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辉
(常熟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育人为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校园和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阅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良好的阅读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利于高校学风建设。阅读可以熏陶人的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成人图书阅读率为49.3%,人均阅读图书11.61本,远低于美国人均50本。新媒介综合阅读率呈上升趋势,但仍有58.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较少,超过六成的国民希望有关部门举办全民阅读活动。”[1]大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社会文化环境,电子图书、平板电脑、“云阅读”等新媒体的冲击下,阅读现状更令人堪忧,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应该受到高校重视。
校园阅读文化从结构和内涵来看,可以分三个层次:阅读硬环境建设、阅读软环境建设、阅读文化活动。常熟理工学院在阅读文化构建方面花了很大力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阅读文化硬环境建设包括阅读资源建设和阅读场所建设。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由东湖校区逸夫图书馆和东南校区图书馆组成,东湖逸夫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东南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121余万册,纸质期刊1900余种,数据库35个,数字信息资源容量7.5TB,共有12个纸质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机位565个、阅览位3896个。为了拓展资源,2012年12月15日,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与常熟图书馆开展校地互动合作,建立常熟科技文献信息查询中心、常熟地方文献阅览研究中心、常熟公共图书流转服务中心,实行“双系统并存”(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常熟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双证并用”(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读者借阅证和常熟图书馆 “城乡阅读一卡通”)。社会读者凭“城乡阅读一卡通”可进入科技文献信息查询中心、地方文献阅览研究中心以及常熟理工学院其它阅览室查阅所有文献。图书流转服务中心为社会读者和常熟理工学院师生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1.阅读自然环境建设。“墨子悲素丝”就是指人很容易被环境影响,环境对阅读有很大的影响,“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良好的校园环境,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绿草如茵,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空气清新、移步换景的绿色校园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环境。常熟理工学院校园环境建设已经极具规模和特色,东湖校区绿化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48%,东南校区绿化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7.5%,形成了子川河、沿湖景观、梅亭、松亭和竹亭景观带。东湖校区充分利用昆承湖自然景观,强化绿地环境的生态效能,突出植物造景的景观特色,追求清新、自然的景观效果,强调多元化的创作,突出“人、自然、校园”和谐发展的主题,紧扣以人为本的设计主题和回归自然的时代特征。东南校区突出了具有大学文化个性、时代特性和江南诗性的现代化,初步形成了“一步一景、一院一品”的风格。
2.阅读氛围营造。充分利用每个墙壁,每幢楼宇,“让校园每个角落说话”,从《论语》等作品中选取词语为建筑物命名,如闻道楼:朝闻道,夕死可也;弘道楼: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教学楼墙壁、校园花丛、宿舍社区中张贴名言警句,让全体师生随处读到,让人有收获,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使人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2012年12月19日常熟理工学院举行《文化校园丛书》首发式,该丛书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包括:《晨曲文萃》、《高教研究文汇》、《廉政诗文鉴赏》、《文化建设荟萃》。《晨曲文萃》汇辑了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在《常熟理工学院报》发表的作品170多篇;《高教研究文汇》汇辑校领导和教师自学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在 《常熟理工学院报》发表的“教育思想大讨论笔谈”、“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笔会”、“质量文化建设”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和访谈文章;《廉政诗文鉴赏》汇辑在《常熟理工学院报》发表的廉政文化文章80篇;《文化建设荟萃》汇辑在《常熟理工学院报》发表的文化校园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文章,以及校训、校风、校歌、校标、建筑物命名解说和学校文化校园建设成果。
3.阅读制度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可以保障校园阅读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积极性,促进校园阅读文化健康发展。常熟理工学院“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指出:①加强文化课程建设,正确处理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在理工科专业开设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文科专业开设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课程,通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②完善系列讲座课程,外请院士、博导,内请教授、博士,经常化、制度化地举办学术报告和文化讲座课。③开列课外必读书目,以专业大类归口,一要少,二要精,三必读,必读书目一般为经典著作,由各系提出,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教务处拟定考核办法,由系组织必读书报告会、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评比等,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并进行考核。目前,读书笔记已纳入到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学生综合测评方案。④鼓励学生广阅博览,由教务处、宣传部、图书馆联合开列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图书馆橱窗、网站设“新书推荐”、“经典介绍”等专栏,校报、“五月阳光”网站开辟“书海拾贝”、“书评”等专栏,每年举办读书征文评奖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2]
阅读活动和实物是校园阅读文化的两大展现形式。而阅读活动是校园阅读文化的主要体现方式,也是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校园阅读文化的建设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阅读活动。[3]
1.举行专家讲座。邀请著名作家、学者开设讲堂,讲解读书意义,分享读书乐趣,传授读书经验,初步形成具有特色论坛,如东吴讲堂、笃行讲堂、专家论坛、子川杏坛、学术报告等。
