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与教育建议*

2013-08-15 00:45秦向阳
潍坊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认同感幼教幼儿教师

秦向阳,孙 涛,李 瑜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心理学家尼米(Niemi)认为,职业认同是职业人的自我概念,是在长期从事某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对其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等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日后所要从事的幼儿教师职业合理的认识、端正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所组成的内部心理机制,包括对幼儿教师职业特点、职能和地位等的看法,对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应具备的素质的认识、乐于从教的意愿以及从教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如自我实现与满足的心理表征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教职业的认同是其专业成长的起点,是幼儿教师情感最持久的源动力,是从事幼教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

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包括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专科、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三个层次学生。在校期间,部分学生存在职业认同感缺失的现象,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到困惑、迷惘。在校期间,他们对专业理论课及技能训练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对教育实训、实习工作应付了事;毕业之后相当一部分不愿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从业的教师中职业倦怠现象严重,有的甚至过早地离开了学前教育岗位。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缺失的因素分析

1.1 幼儿教师的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

幼儿园保教工作负担重,工作量大且时间长。有调查显示,幼儿教师比其它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高出2小时;幼儿为学龄前儿童,是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幼儿园里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所以幼儿在园安全责任问题让幼儿教师压力倍增。

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声望普遍较低。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指教师所得到的物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及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福利,它是幼儿教师劳动的价值表现形式之一。幼儿教师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因此应具有较高的劳动价值。然而,幼儿教师与其他职业的收入相比仍然偏低,处于中下水平;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中,幼儿教师是“保姆”,学前教育工作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的工作,因而这一职业的社会声望较低。

1.2 课程设置和教学亟待调整

学前教育专业的现有培养方案中,通识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的比例不尽合理。表现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比重较高,而真正的教育实(见)习仅占5%左右。另外,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效果差。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积极性与创造性都受到某种压抑。同时专业理论课的教育内容也没有密切联系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1.3 学生缺乏坚定的专业信念

职业选择虽受经济、地位、荣誉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但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个体的自主意识。因此,在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因素中,个体因素尤为重要。大部分学生入学前对幼教专业缺乏足够了解,专业选择动机不明确,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专业信念。此外,师范教育的实施期正是学生自我意识与职业有机结合形成职业认同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易产生变异的时期。有部分学生虽然是自愿学习学前教育专业,但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对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认识上的偏颇影响了这些学生,使他们对于自己将来的岗位缺乏正确、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专业思想不够稳定,降低了职业认同感。

2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教育建议

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前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校期间有目的地为将来从事的工作做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能够顺利地度过从业之初的适应阶段,加快专业成长步伐。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加大职业认同的培养力度是十分重要的。

2.1 加大宣传,落实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一经形成,就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有制约、规范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否认同本专业,是否愿意为幼教事业奉献一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相应的社会心理环境。首先,政府应制定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标准,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以保证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稳定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提升这一职业的吸引力。其次,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高校自我宣传等途径,让公众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明确国家相应的教育法规,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各地制定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使广大学生意识到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提升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可度。

2.2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育实践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

课程建设过于重视理论课程,忽视了教育实践课程及理论课程的实践层面,课程设置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由此导致了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欠缺、学习兴趣不高。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针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课程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首先,丰富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教育实践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安排,在新生入校后不久,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去感受教学环境,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行业进行“零距离”接触,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一个职业角色中或准职业角色中。以后随着教学深入,逐步增大教育实(见)习课时量,使教育实(见)习达到课程总量的10%以上。其次,推行分模块的专业选修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分成学前教育专业拓展、幼儿歌舞、幼儿园双语以及美术设计等模块,每个模块包括相应的4~5门课程,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优势和兴趣特点选择相应模块,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

2.3 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过:“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修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从单纯的关注经济收入过渡到职业上的自我发展,激发学生对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不是把幼儿教师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当作一种事业来经营,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职业价值观和信念的养成不是仅靠一些特定科目的学习就能够实现的,首先,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教育。通过职业认知教育,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了解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发展前景和社会价值,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未来职业的素质构成,以明确努力方向,确立学习目标。其次,辅导员通过言传身教,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专业思想观念;任课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指导。再次,学院可以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优秀幼儿教师、校友通过讲座、座谈等方式跟学生交流,以榜样的作用促进这些未来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观念的形成。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采取名师引导工程,邀请潍坊市各届名园长、名教师进课堂,用名师的优秀事迹来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看待幼儿教师这个职业,鼓舞他们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和教育家而努力学习,形成超越现实追求,对教育充满激情,善于从反思中品尝教育幸福的崇高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2.4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学生初步的职业认同感

首先,师范院校应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开展幼儿舞蹈大赛、幼儿歌曲弹唱比赛、讲幼儿故事比赛、模拟授课比赛、玩教具手工作品展等活动,使她们进一步树立专业自豪感与认同感。其次,良好的校园氛围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进取意识。学校要着力营造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要利用校园网络、橱窗、广播电视、标识牌等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我们要用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动机,使学生对幼教的职业认同感在潜移默化和熏陶中逐步建立起来。

[1]孙瑞权.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2]曾晓东.职业认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5-04-10(3).

[3]宋广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81-86.

[4]冯晓霞,蔡迎旗.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2007,(11):26-29.

[5]张娜,周艳.社会学视野下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J].当代学前教育,2009,6):8-12.

猜你喜欢
认同感幼教幼儿教师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