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直儒家情怀与《律吕正声》浅论

2013-08-15 00:45赵红卫
潍坊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黄钟礼乐教化

赵红卫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王邦直以一部《律吕正声》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理论史上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律吕正声》曰:“援引浩繁,其说甚辨......盖邦直当嘉靖间上书论时政,坐是闲废,闭户二十年乃成此书。王士祯《池北偶谈》记万历甲午诏修国史,翰林周如砥尝上其书于史馆,盖亦笃志研思之作也。”[1]王邦直原本走着和封建社会的大部分士大夫一样读书、科举、为官的人生道路,宦海沉浮,罢官后,他却做了一件一般士大夫难以完成的工作,潜心撰成六十卷《律吕正声》,是什么原因促使他闭户二十年,殚精竭虑,笃志于这一部音乐理论巨著?王邦直罢官后耗时半生所完成的《律吕正声》与他为官之时的政治理想有无关联?王邦直抱持着怎样的创作目的完成了《律吕正声》?又是如何在这部音乐理论著作中体现其创作精神的?这一切问题的答案无不与王邦直深厚的儒家情怀相关。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律吕正声》律以辅政的创作精神与创作目的。礼乐制度历来是封建时代政治统治的重要方式之一,王邦直抱持着律以辅政的态度创作《律吕正声》,其写作目的是为“忧律吕之失传,伤诸儒之傅会。”[2](《律吕总叙》)是感于礼乐的崩坏而作。二是王邦直《律吕正声》始终贯穿着音乐与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思想,重视乐教。认为音乐“使人自易其恶,自至于中,以归于雅正。”[2](《律吕总叙》)三是在王邦直所理解的律政关系中,充满着“位卑未敢忘忧国”[3](宋陆游的《病起书怀》)的深重忧患意识,“以民为本”始终是其政治理想的核心。

一、《律吕正声》律以辅政的创作精神与创作目的

自周代制定礼乐制度以来,礼乐制度遂成为历代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重要统治工具之一。乐与礼相依相附,在某种意义上乐以礼仪制度为中心,以辅佐政治为创作目的和任务。如《左传》所云:“器以藏礼,礼以行义。”[4](《成公二年》)礼乐制度的规定本是为统治者巩固统治需要而设定,因而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认为音乐与国家兴亡互为关联。所谓“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5]礼乐制度发展到明代,显然已不再如建立之初与政权统治的关系那么密切。王邦直所处的明代中晚期,内忧外患交困,礼乐制度临近崩坏。统治者集团内部内阁倾轧,宦官专权。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与百姓生计关系密切的土地与赋税问题,在明中晚期更是弊病百出。赋税方面或“税使科敛,以致商少”[6](卷三七六)或是“富家占地万亩不纳一粒米而莫能究诘,贫弱不取寸草岁输重课而无所控”[7],贫富悬殊。土地分配方面则兼并严重,如崇祯时杨嗣昌所言“近来田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8](卷三二《钦奉上传疏》)这导致土地分配严重不均,“黄云遍野,正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物”,[9](卷四《地部》)王邦直对当时社会现实有着冷静而深刻的认识,如其所言:“官豪势要之家,其宇连云,楼阁冲霄,多夺民之居以为居也;其田连阡陌,地尽膏腴,多夺民之田以为田也。至于子弟恃气凌人,受好人之投献,山林湖泊,夺民利而不敢言。当此之时,天下财货,皆聚于势豪之家。”[10](王邦直《陈愚衷以恤民穷以隆圣治事》,《明经世文编》卷二五一)正是因为面对百姓生计困窘,国事满目疮痍的状况,王邦直以仁民爱物的儒者情怀,正言直谏,以满腔热望向嘉靖皇帝上奏《陈愚衷以恤民穷以隆圣治事(恤民十事)》等疏奏,其高洁品格和仁厚心怀得到后人的称颂和赞许,如康熙《盐山县志》记:“王邦直......清洁自持,一介不取。请当道苏养马之累,申荒芜除包纳之粮。”[11]《王氏族谱》记王邦直“由岁进士授直隶盐山县县丞。上书言事,极切时弊。”[12]《乾隆莱州府志》记王邦直“耿介自持。会直指行部为奏记风俗奢靡自上坏之,请减驺省供,以清化源,因应诏陈十事,皆议行之。”[13]然而王邦直的耿耿忠心并没有得到他所期待的改革结果,反而成为朝政腐败的牺牲品,王邦直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而被罢黜,“为权相所忌,挂冠归里。”[12]然而王邦直并未因此而放弃对家国的改革热情,他把一腔郁勃之气都投注到《律吕正声》的创作之中,“杜门乐道,栖息镜镕山房,寒暑不辍者三十余年。”[12]“殚精声律之学,聚书千百卷,坐卧一小阁二十年成律吕正声六十卷”[14]卷九王邦直抱持着律以辅政的态度,勇于批判传统律制的不当而重新制定律吕。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王邦直耗二十余年时光,从事一般士大夫难以问津的音乐理论研究之路,这除了个人兴趣之外,显然与王邦直为官之时,为民请命,关心国事的精神一脉相承。如王邦直在《律吕总叙》中所言“草野微臣,耕农之暇,颇湛书史,忧律吕之失传,伤诸儒之傅会,故不惮劳苦,竭力研穷几二十年,乃敢会众说而折衷之,分为六十余卷。芹曝之忱不能自已,辄不自量,欲献之当宁,冀命儒臣更加详考。傥有可采,以为《大乐》之助,庶千载之谬可革,而往圣之绝学不患于无继矣。”[2](《律吕总叙》)王邦直以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儒者心怀,有感而发,力图仿效孔子正乐之功,以律辅政,为明代政治统治服务。

