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友爱与和谐:论《朱子家训》对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的意义

2013-08-15 00:46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蒙学朱子家训

冯 丽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要是没有伦理教育,人类就不会得救”。而我们中国则是一个有着悠久、厚重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古代中国,社会形态以家庭为最基本的单位,以伦理为本位,社会关系由此延伸开去;由以仁、义、忠、孝、悌等核心人伦观为中心,衍生一套极具人情特色的社会道德规范系统;千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史,出现了难以数计的优秀教育家,他们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以各种形态继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一般而言,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人格教育、理想教育、纪律教育,即如何做人的教育,这就是它的宗旨;其涵盖面甚广,小至“洒扫应对”的日常行为规范,大至政治理想和自然观宇宙观;近从家庭邻里,远到国家天下。

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基,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条件。而这样的道德教化,在我国古代施行的较早,从孩童时代开始,就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模式,古时称之为“蒙学”。

蒙学是指中国古代对幼儿的一种教育。蒙学内容丰富,文字严谨,通俗易懂它们在开启人类智慧之门,加强德行修养,培养高尚人格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堪称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1](P2)。广为人知的蒙学书有《千家文》、《三字经》、《百家姓》及《朱子家训》等等。蒙学的目的是从多个方面对儿童进行教育,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家训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家训是指我国古代家庭内部长辈对晚辈的垂诫和训示,是家族先辈的经验和智慧之呈现,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类著作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不但包括到国家民族、政治、经济、思想教育,还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围绕的主题多为训喻家人如何为人处世、提高修养、孝敬父毋、识人择友,读书作文、养生持家等等。家训中的文字是作者们人生经验、处世哲学、文化修养的真情流露,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感悟传于后代。家训在我国各个时期均有,较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周公的《诫伯禽》;而后,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隋朝教育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代柳毗的《柳氏家训》、宋朝叶梦得所著的《石林家训》、明朝王汝梅的《王氏家训》、庞尚鹅的《庞氏家训》和高攀龙的《高氏家训》、清朝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和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这些家训类著作突出以德立身、厚德载物、重视德育,体现了是我国古代家庭德育的基本特征。

《朱子家训》又称《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的儒生朱柏庐所著。《朱子家训》尤以精短见长,故流传甚广。它集中了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端正门风、振作家声、名垂后代的范例。[2](P110)其篇幅虽短,但却几乎涉及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各个方面;被誉为将儒家思想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世俗化的典范之作。[3](P706)

《朱子家训》中有关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类:

1.关于如何为人处世,提高自身修养之道。“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①对于子女的文化教育是不能忽视的,尤其要注重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清科举时代,读书应试是提高身份、维持特权的最重要手段;文化水平是素质的体现,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家的朱柏庐对于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读书的目的是提高个人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志在成为圣贤,而不只是为了做官,在这一点他已经超越了古代士大夫的“仕途”情怀,难能可贵。走向事业成功的关键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品德高尚的情操与超凡的个人修养;当然也离不开社会的关心、支持与他人的协作。

如果为官,那么就一定要做一个为国为民造福的好官,而不能仅仅为自身的权益着想。“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以天下为己任,舍小我,求大我;然而想做出一番成就,既要竖立一个远大宏伟的目标,又要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只有事先谋划好,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及时抓住机遇。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朱柏庐所提倡的为人处事之道;对现代青年同样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见富贵而生媚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是鄙贱不过的,不论富贵与否,都应平等对待;同时做到贵而不骄、富而知礼、贫且乐道的好品德。“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尽量去除嫉妒、嘲讽的行为。“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不能见利忘义,贪图小便宜,广施仁爱、尽力帮助苦难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大丈夫顶天立地,不会因贪图小恩小惠而做出有损人格的事情。

2.关于如何识人交友的教育。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种种社会关系中,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他人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共在”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有利于个人的生活,也有利于人格的完善。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往往关系着个人发展的良性与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上好的朋友,就会相得益彰;而如果交友不慎,则有可能一生都遭受负面的影响。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朱柏庐告诫子女“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古代社会多以宗族群居、左邻右舍同时也是家族亲人,应以仁爱之心对待周围邻居和亲友,要求在与邻里相处的过程中,要尽己所能,关心照顾邻里,建立良好的邻里亲友关系。“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格正式的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对于别人有的过错,检查自身有没有同样的过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关于家庭理财、管理,构建家庭与社会和谐局面的教育。从细微的小事来培养一个人的家庭责任感,是朱柏庐对家人的要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有些事情看起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朱子去要求亲历亲为,是从小中见大,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何谈“治国平天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小事和细节的忽略往往会酿成大祸,“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勤俭对于个人品德修炼也有着积极作用,勤与俭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缺一不可。勤为开源,增加财富俭为节流,积累财富。不勤劳则没有收入,不节俭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朱子的勤俭观点,放在当今社会也是行之有效的。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而且还有部分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这样一个社会提倡节俭是非常有效的。“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只要满足基本需要就行,不能一味的追求奢华。“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的和睦和谐胜过家财万贯但人心涣散,完成对国家的义务,也是个人也会有成就和幸福感。“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百善孝为先”“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做好子女的榜样,以后子女也会如此效仿。

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不仅内容深刻丰富,而且叙述方式也别具一格:语言生动,整齐押韵,通俗易懂,易学易被。因而广为流传,成为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尽管只有五百多字,但三百多年却历传不衰;不管是官宦士绅、书香门第还是贩夫走卒、普通百姓,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流传之广、影响之久远,超过了中国传统家训中的任何一部。[3](P707-708)而其所倡导的道德教育对我国当前社会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传统道德观念已被瓦解,而新的道德观念系统又尚未完全建立。再加之,外来种种观念的冲击与影响,使得许多公民的价值判断混乱,道德观念摇摆不定,是非难分。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朱子家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社会的矛盾。其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互爱、仁义与和谐观念,是能够“治病救人”,解决当下社会的信任危机。若每个人都能反观自身,以圣贤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断提高自身操守;宽以待人,严于律已;大公无私,以天下为任;勤俭节约,扫屋扫天下;真正做到将仁义礼智信贯彻到生活之中。针对当下社会道德状况,应需提倡仁爱为本、友善相待、勤俭节约与和谐相处的伦理道德观,那么如此一来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危机也就会的到一定的缓解。

不过,中国古代家训产生于农耕、家庭伦理本位的时期,难免会有些消极的成份,《朱子家训》也不例外,过于注重义,而轻视利,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所涉及到的因果报应论也缺乏科学根据。“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这其中的必然性是难以确证的。它告诫人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贪意外之财,否则容易走上邪恶之徒,对五味、五音、情欲都要适度,否则会遭到报应。虽然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但是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继承和发展优良的人生哲学和伦理传统精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并不断创新,培养青年的仁爱之心、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之成为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和“四有新人”的合格公民,积极推进营造社会主义社群形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李繁友.蒙学四绝 [M].北京: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

[2]翟博.中国家训经典 [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3]徐少锦.中国家训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注释:

①朱伯庐.治家格言.陈宏谋.训俗遗规.光绪二十一年浙江书局刊本,下文有关《治家格言》的引文皆出自该书.

猜你喜欢
蒙学朱子家训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朱子对《诗经》学旧说的自我完善
日新才能启蒙
家训伴我成长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