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伟
[摘要]阅读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170-01
阅读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革新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型课堂模式势在必行,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的阅读教学模式则应运而生,受到了当前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作如下探讨,以作引玉之砖
1.激发阅读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2.增强阅读的信念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经意不恰当的批评,常常会挫伤学生的幼小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对阅读学习的反感和惧怕情绪,这种反面的情绪会在左右学生今后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比如,学生课文读的不够流利,不应立即指责课前预习太差或记忆力太差,更不应对其阅读能力进行负面评价。此时,应当从勇气可嘉、发音标准等其他侧面对学生加以褒奖,然后因势利导,指出课文读的不够流利到底是基于生字词还是其他原因。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自信心受到鼓舞,才能树立超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克服过分依赖心理。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是老师讲一句,学生记一句,老师讲一段,学生记一段。学生在阅读中,经常像猴子搬包谷,一路捡一路丢,所以,老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前准备作业,如在学习《美丽的公鸡》一课前,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收集公鸡的特征和作用,这样就能启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好奇心,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3.培养语感能力
所谓语感能力,就是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和训练中形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对语言文字直接而迅速的感悟领会能力,也就是对言语的准确而灵敏的感受能力。语感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提高语文素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阅读不止是见字读音的直觉活动,更是阅读者在理智和情感的作用下,将视觉诉诸听觉,将文字转换成声情并茂的言语过程。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必定真切深刻。如《狼和小羊》一文,讲的是在小溪边,狼为了吃小羊先后找了三个借口,小羊据理力争,驳倒了狼,但是狼还是凶恶地吃掉了小羊。教学中,让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想像当时小溪边的情景,然后抓住狼和小羊的两次对话,把它们的鲜明的个性读出来:狼的声音粗一点,霸道一点,让人感受狼的凶残;小羊的声音柔一点,弱一点,让人觉得小羊的温驯,从而产生同情、怜悯小羊的思想感情。阅读训练要努力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儿童的心中活起来,心中有了形象,阅读时才能再现文中的情景。阅读不仅要眼看口读,还要耳听脑想,努力再现课文所表达的情境。这样,学生阅读的过程也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
总之,要让学生阅读“活”起来,教师应该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富有磁力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起深刻的情感体验,对课文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从而探入课文构筑的情感世界,将自我融入课文之中,进而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课文的真义,将心灵升华到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体验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教师只有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求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觉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