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耳穴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2013-08-15 00:44指导
吉林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脘胃气顽固性

陈 琳,指导:李 澎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呃逆,古称“哕”,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1]。现代医学认为,是膈肌受理化刺激使膈神经异常兴奋,而产生难以自抑的阵发性痉挛[2]。若持续时间在48 h以上不缓解,则为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许多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常出现顽固性呃逆,病程迁延难愈,影响言语、进食及睡眠。笔者与导师临床随诊观察了54例针刺加耳穴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案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2012年3月-6月间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患病年龄 39~83岁,平均61岁,病程最短5 d,最长2个月,脑出血占15例,脑梗死占39例。

1.2 纳入标准 1)呃逆持续发作时间超过48 h;2)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3)辅助检查排除脑卒中外其它病变;4)经一般镇静解痉治疗,效果不明显。

2 治疗方法

取穴:体穴:人中、天鼎、内关、足三里、中脘。耳穴:耳中、膈、胃、肝、交感、皮质下。体穴操作:穴位局部常规乙醇消毒后,患者取坐位,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天鼎穴:术者一手轻托患者下颌,用2寸毫针刺入,针尖向前上方呈45°角缓慢进针1.5寸许,平补平泻约2 min,病人突觉放电感直达胸腔;内关: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泻法,使酸胀感向腕部放射;足三里:直刺2寸,采用捻转补法;中脘:直刺2寸,用呼吸补泻之补法,使针感向腹四周放散。均留针30 min。

耳穴操作:患者端坐,选准穴位,耳廓常规消毒,将王不留行籽黏附在0.5 cm见方的医用胶布中央贴于耳穴上,嘱患者每日按压3~6次,每次每穴按压3~5 min,刺激强度以能忍受为度,3 d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呃逆消失,愈后2周内无复发。显效:呃逆消失,48 h复发,经治疗后完全消失。好转:呃逆减轻,发作时间缩短60%以上。无效:呃逆无缓解或加重。

3.2 结果 痊愈:39例,占72.22%;有效:10例,占18.51%;好转:2 例,占 3.70%;无效 :3 例,占 5.56%。总有效率为94.44%。

4 讨论

中医认为,呃逆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及正气亏虚引起,其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胃失和降而成[3]。本病病位在膈,故治疗以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为基本治则。脑卒中急性期合并呃逆又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信号,因此积极治疗呃逆至关重要。

《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反应人体的生命信息,“神不导气是百病始生”,而脑为元神之府,所以在“健胃”的基础上取“醒脑”穴人中可安神理气、醒脑健脾;天鼎位于阳明经脉上,阳明经多气多血,而本穴位于颈部,近咽喉,为气出之门户,故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通关利窍;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和中降逆、宽胸理气、疏肝解郁、降呃止逆之功[4],为心包经和阴维脉脉气相通的穴位,主治胃、心、胸之疾患,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配合内关可调理脾胃、宽胸利膈;中脘为胃之募穴,六腑之会,有壮胃中之阳气、腐化水谷之力,且为中气之会,故能调理中气、解郁,使胃气得以下降[5],诸穴合用,可使气机调畅,胃气得和而呃逆自止。《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所聚也。”耳中穴在耳轮脚处,配合膈、胃、肝可通膈气、调肝胃而镇静止呃;交感可缓解平滑肌痉挛;皮质下清除大脑皮层病理兴奋灶[6]。针刺结束后再行耳穴贴压治疗,2种疗法合用相得益彰,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1]张萍,贾湘芸,赵纪岚.针刺治疗呃逆13例[J].吉林中医药,2012,32(7):727-728.

[2]刘良生.针刺攒竹、内关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58-59.

[3]赵云慧.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5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804.

[4]张智方.针灸治疗呃逆临床体会[J].吉林中医药,2010,30(3):237-238.

[5]高旭超,倪姗姗,刘立安.刘立安教授治疗呃逆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33-34.

[6]杨卫华.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7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18(2):18.

猜你喜欢
中脘胃气顽固性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増液促动汤治疗顽固性便秘8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