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超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河南 新乡 453000)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和教育,按人生长的顺序和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一个人学生时代身体基础打得好坏,锻炼意识的强弱,必然会对今后的生活造成深远的影响;最长的过程为学校后的体育即社会体育,而学校体育教育的长期效益就表现在学校后的体育过程中,终身体育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持久良好地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从而使人们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充沛的体力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它不但能够有效地保证人们高质量的生活,也有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生体育的最后一站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对高校体育教育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以培育大学生们终身体育的理念、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使他们不仅在学校期间对体育有足够的重视,而且还必须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通过大学的体育行为培养他们终身体育习惯,使他们在走进社会后仍然能够坚持体育活动,使他们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自然衔接。
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对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功能等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其次通过各种体育活动,使他们不断加深对体育的情感体验,不断提高体育的水平,体验到体育的魅力,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为实现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思想基础。
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一是体育基本活动的能力及完成基本动作的能力;二是体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三是独立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与体育欣赏的能力;四是自我评价身体锻炼效果的能力。为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能力是体育能力的基础,高校要积极促进学生的运动技术发展,使学生通过各种体育锻炼提高体育运动的技战术水平,在不断的竞争、对抗中,发挥自己的运动能力,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还要加强体育知识的传授,使大学生们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自己的体育层次和水平,以便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取长补短,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的锻炼,打好体育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的基础。
终身体育的培养,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加强体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体育的理论水平,采用科学有效地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和时间,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经常定期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检验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给学生提供发挥他们技战术能力的平台,展示大学生健康运动的魅力,扩大体育的影响,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
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站、运动会、黑板报、橱窗、多媒体等宣传阵地,加强体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定期举办学校的体育竞赛或体育活动月,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体育社团的作用,坚持开展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使长期不断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影响大学生的每一天,使体育锻炼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大学生们每天生活学习的一部分。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体育服务,加强学校社会的联系,扩大学校与社会的相互影响,营造学校周边良好的体育氛围。
近年来,高校体育设施运动场馆、设施、装备虽然有较大改善,但与国家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高校的各项体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更好的体育设施,更多的体育经费投入,由于高校体育投入的滞后,制约了高校体育设施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群体活动。高校要进一步增加体育投入,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高校引进社会资金参与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终身体育能够促进我们建设强大富裕国家,实现民族振兴的理想加快实现,同时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需要。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已经确立了终身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直接的传授者和指导者,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学习锻炼方法,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必须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与时俱进,努力自觉学习,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同时教学管理部门也要采取外派培训与开设讲座等方法相结合,帮助教师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以实际行动带领并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体育锻炼。
各高等学校主要领导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学校体育工作,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配备相应数量合格的体育教师,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按照教育部要求的课时,开足上好的体育课。
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开拓体育资源,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突出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养成终身具有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校领导的教育和监督,督促他们从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增加体育投入,制定切实可行学校体育发展规划,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配足配齐各种体育器材和场馆设施,保证学生基本的体育活动场所和锻炼身体的条件。
[1]张荣军.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85-87.
[2]雷勇梅.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6,25(2):59-61.
[3]张孝宗,石志国.对学生实施终身体育的途径和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4):42-43.
[4]林宗岩,陈小莲.对高职体育教育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8):29-30.
[5]姜泉花,吴炎兵.新时期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