二、《律吕正声》始终贯穿着音乐与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思想

正是鉴于王邦直《律吕正声》以律辅政的创作理念,《律吕正声》的音乐理论贯穿着音乐与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思想,体现着王邦直意欲以乐教行教化的创作目的。如王邦直所言:“使万民知所趋避而成大业于天下者,此律吕之所以为妙也。”[2](卷六十《卦数图说》)王邦直潜心研究律吕的根本目的在于正乐,通过正乐以“移风易俗,感格天人”[2](《律吕总叙》),实现其以乐辅政的教化目的,从而达到其孜孜以求的政通人和的政治理想。这与王邦直为官之时,不畏权贵,不计个人利害,屡上疏奏,忧国忧民情怀,同出一辙,殊途而同归。

王邦直音乐理论尊黄钟三寸九分之说,“而以诸家九寸之说为非。”[14](卷九)其批评黄钟九寸之说的不当之处曰:“自汉儒以黄钟为九寸,而后世因之。黄钟一差,则诸律皆差。施之于乐,则清浊失经,高下相陵,臣陵其君,民陵其臣。”[2](卷二十《律吕清浊》)王邦直把音乐与政治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礼乐的混乱无序直接关乎政治教化实施的得当与否。因此王邦直力推黄钟三寸九分之说,皆因黄钟三寸九分,则律和声谐,君臣有序,万物相宜。王邦直在《律吕正声》中屡屡强调,“夫黄钟本三寸九分,则宫声最清,故为君;商声次清,故为臣;角在清浊之间,故属之民。”[2](《律吕总叙》)“如黄钟为宫,则林钟为徵,太簇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应钟为变宫,甤宾为变征之类。言君、臣、民、事、物各得其序,而无夺伦之患也。”[2](卷二十六《乐歌之节》上)“自五声清浊之次而言,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乐家大率最忌臣民凌君,然当高者或下,当下者或高,而有夺伦之患,故立此五象以调之。”[2](卷二十二《五声之序》)王邦直以君、臣、民、事、物,分别比拟宫、商、角、徵、羽,只有尊黄钟三寸九分之制,以黄钟为宫,则才能使声律和谐,君臣民事物各守其份,而无夺伦之患,而如若不然,则不唯声律不谐,臣民之伦无序,礼乐的教化功用更无从谈起,如王邦直所言“宫为君,不以律和之,则其声荒,其君骄;商为臣,不以律和之,则其声陂,其臣坏;角为民,不以律和之,则其声忧,其民怨;徵为事,不以律和之,则其声哀,其事勤;羽为物,不以律和之,则其声危,其财匮。如此,则声律不谐,失其所谓中声者矣。”[2](卷二十一《五声所起》)如果宫商角徵羽不尊黄钟为宫,则如君臣相凌,杂乱无序,而使声律不谐,或显荒淫,或显颓丧,或显忧伤,或显哀苦,或显危急。于政治教化来说,不和谐的音律,则彰显国君骄横之相,官吏腐败之相,百姓怨怼之相,徭役繁重之相,财物匮乏之相,故而,礼乐制度混乱无序,则乐教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王邦直在《律吕总叙》中言:“若黄钟为宫,则固无不顺矣。