2.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常熟理工学院连续7年举办了“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邀请了范小青、徐雁、莫言、阎连科、姚淦铭、李少君、陈东东、王安忆、于丹、苏童、何建明、沃莱·索因卡等30余位名家与师生面对面;举办丰富的读书活动,如书评征文、三月三虞山诗会、好书我来推荐等活动;评选一百本经典书目、评选“十大阅读之星”等,帮助师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树立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要使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蔚然成风,不断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读书奉献的新风尚,以读书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该项活动连续五年被苏州市阅读节组委会授予苏州阅读节 “优秀活动奖”。
3.开展“读书笔记”活动。熟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但他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写读书笔记,并把读书笔记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中,从制度上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积极推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不断营造校园阅读氛围,但在阅读文化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阅读观念有待提高。在多元媒体快熟发展的时代,浅阅读盛行,功利性阅读突出,图解性阅读流行,视觉阅读普遍,网络阅读普及[4]。有些同学为了完成任务“被动阅读”,把读书笔记变成抄书笔记,利用上课时间抄笔记,这不但浪费了时间,又耽误了学业。《中国青年报》曾经在网上做过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大学生不阅读除了考试以外的书籍,“读书=考试”,有的大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局限于言情小说、武打小说。急功近利性表现在“读书=找工作”,招聘单位要求什么就学什么,什么畅销读什么,什么时髦读什么等。[5]
(二)校园阅读辅导不够。盲目性读书令人堪忧,盲目性表现在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怎样读适合自己的书。很多学生进入大学还没有从中学的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把读书当成学习之外的事情。另外,不少学生表示进入大学以后对自己的专业不清楚、不了解,不知道读什么书。
(三)阅读氛围不浓。2007年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对1000名师生进行了调查,其中50%的读者阅读网络资源,10.5%的读者阅读电子图书,32%的读者使用万方电子期刊。而大部分读者读书也是为了撰写论文和科研,阅读的也仅为专业刊物。大部分学生缺乏计划,读不读书无所谓。
(四)校园阅读活动的吸引力有待提高。虽然学校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邀请了社会阅读名家讲学,但学生参与度不够,热情不高。有一份校园调查显示社会实践类、文娱类、志愿者活动参与度较高,文娱类、社会实践类、志愿者类分别为48.6%、46.5%和43.2%。然而,校园活动的参与者却不多,校园名目繁多的文化活动,怎么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文化活动,值得去思考。
图书馆是开展校园阅读活动主阵地,对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第一,要加强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第二,要加强馆藏资源建设,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第三,要加强网络资源建设,能够吸引读者;第四,要加强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阅读。
经典阅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升,改造思维方式,锻炼思维能力。把握经典文化所传承的人类历史脉络,可以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培养。[6]通过建立读书协会、社团等组织,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结合书评、读书笔记、经典阅读讨论活动,使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倡导积极的读书氛围,转变学生的阅读价值观。
第一,开设阅读指导课,结合专业特点,帮助学生找到方向,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规划性,让学生明白读什么,怎么读,避免阅读的盲目性;第二,加强对学生图书馆入馆教育,有针对性开展教育,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第三,整合资源,积极创建具有吸引力的品牌阅读活动,吸引学生参与;第四,要把阅读、思考、写作三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阅读情商。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质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7]阅读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书香环境,努力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全力打造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精品读书活动,吸引广大师生走进书本,不断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品位。使师生愿意阅读、会阅读、乐阅读,最终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积极推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注: 本文系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工作立项课题: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校园阅读文化研究,项目编号:KYZ201134S;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区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FDY001)
[1]《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09)》课题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09)[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04.52-54.
[2]吴春年.文化建设荟萃[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11.153-154.
[3]李铁范,王建军.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10):27-29.
[4]周宗辉.育人视角中的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反思[J].中国报业,2011,(2):120-121.
[5]高桉,余波洪.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阅读辅导[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12-114.
[6]雷艳萍.试论图书馆推进大学生的深度阅读与古典阅读[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8):164-167.
[7]郝振省,陈威.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2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