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刚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 新乡 453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一份重要的教育规划发展纲领性文件,文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要进行多层次和宽领域的教育与合作,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另外,还要求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方面下足功夫。《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一文件就贯彻了这一精神,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外语教育要把培养人才的国际化优势显示出来,必须着力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1]。根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生要掌握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是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同时,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也必须提高,这样,外语教学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文化自觉能力,从而为人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最终提高人才的竞争力[2]。在21世纪,全新的国际生活让不同社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普遍,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熟练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1972年,交际能力的概念是由Hymes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的概念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方面是交际内容要合乎语法性,另一方面是交际内容在文化上应具有可行性,即它的可接受性,也是在具体环境中的现实性和得体性。1980年,Swain和Canale两位学者提出了交际能力应由四项能力构成,它们分别是社会语言学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 法 能 力 (grammatical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另一位有名的交际学者Gudykunst阐明了有效的交际能力应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项能力构成[3]。
笔者认为,就教育教学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注重两方面内容的把握,一是目的语的具体文化情景,二是要恰当适宜地使用目的语。实际上,“跨文化交际能力”亦可称之为“目的语社会文化能力”。结合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指在跨文化实际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为顺利完成交际需要,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具备实践所需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由三个层次能力构成。一是由听、说、读、写、译构成的基本语言能力,二是在交际过程中运用交际知识和交际策略的语用能力,三是由语言和非语言构成的各种交际实践能力。
当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素质整体不高。对于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单纯的外语学习是可能的,他们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忍受着学习语言的枯燥性。但是,对于这些学习意愿良好的学生来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这只是除母语之外所掌握的一个新的语言符号系统。因为,他们学到的语言符号系统脱离了它原来赖以生存的土壤,即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内容,这些学生只会用这一套系统表达与本民族文化相关的一些内容,却无法与目的语语言群体进行有效的交流。究其原因,社会文化是一种语言的源泉,语言用来表达社会文化现实,这一新的语言符号系统离开了文化源泉,就失去了生命活力,也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还有少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强,他们学习英语的目标仅仅就是能进行最简单的口头交流即可,但这个目标也很难实现。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文化障碍所造成的交际误解与冲突,往往使交际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一般来讲,英语素质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外语学习中的难点是听力,听的内容就会涉及到目的语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内容。能否听得懂听得明白不单是要听懂单词、句子,还要结合文化背景知识。比如,我们听到这样一句话:The path to November is uphill all the way.这一句子里的November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十一月”,而特别指的是“十一月举行的总统大选”。听者如果不了解November的特殊文化背景,那么就很难理解这句话了。可以说一个人要想听懂外语,那就要对这个人的外语水平、知识面甚至联想和分析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检验。说英语既要重视发音和语调,也要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熟悉异国的文化,这样才能表情达意,进行有效的交际。比如,中西方文化对人的胖瘦有不同价值观的认知,西方人很忌讳别人说自己胖,而中国人在与人见面时,不太喜欢被人说瘦,因为说瘦有可能被认为是贫穷或生病的意思。掌握异国文化背景知识的多少与深浅对阅读能力也有重大的影响,因为一个国家的作品总是和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相联系,所以阅读中的困难就不只是语言知识不够造成的。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A white elephant指的是无用累赘的东西,不了解英语社会的文化,很难理解这个短语的意思。在写作过程中,对外国的文化风俗、表达习惯等缺乏了解同样会出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汉语式写作,违反异国写作的习惯。比如,中国人写地点是由大到小,而西方人则是由小到大。究其原因,中国人思维喜欢综合,喜欢总体优先,而西方人则重于分析思维,由小到大,由表及里。文化背景知识在翻译过程中尤为重要,句式和词句离不开目的语的习惯表达,内容更要注重目的语的文化内容。比如在翻译成语和俗语的过程中,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能正确理解意思,不能有效翻译。比如一个好的例子,as strong as a horse要想翻译好这一句话,就得了解中西方对牛、马文化的不同认识,翻译成中文应该是体壮如牛。
笔者认为在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自觉、明确地提出一些异国文化概念和文化因素,并使之与传统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结合起来,是当代语言教学论区别于传统语言教学的主要标志之一,也应该是未来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方向。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个体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之能够适应未来和生活的需要。教育者只有正确认识了素质教育,才能正确确定英语的教学理念和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
现在,很多老师和学生只是把英语当作一门语言交流工具,并没有深刻挖掘其人文性的一面。另外,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更加偏向于应用型学科,忽视人文学科,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非常差。因此,学生们可以借助大学英语这个抓手,学习欧美甚至世界先进文化,克服功利化的缺乏生机的大学英语学习,克服枯燥的学习模式,实现快乐的大学英语文化教育,提升文化内涵和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在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老师所从事的英语教学,应该着眼于借助英语这一学科对大部分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通过英语学习,学生们可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文化修养,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语言能力只是语言文化能力的一个方面,创新意识和思考方式的培养、人格的完善和学会有效加工社会文化信息才是具备语言文化能力的重要表现。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传授一种交流工具放在培养学生素质之后,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从一种新的文化视角了解了目的语所处的文化,就会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最终会产生一种新的文化整合和创造能力,得到多元化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对他人的文化产生更多的包容,形成语言文化素质。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文化素质比一种交流工具要有意义得多,特别是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外语教育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以及学习外语的文化外延性就成为人们面向世界的一种无法回避的选择。
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深深扎根于文化这块土壤。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高专外语教师不能向学生只传授语言知识,因为这样做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才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面临招生数量和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大部分英语考试重视语言形式的程度超过语言运用,语言习得和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达到很好的结合,没有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另外,文化的范围太广,文化课程大纲不好确定。结果,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滞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我们过多地重视语言本身,而忽视了文化背景,很多英语老师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同时,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薄弱。现在,随着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改革的发展,公共英语课程逐年被压缩,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强。要想改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扭转这一颓势,提高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那么,广大外语老师在授课时,不能纯粹地进行英语语言的教学,必须使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使语言的根深深扎在文化的土壤上,进而使语言更加有活力,提升语言的文化附带功能。
在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把外语教育办成一种对学生素质的教育,首要问题就是要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文化教学的英语教学理念应被建立起来,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实践机制。英语课时不能削减太多,在课时保证的情况下,英语教学过程应逐渐变为对英语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过程。其目的就是要使英语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领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知识学习过程,而是一个对不同文化知识进行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在不断加强自身文化水平的同时,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学生对主要英语国家的重要人文、历史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语言符号和语言形式,忽视语言使用中的文化内涵,相反,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加强学生对目的语所在文化的学习。另外,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符合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要求,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尽管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内容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近些年并没有引起外语界,尤其是广大一线英语教师的重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对此,本文对该问题又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在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希望能引起广大英语老师们的注意。
[1]方颖芝.解读《纲要》探索问题 上下求索 共谋良策[J].外语界,2011,(1):20.
[2]王冬梅.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2,(3):96.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