若以他律为宫,则是以最浊为君,其臣与民反尊于君,则礼义乖矣,人道废矣,天道逆矣。其所奏,莫非陵上之音,反位而乱伦者也,何望其移风易俗,感格天人者哉!此汉唐宋之治所以不古若者,皆由于此也。”[2](《律吕总叙》)在王邦直所理解的律政关系中,虽因时代的局限性,充满着浓厚的封建政治意识,但他显然非常肯定礼乐对政治教化的功用,音律正则“固无不顺”,音律不正则“礼义乖矣,人道废矣,天道逆矣”,音乐与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王邦直在《律吕正声》中屡次引用古代礼乐与政治关系密切的例证,诸如“武王吹律听声,而知商之不敌”[2](卷五十《律吕感应》)、“师旷吹律歌风,而知楚之无功”[2](卷五十《律吕感应》)、“晋平公听清角,师旷知其以德薄败。”[2](卷五十《律吕感应》)、“乐声淫厉而哀,万宝常知天下之将乱。”[2](卷五十《律吕感应》)、“宫声往而不返,王令言知炀帝之必危”[2](卷五十《律吕感应》)、“李嗣真听乐声,而知太子有废弃之咎。”[2](卷五十《律吕感应》)等等,无不论证了音乐与政治礼教的密切关联。王邦直创作《律吕正声》的目的即以律辅政,他认为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教化功用,王邦直《律吕总叙》言:“夫乐何为而作也?本天地之和,以感夫人心者也……形见之于声容,发挥之于事业,着天地之和,以感人心之和,养其优游平中之德,以消其暴慢淫邪之气,无非使人自易其恶,自至于中,以归于雅正焉而已矣!”[2](《律吕总叙》)这段话强调了音乐对人的感化作用,好的音乐能使人心归于雅正,从而实现礼乐治国的政治目的。又王邦直引开元元年瀛洲司法参军赵慎言疏奏言“以乐治身心,礼移风俗,请立乐教,以化兆民。《周礼》曰:‘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其国子诸生,请教以《乐经》,同于《礼传》,则人人知礼,家家知乐,自然风移俗易,灾害不生。”[2](卷三十二《乐舞之容》四)同样也强调了音乐的政治教化功用。王邦直推崇三代之时礼乐教化“足以美盛德之形容。宣之于民,足以鼓四方之和气。此所以天下如一家而无异俗,中国如一人而无异意也。”[2](卷二十七《樂歌之節》下)他抱持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15](杜甫《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的政治理想,寄希望于雅正之乐的政治教化功用,期待明君贤臣,百姓和乐的清明政治的出现。

三、在王邦直所理解的律政关系中,“以民为本”始终是其政治理想的核心,充满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重忧患意识

