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十中学 林 娟
21 世纪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中学音乐课堂中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被推广和运用。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单靠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一张乐谱来教授枯燥的音乐理论和欣赏似懂非懂的乐曲,而是创设新颖的音乐情境、直观的音乐形象、活泼的音乐实践来加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在课堂中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环境下的初中音乐课已将音乐欣赏内容融进每一单元中,内容包括了民乐作品、戏曲唱段、中外的民歌、交响作品、室内乐作品等等,这些内容占整个初中音乐教材内容的65%以上,它不仅涉及到民族管弦乐、西洋交响乐、电声乐队还涉及到戏曲等等。然而,音乐欣赏课上怎样将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无疑是激活音乐欣赏课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现代信息技术可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教学中所需的画面、情境、资料,将教材中单一的、理论的、抽象的艺术形象充分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感觉上认知音乐,达到音乐特有的审美功效。例如在初中七年级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中的《游击队歌》,这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风格的抗战歌曲。对于这首歌曲的欣赏,如果只是单一的听范唱,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听到一半学生就没有兴趣了。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抗战的图片、视频、相关歌曲制作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演示。通过营造生动的历史画面,还原真实的历史情境和氛围,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音乐情境中体验,感受游击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在历史的情境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在讲求生活品质的今天,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中学生中使用电脑、mp3欣赏音乐的占90%以上,由于中学生自身的年龄、心理以及知识水平等条件的制约,他们对音乐的认识还是相对肤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当今通俗歌曲、摇滚乐的冲击下,大量优秀音乐作品被学生视为落伍的音乐。因此如何引导他们欣赏变得尤为重要,这时将信息技术充分有效地运用于音乐欣赏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欣赏方面发展。例如在初中八年级第四单元《梨园金曲》中,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发展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远远超过对京剧的认识。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家梅葆玖先生曾说过:“其实我觉得京剧是中国最早的主流流行音乐,直到今天它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潜力,所以我们不应仅仅把它当作国宝、国粹供起来,而要将它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继续发扬光大。”纵观现在的流行乐坛,其实很多流行歌曲都是利用京剧元素创作的。先让学生欣赏流行歌曲《刀马旦》的MTV,通过视频使他们了解京剧中的行当;再让学生欣赏陶喆的歌曲《苏三想说》,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具有京剧韵味的唱段,然后引入京剧唱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让学生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激发学唱兴趣;最后让学生欣赏融合了流行唱腔和京剧(老旦)唱腔的流行歌曲《北京一夜》。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音乐欣赏课,使学生在听、看、唱中不知不觉地多次感受到京剧艺术的特点,从认识上增强了对京剧艺术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欣赏京剧的兴趣,实现了京剧欣赏的教学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同时,还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音乐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初中七年级第三单元《龙船调》一课中,播放不同地区的风光,学生可以在课堂里游历祖国的川江、黄河,再看看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在欣赏了山歌的曲调之后再聆听小调感受小调的韵味,在极度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感受船工生活的艰辛与江南风光的秀美,感受山歌与小调的不同旋律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无形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运用这一技术在课堂中引入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多角度的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性的比较与思考,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充分培养和发挥艺术想象力,增强审美水平,促进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获取知识的记忆当中,视觉获得的记忆占35%,听觉获得的记忆占15%,视觉和听觉结合获得的记忆占65%。由此可见,单单靠聆听去感受音乐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音乐欣赏的要求。
在音乐欣赏课中应该搭建一座桥梁即艺术的桥梁,将文学、历史、舞蹈等艺术学科结合在一起,全面开发包括肢体语言、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在内的能力。例如初中八年级第十五册第五单元中的《我的祖家是歌乡》,这是一首高山族的民歌,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在课前做好资料的收集准备工作,从而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如介绍少数民族地理知识、音乐代表作品、风土人情等。该节课教学中歌曲涉及到少数名族作品,可选择相关的舞蹈片段,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多方位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更好的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提高音乐鉴赏及表现音乐的能力。
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将音乐中的音乐要素、音乐画面、创作背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聆听音乐。例如七年级第十四册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视频播放功能,引用电影《我是谁》片段,将学生带入非洲土著人民祭祀的场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发现非洲音乐的特点。通过音乐链接功能将乐器与乐器演奏相链接,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非洲乐器。同时,还可以通过简单的音乐制作软件,让学生简单的编辑鼓点节奏,并由学生亲自点击软件演示出自己设计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不再通过授课教师空洞的口头描述来感受音乐,在多媒体创设场景中真实体验创造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欣赏教学中,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创造性的探究学习活动中。例如初中音乐第十三册第六单元《荧屏乐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影片《音乐之声》中《雪绒花》插曲,《泰坦尼克号》插曲《我心永恒》等作品体会电影插曲、电影音乐在影片中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对影片情节推波助澜,增加整部影片的节奏感,像是作为一种铺垫,烘托升华感情。如何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对影片的作用呢?仅仅靠一两段音乐的欣赏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创设故事场景让学生尝试为其配乐,在实践中深刻体会音乐的重要作用。而在这一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这一现代科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共享性,收集大量的音像资料,在课堂中让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片段作为背景音乐,运用一些影音软件对音频、视频的文件进行剪辑、组合,给画面或故事场景配上字幕,制作出自己所需要的音乐片段进行欣赏。这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法合理的安排下,信息技术使音乐形象具体化、知识简单化、音乐理论条理化,使音乐教学更直观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热烈的教学氛围,学生听而不厌,议而不烦的沉浸在音乐之中,有效地激活每一个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