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规划视角下的高职大学英语通识课化改革的探讨

2013-08-15 00:52
关键词:通识英语课程大学

刘 琼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江苏 张家港210036)

一、语言规划

著名语言学家威因里希(Ureil,Weinrich)在1957年首先提出语言规划这个概念。1959年语言学家豪根(E.Haugen)将此概念引入学术界。维因斯坦(Weinstein 1984)认为语言规划是指政府授权的、长期进行的、有意识的努力,旨在改变某语言在社会中的功能,从而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陈章太指出语言规划是“政府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进行干预与管理,使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由此可知,语言规划就是政府或社会团体对语言问题进行的处理和解决,但是语言规划的实施必须通过颁布相应的语言政策、语言法律与语言法规才得以完成。

仲哲明认为语言规划研究主要涉及到三个阶段:一是语言政策的制订和调整;二是语言文字的具体规划;三是政策和规范的立法、推行、监督检查和落实。语言政策 ,语言规划和语言立法属于政府行为是国家干预语言使用的主要手段,对国家的稳定 、民族的团结、 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我国政府对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一直十分重视。那么,涉及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政策主要有哪些呢?

二、我国的外语教育规划与政策

1996年5月,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的框架设想”,并于1998年12月正式通过了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2000年10月由教育部高教司在全国颁布实施的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教育部第一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提出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只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遵循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的精神,英语课程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均有较大的改变和突破,其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外语教学的功能被重新审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需要。除了给学生输入语言知识和技能,另外一个重要举措便是通过选修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全方位的新型人才。

而在最新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其中当然包括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

三、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从以上的语言政策中,不难看出,国家对大学英语课程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而事实上,当前高职院校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成了“鸡肋”。专业院系在不断减少大学英语的教学时数,笔者所在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曾把两年4学期英语教学缩短成一年2学期;周课时也由原来的5节变成4节。有的院系甚至提出取消英语教学。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样的结果,笔者认为,虽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摸索出了一条有效开展英语教学的路子,教学水平和质量有所上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落后。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比较传统,即英语教学以集中面授为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面授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而且一般都是大班教学,甚至是合班上课。教学手段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甚至是“一言堂”。教学媒体则以纸质课本为主,辅以多媒体计算机设备、投影等。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笔者所在的高职学校之前的课程设置类似于本科的课程设置,即前两个学期安排基础英语必修课程,每学期5个学分。接下来的两年有的专业开设一门专业英语,但有的专业根本就没有开设专业英语或实用英语课程。

第三,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未能达到。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这根本无法体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特点。

第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高职学生整个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都是围绕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简称AB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组织教学的。学生学习动机趋于功利性,学习热情不高。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模式,造成了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中,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跟随学校的课堂学习和考试,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损,学习主动性不强。

既然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改革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在本科院校中所进行的大学英语改革,有许多是教育部主导的国家级教学改革,讨论也比较充分,这些都属于语言规划的行为。本科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前的讨论主要话题有两种:一种是淡化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将大学英语教学通识课化,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另一种是大学英语教学走学术英语或专业英语方向,提高大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尤其是前一个改革方向,受到学界的重视。但在高职层次上未见到有国家级别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讨论也较少,似有被冷落的感觉。可喜的是个别高职院已开始英语通识课化方面的尝试。笔者所在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就已经着手这方面的改革。

四、高职大学英语通识课化改革

(一)通识课课程设置原则

首先,从通识教育的目的来看,通识课程设置应该贯穿“全人教育”理念。台湾学者黄俊杰认为,通识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主体性。通识教育目的是建构人的主体性,即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另外,通识课程作为一种手段,其使命是传达通识教育的理念。其次,从通识课程设置来看,要注重人文素质的教育和提高。“所谓通识教育,......就是让一个国家的大学生能有一个共同的知识体系、文化背景。”

(二)通识课程实施

“通识课程实施是指将通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通识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影响通识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通识课程的性质与定位;2.教师的素质与参与;3.学生的需求与引导。通识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通识教育理念应该贯穿大学教育全部课程,而不仅仅是那些通识教育课程。开展通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育者首先要有对教育的信仰,有对教育的忠诚和热爱,有健全的人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全人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言行上。另外,学校要从制度上保证学生有参与通识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要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软硬件环境。

(三)具有高职英语教学特点的通识课改革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具体的做法是:学校两年的大学英语,其中两学期是基础英语,两学期是通识课教学。以多元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学内容。高职英语课程注重所传授知识的多元化,学生通过高职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提高英语语言本身的技能,而且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大家了解、包容异国文化并吸收其精髓为己用的桥梁。本课题组通过实践教学,探索语言规划视角下进行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方法。

第一,把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搜索、阅读本专业的国内外成功人士的传记,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学习如何协调专业学习和人文素养培养的关系, 激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统整各科知识结构,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高尚情操的陶冶,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又具有各种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为社会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把多元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内容。高职英语课程注重所传授知识的多元化,学生通过高职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应该提高英语语言本身的技能,而且应该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了解异国文化并吸收其精髓为己用的桥梁。本课题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推荐学生阅读与西方文化有关的材料,加强他们对西方国家的历史、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现状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跨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三,把多媒体资源和多样化的课内外教学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语言场景,为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与氛围。电影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极为轻松愉快的真实语言学习环境,还使他们对西方文化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学生们通过观看经典电影学习了西方国家的日常生活用语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同时,教师还指导学生根据电影中的精彩内容完成电影背景介绍、课前观点陈述、小组讨论、配音、短剧表演和观后感写作等教学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活动并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意识,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同时,本课题组教师采用的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法等等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第四,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作为教学评价体系。高职英语课程的评价方法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50%,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小组协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参与程度等方面的评估测试。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查学生们的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等应用能力,采取主观题目大于客观题目的方式,因为主观题目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另外,在设置通识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规范选修课程的开课管理。加强对选修课的申报管理,避免各系列课程良莠不齐的状况,使大学英语通选课程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让学生得到文化、文学知识的摄入,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第二、合理选择教材。有必要结合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适中,便于应用的教材或者自编教材。教材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选取要考虑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以及兴趣爱好;第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线教师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理念对教改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强化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在通识课程的课堂上,仅有教师的付出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这也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通识选修课程的质量,教师自身的魅力、专业素养以及课堂驾驭的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通识选修课程的开设,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全方位的人才打下基础。

五、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高职英语教学为通识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培养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高职英语教学也因此得到了更好地发展。我们相信,随着通识教育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必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注: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2011年立项课题“语言规划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JSJG486)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教育部高教司,2007.

[2]胡状麟.语言规划[J].语言文字应用,1993(2).

[3]李曼丽.通识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宋阳秋.关于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思考[J].福建电脑,2006(12).

[5]刘海涛.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从定义变迁看学科发展[C].陈章太,等编.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59.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课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