明代中后期,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日渐激化,统治集团内部内阁倾轧,宦官专权。而在统治阶层与臣民、地主与农民之间,矛盾也日益加剧,沉重的赋税致使农民起义不断,而对外则存在蒙古诸部的侵扰、倭寇的侵袭等等外患。正是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中,时任嘉靖盐山县令的王邦直,正言直谏,上《陈愚衷以恤民穷以隆圣治事(恤民十事)》等疏奏,为民请命,充满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重忧患意识。王邦直以一颗赤子之心,“清节自持,一介不取。”[11]所言所行,无不体现着其以民为本的情怀:“臣伏读诏书求言之旨,忠荩之心,不能自已。谨以民情之所不便者,条为十事,上尘御览:一曰,减赋役以招流移。二曰,实仓廪以备凶荒。三曰,戒有司以去奢僣。四曰,清驿逓以革冐滥。五曰,禁势豪以除暴横。六曰,正仕途以塞奔竞。七曰,重功绩以明考课。八曰,慎作养以剔繁冗。九曰,严拣练以修武备。十曰,振纪纲以励风俗。臣叨蒙卑职,日覩民艰,是以敢竭葵诚,冐渎天听。如果臣言可采,乞勑该部详议施行。亦天下小民之幸,宗社亿万年无疆之休也。”[10](王邦直《陈愚衷以恤民穷以隆圣治事》,《明经世文编》卷二五一)疏奏不唯切中时弊,且言辞恳切,字里行间处处“以百姓心为心”[17],“条奏时务,颇剀切。”[16](卷一百三十七《徐文贞公行状下》)嘉靖皇帝亦深为之感动,言:“这所奉,多切时弊,该部看议来说,勿以官卑废言。”[10](王邦直《陈愚衷以恤民穷以隆圣治事》,《明经世文编》卷二五一)

这种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也同样贯穿在《律吕正声》的音乐理论中,王邦直所理解的以律辅政之“政”,是以“以民为本”为核心的理想政治。诸如《律吕正声》中所引木神句芒,火神祝融,秋神蓐收,水神玄冥之所以受民祭祀,皆因“有功德于民”。王邦直对《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的推崇也正源于其乐能以民为本:“《大夏》,禹乐也。夏,大也,言其能大尧舜之德也。《大濩》,汤乐也。濩之言救也,言其能救民于涂炭而泽之也。《大武》,武王乐也,言其能以武功定天下也。 ”[2](卷二十九《乐舞之容》一)在王邦直所理解的律政关系中,乐声关乎民心,舞容关乎民情,无不以民为之根本,如其《律吕正声·五声之义》之言:“若百姓太和,则仁得矣。于是形见于乐,则乐声圆彻,足以感人,效验各以其类至。故曰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反是则角乱而民怨矣,失恻隐爱人之义也。”[2](卷二十三《五声之义》)《律吕正声·乐舞之容》之言:“则治民劳者,鄼远而佾寡,其德杀故也。治民逸者,鄼短而佾多,其德盛故也。天子之于诸侯,生则旌以舞,没则表以谥。观舞之行缀,足以知临民之德;闻谥之异同,足以知为治之行。”[2](卷二十九《乐舞之容》一)不论是王邦直为官一任之时的直言敢谏,还是其闭户二十余载,笃志创作的《律吕正声》,都体现着他仁民爱物的儒者情怀,王邦直《律吕正声》不仅是一部“援引浩繁,其说甚辨”[1]的音乐理论巨著,更是王邦直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儒者情怀的展现。

[1]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乐类存目[M].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1931.

[2]王邦直撰.王守伦等点校.律吕正声[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傅璇琮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

[4]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唐·孔颖达疏.景宋本礼记正义[M].民国丁卯潘氏重刻本.

[6]明神宗实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M].上海:上海书店,1986.

[8]杨嗣昌.杨文弱先生全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9]谢肇淛.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10]明·陈子龙等编.明经世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1]钱国寿撰,康熙盐山县志(清康熙刻本)[M].

[12]即墨琅琊王氏族谱[M].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刻本.

[13]严有禧修,张桐续修.莱州府志[M].卷十.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刻本.

[14]王士禛.池北偶谈[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清·彭定求等编[M].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

[16]王世贞.弇州续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老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黄钟礼乐教化
古琴“黄钟调意”探微——以《神奇秘谱》《梧冈琴谱》为例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李鱓滕县解组及其与滕县北门里黄氏之交往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沉默
《黄钟》2018年总目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