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四十中学 郑鸿明
当前,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步伐和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在各级各类中学里屡见不鲜,时见报端。如何进行人类性科学的教育,突显地摆在社会、家长和学校面前,是无法回避而且迫在眉睫的课题。目前,我们许多教师以及社会上似乎普遍认为: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是校风、学风不好和社会风气不良的具体表现之一,其实不然。笔者回想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岁月里,届届学生,点点滴滴,幕幕绵棉,历历在目,深有体会。
人们对中学生“早恋”评价的矛盾性,具体表现在贬义和褒义两个方面。贬义:普遍认为这是精力分散、伤风败俗,有的还常常上升为道德败坏及校风不好,为此深感无奈且加以批评,甚至还予以谴责,大有必须扼杀在摇篮中之势;褒义:在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笔下,在人们的心里,不都是在赞赏“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吗?我们每个过来人,也多么渴望自己的配偶是同学吧?同桌的她(他),还不是一辈子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而且还成为同学聚会上永衡的话题!对这褒义的评价,人们在表面和情感上虽然都不愿意承认,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是的,从客观上讲,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都存在弊与利的两个方面。人们认为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有分散学习精力、时有出现吃醋斗殴和失恋痛苦等,有的甚至还会出现极端行为,所有这些确实存在,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这也是人们对中学生“早恋”贬义评价的根本原因所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承认爱情正方面力量的存在,中学生“早恋”也有成功者,成为终生幸福的伴侣也时常闻见,并令人羡慕不已!这就需要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智慧,去努力加以教育和引导。
纵观我国历代婚姻史,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绝大多数人,不都是在现在中学生的这个年龄段完成结婚和开始生育子女而传宗接代的吗?而且那时还是以长子为尊的社会,贤人志士依然层出不穷。现在,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回头看,那时结婚生育似乎是早了点,但为何没有影响我中华民族由此繁衍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人口数量最多和质量最佳的之一呢?那是因为人类到了现在中学生的这个年龄段,已经基本具备了生育能力,不能算是早了,充其量只能说人体各方面功能还没发育完善,还不到生育的最佳年龄!因此,中学生这个年龄段对异性有恋情恋爱,不但不能算早,那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本能”行为,而且还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进化产物;不能一律概以“伤风败俗”来予以否定,更不能以“道德败坏”的思维方式去加以蔑视和扼杀;不然的话,处理不妥很有可能造成这样或那样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发生,有可能会误了学生一辈子的前程和幸福,甚至还有可能由此影响到学生人生道路的轨迹,这就很需要我们用爱的眼光去善待。
中学生这个年龄段对异性有恋情、有想往、有向往,那是因为,这时他们正处在人体生长发育的青春期,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一的生殖系统正在迅速发育成熟的重要时期,开始正常分泌性激素。在生理上,就会自然产生对异性的想往和向往的反射活动,这就像人体需要呼吸新鲜空气、需要吃饭喝水一样地正常的反射活动。也就是说,中学生“早恋”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在中学生这个年龄段,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出现“早恋”现象。只是有的人表现的较为理性“隐性”些,仅仅在心中想想恋恋的想往而已;有的人则表现较为感性“显性”些,还常常伴随着具体的向往、表达和行为。从生理学角度上,我们教育工作者还可以更高一个层次理解:中学生没有“早恋”与此阶段女生还没来初次月经(初潮)、男生还没遗精过一样,都是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当然,正常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是否正确那是需要用结果来验证的。这才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爱心去善待和引导,这是我们人民教师应有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人民教师的天职之一!
“师者,传道授业也。”传道就是育人,是人民教师首要的使命。对于出现中学生“早恋”的现象,我们务必从育人的高度去善待认识,在绝对尊重学生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情况,通过讲座或个别平等谈心等多种方式,从以下4个方面加以阐述和引导:
1.就是要努力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告诉我们的学生,必须学会做人,懂得人生的命运是掌握自己的手上。要学会“尽人事”,就是要学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凡事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它做好,哪怕明天不再做了,今天同样也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从而学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人生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这就做到了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告诉学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就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求学中去;现阶段是好好学习,努力打下人生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耽误不得。
2.随着人生的经历、阅历和工作事业的逐步递增,兴趣、爱好和周围环境都在变化和完善之中,人们对择偶的标准也会自然随之发生变化。如果这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谈情说爱上,不但会误了大好时光,而且还是在做无用功。那是因为现在彼此双方人生的轨迹坐标都是个未定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都还没完成定型,对周围环境的评价也还不完善,不要给自己的人生预先埋下后悔和遗憾的种子。
3.学会理智战胜情感。懂得现在,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做到学得好,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基础;懂得将来,只有干的好,才能嫁(娶)的好!来日方长,“天涯何处无芳草”,到时何妨没有志同道合的理想伴侣。至于有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听课,犹如听“天书”,度“节”如年,只好用感性“显性”的“早恋”,来消磨时光和弥补空虚。对这类型的“早恋”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更多的智慧,去苦口婆心明确地开导:这是在浪费青春,浪费感情,而且是在亵渎爱情;继续发展势必将对彼此双方造成各方面的伤害;必须立刻悬崖勒马,亡羊补牢,好“合”好“散”;把全部精力重新放回到学习中去;这才是对彼此双方感情最好的尊重,也是对彼此双方最负责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4.当然,如果有的中学生,现阶段真的有遇到了彼此双方相互爱慕倾心且是真情实意的,也要教育引导学生双方学会冷处理,相互珍惜自己的初恋情感,懂得真真的爱情就像美酒一样,需要时间来慢慢酝酿的,那才有品味;现阶段不妨先把对她(他)的恋情,埋在深深的心底,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并把爱情的力量做为动力,彼此间更多的是在学业上互帮互助互励,做到比翼齐飞!等到彼此双方工作和事业基本稳定后,如双方此时依然相爱,那就自然水到渠成,携手走进神圣的婚姻殿堂,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啊!对此,相信社会、家长和学校都会给予肯定;而我们做教师的也会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会衷心地祝福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总而言之,在我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教师是崇高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我们做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倍加珍惜并发扬光大,应该自觉地把教师的职业当成神圣的事业来完成。我们深知,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对家庭和学生个人来说,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和教育学生只能成功,不容失败!我们在对待学生中有出现“早恋”的现象时,首先要认识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千万不能按原有的“定式”,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加以否定;然后再分别分析具体情况,予以精心和耐心的善待引导;还要用长者的眼睛和智慧,努力实践爱待学生,用爱心去浇灌学生,使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我们的指导。我们在奉献自己爱心去善待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既能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又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幸福,做到职业和事业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