患者压痛不明显[3]。

3.2 诊断 临床上对原发于腮腺的面神经鞘瘤的诊断除常规检查外,主要包括腮腺造影、穿刺、CT及 MRI影像学检查、术中冰冻组织活检。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腮腺造影分支导管多呈抱球状,穿刺为血样液体,不凝结是其重要特点。通过CT腮腺平扫可对腮腺导管清晰显示,提示腮腺区域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MRI检查则可对患者面神经直接显示,多呈条索或结节样增粗。CT和MRI影像学检查为临床上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术中取组织标本进行冰冻活检病理学检查是诊断面神经鞘瘤的结论性诊断方法,术中应争取冰冻活检与手术一起完成,注意送检活组织的新鲜,送检前切勿进行固定。

3.3 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对于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治疗多采用腮腺浅叶切除,切开包膜剥离肿瘤的手术方法[4-5]:沿面神经走向对肿瘤包块进行剥离,应轻柔操作,尽量避免因过度牵拉或压迫面神经而造成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声嘶、呛咳、Horner综合征等不良预后情况[6]。另外,应注意面神经鞘瘤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在肿瘤包块与面神经无法剥离时,应注意面神经鞘瘤的可能,切勿轻易予以切断造成预后不良[7]。

[1]徐天舒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6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2010,30(12):719-721.

[2]常世民,柳春明,张方明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5):475-478.

[3]王开福,门杰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CT与 MRI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405-406.

[4]陈莉军,路安庆.面神经鞘瘤的高分辨CT、MRI影像学特点及其对照分析[J].甘肃医药,2013,32(4):278,281.

[5]周蓉先,沙炎,邹明舜 .面神经肿瘤的CT和 MRI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9,24(1):16-19.

[6]林福海,陈自谦,许尚文,等 .面神经鞘瘤的CT和 MRI诊断[J].中国CT和 MRI杂志,2010,8(3):36-38.

[7]Hopkins B,Aygun N,Eisen MD.Hemangioma of the vertical segment of the facial nerve[J].Otol Neurot01,2007,28(40):570-571.

猜你喜欢
鞘瘤腮腺面神经
心脏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伴咯血1例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3例观察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