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佳培/张 蔷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所能承载的社会经济总量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把十七大报告里的“四位一体”拓展到了“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国内学界早在很多年前就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始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由此形成了大量的期刊文章。以CN K 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利用“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主题词进行全文检索,共得到7588条记录。笔者为了准确定位国内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重点领域,应用共词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把最近十年该领域研究图景用知识图谱表现出来,并进行深入分析与图谱解读,得出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主题的热点推断。
共词分析方法属于内容分析方法的一种。它的原理主要是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反映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2]。共词分析可以发现数量庞大的文献中两两出现的关键词如何反映文献之间关联强度,并可用数据和图形直观地展示出来。
笔者选取新近10年,即2003年到2012年的文献,为保证连续性与完整性,舍弃2013年的部分文献。因考虑到撰写“资源环境承载力”论文的作者不一定全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关键词,也可能出现“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词汇,所以在数据库中采取模糊检索,以保证查全率,最终共得到1588条文献记录。又在这1588篇文章中剔除了会议通知、新闻报道、人物介绍、重复发表和没有标识关键词等的文献,最后得到1531篇有效研究样本。
笔者对经过遴选的1531篇文献进行年度统计分析,形成了图1所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年度发文增长曲线图。某领域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3]。从图1中可以看到,2003到2004年论文发文量十分平稳,没有太大的增长,但从2004年开始,出现了一个坡度较陡的急剧增长,直到2008年出现了一个下滑,然后又从09年开始继续增长,虽然有下滑但总体保持高速上升趋势,2012年发表文章数量达到了237篇。笔者又对这些样本文献进行作者统计发现,2003到2012年这10年间的发表论文作者共计513人。如表1所示,以发表文章数量5篇为阀值确定发文位于前20名的作者,从作者所属单位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研究人员集中在高校和各大研究院所。文献的被引次数是学术质量以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网络下载次数是研究文献在网络环境下传播效率的一个新指标。引用率越高,学术影响力越大;下载次数越多,说明读者对期刊的兴趣越大[4]。本文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主题字段进行精确检索,主题词为“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做任何时间限定,检索结果按照被引频次排序,表2列出了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被频次引前10名。
图1 2003—2012年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发文量变化图
表1 2003-2012年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发文前20名作者单位归属情况表
共词分析软件B icom b显示,共统计出关键词对遴选的1531篇文章统计,得到3370个不同关键词。本文以出现频数32次为阀值,表3为排序前17位的关键词。在高频关键词形成的基础上,利用该软件形成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共词矩阵。
聚类分析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基本思想,根据事物本身特征,通过统计方法对实物进行分类的多元分析方法。关键词聚类分析的原理是以它们两两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共词)为分析对象,利用聚类的统计学方法,把关联密切的关键词聚集在一起形成类团。关键词聚类分析时,先以最有影响的关键词(种子关键词)生成聚类,再由聚类中的种子关键词及相邻的关键词组成一个新的聚类。关键词越相似它们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远。采用SPSS19.0 对共词矩阵进行系统逐次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结果见图2。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的连线我们可以将其分为4类。第1类为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由2个小分类组成。其中第1小分类又包含3个子分类,分别为环境承载力、水资源、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指标体系;第2个小分类为承载力研究,第2类为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研究。第3类为关于生态的研究,包含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这2个关键词。第4类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仅由可持续发展1个分类组成。
表2 2003-2012年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被引频次前10名
表3 2003-2012年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高频关键词排序表
图2 2003-2012年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图
采用SPSS19.0中的多维尺度分析功能对表3共词矩阵进行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绘制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果见下图3。根据图3可以直观地看出,近十年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资源、环境、水资源承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未出现成熟的、明显的类团。而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则比较单一与孤立,与其他关键词的位置较疏远。
图3 2003-2012年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知识图谱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2003年时,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环境、人口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从2004年开始该方面的研究呈现了一种高速的阶梯形的跨越增长,到2013年仍保着这种态势。由此可以看到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时代特征。
纵观这十年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关键词出现百次以上,高居前5位。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资源、环境、水资源承载力及其评价等方面,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集中型类团,而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则比较单一与孤立,与其他关键词的位置较疏远。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自身的分支体系,而学者们的研究并未出现分布比较均匀的现象,并未形成分布均匀的知识图谱类团,而是相对集中于一大块区域。预计随着时间的i推移与研究的深入与成熟,图3中集中的区域会慢慢分散开来,形成几个关键词分布均匀的类团,相对成熟的研究领域分支。
在提取统计样本时发现,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主题词进行模糊检索后,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位居高频词的前三位。由此看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是个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离不开生态学、人口学、资源经济学及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支撑。
首先,由于高频关键词的提取是基于一定的阀值范围的,这也是为了分析的可行与简便,所以可能排除了一些在该领域中依然具有研究意义的关键词,从而也会影响最终的分析,造成了一定的研究局限;其次,由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不同作者与采编人员对文章关键词的定位不同,造成关键词不规范、不统一的情况出现,也对各主题之间关系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因在知识图谱分析阶段,图中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三个孤立的类团,而其余关键词相对集中在了一起,笔者又对这些集中的高频关键词又重新做了一次聚类分析,分析图上关键词的位置与原图3类似,依旧不能明显地呈现出相对集中的几个类团,是否能够对研究热点进行进一步的划分,研究热点又有哪些发展趋势,笔者将会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1]王克群.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美丽中国[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2(12):20-22.
[2]马费成,李纲,查先进.信息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张玉双.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晋图学刊,2008(5):45-48.
[4]丁佐奇,郑晓南,吴晓明.科技论文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67-470
[5]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6]高湘昀,安海忠,刘红红.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评述[J].资源与产业,2012,14(6):116-120.
[7]张红.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述评[J].理论学刊,2007(10):80-83.
[8]张红坡,张海峰.SPSS统计分析实用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EB/OL].(2012-11-09)[2013-04-06]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9/c350821-1952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