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娟
(新乡医学院 三全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胡耀邦作为前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研究当代的中国史更是难于忽视和逾越。长期以来,对胡耀邦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随着2005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纪念座谈会隆重地举行,算是为全面的研究胡耀邦发出了一个信号,对胡耀邦的研究出现了摆脱“纪念-回忆”模式的契机。在全国全党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氛围中,我们研究胡耀邦的反腐败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学术界近年来对胡耀邦的研究,从反对腐败、治理腐败这一时代性的课题入手,来进一步探讨胡耀邦同志的深刻思想,从而推动胡耀邦研究朝深入的方向发展。
关于对胡耀邦思想的研究,目前学界论述不咏。出版的一些关于他的书籍大多是访谈录、回忆录等纪念性质的著作、文章。
据笔者粗略统计,以胡耀邦为题名的著作共有59部,除却相当多数量的讲话汇编,稍具研究性的仅有32部。其中大陆方面出版的有河北人民出版社编的《胡耀邦》、田国良、孙大勋主编《胡耀邦传》、高原的《胡耀邦在中国政坛的最后十年》、纪明的《大地之子——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等20部。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胡耀邦传》。在海外出版的有12种,如许汉的《胡耀邦评传——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年版)、胡绩伟的《从华国锋下台到胡耀邦下台》(明镜出版社1997年版)、纪鸿朋的《胡耀邦改革开放思想初探》(香港)等。这些以纪念为主的著作的出现,不仅是因为胡耀邦是中共革故鼎新时期的领袖人物中最具有变革精神、最具有民主思想、最具有性格魅力的人之一,也因为他光明磊落,满怀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还因为他最终的悲剧引发了人们在研究中共党史和政治方面的深刻思考。
除这些书籍外,还出现了大量的文章、论作,据粗略统计,在中文期刊中相关胡耀邦的有2714篇,中文报纸中相关胡耀邦的有1308篇,硕士学位论文1篇,但这些文章也大多是一些回忆和纪念性的文章,除去同名而多处发表的,有效的数字恐怕更少。如《炎黄春秋》月刊在2005年11期上刊登了14篇回忆和纪念胡耀邦的文章,撰稿者都是与胡耀邦曾有所交往的中共高层领导人、高级知识分子、精英,主要包括田纪云、任仲夷、吴江、于光远、李锐、何方、杜导正、朱泽厚、钟沛璋等,如田纪云《胡耀邦是共产党人的良心》、任仲夷《他永远活在人心》、吴江《胡耀邦陵感言》、于光远《纪念胡耀邦必须正确评价这位伟人》、李锐《不幸和大幸》、何方《胡耀邦是“五四”传统的伟大继承者》、杜导正《感受耀邦的民主作风》、朱泽厚《建立阳光政治》、钟沛璋《胡耀邦与马克思主义》等等。此外,还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在《中国青年报》和《炎黄春秋》上发表的《我心中的耀邦》,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炎黄春秋》2004年第10期发表的《近距离感受胡耀邦》等等,他们对胡耀邦的政治人品和人格都有较高评价。这些纪念性文章为我们理解、研究胡耀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在这些文章中,一些是写胡耀邦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的,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如:王海光《平反冤假错案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意义》,陈勤、廖非《活在人心便永生——胡耀邦与中国的改革开放》,钟康模《胡耀邦与真理标准大讨论》,沈宝祥《胡耀邦推进拨乱反正的起点——记1977年中央党校的整风会议》,曾彦修《胡耀邦为“61人案”平反奋急如星火》,何孚、许迈杨、李公天《拨乱反正的日日夜夜——胡耀邦在中央党校》,何载《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和真理标准讨论》等等。还有王学宏的《胡耀邦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的贡献》、《胡耀邦党建思想探析及其现实意义》、《胡耀邦党建思想初探》等几篇文章,以及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胡耀邦党建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等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胡耀邦的党建思想,体现了胡耀邦思想的多维性,算是在突破“纪念-回忆”模式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胡耀邦是改革早期平反冤假错案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具体执行者,1987年被指责反自由化不力而下台,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党内还存在争议的人物。对其评述至今众说纷纭。
胡耀邦1989年逝世时,中共中央发布的讣告称:“胡耀邦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这是到目前为止最为权威的评价。
中共内部高层对胡耀邦亦有很高评价:“一是胡耀邦同志的民主作风,二是胡耀邦同志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三是胡耀邦同志对年轻干部的热情关怀培养,四是胡耀邦同志对邓小平思想路线的忠诚。”[1]3田纪云还说:“胡耀邦同志是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他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的初衷,他的一生代表了共产党人的良心。”还有人认为,胡耀邦是一个认真的人,是一个“终身怀抱赤子之心”的人,“平反冤假错案自非胡耀邦一人之功,非胡耀邦一人之力;但胡耀邦对平反出力最大,最有胆识,态度最坚决,断案最公正,这是无人能够否认的。”[2]有人很诗意地提出,胡耀邦是天上的一片云,人间的污秽挨不到他。有学者指出,领导共青团做得很好。还有人认为,胡耀邦做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很亲民。另有学者指出,胡耀邦时代对西藏和新疆有六条政策,调整自治区各级领导班子,增加少数民族干部比例,汉族干部可以提前退休,也可以协助调回内地。招工、参军、上大学、干部向少数民族倾斜,少数民族语文、宗教复苏。
近年来在网络媒体上有人提出,胡耀邦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决策者,赵紫阳是改革开放的工程师。这样并不会贬低邓小平。事实上,只有把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决策者,才能给邓小平以更高的地位。胡耀邦是改革开放创意的探路者,赵紫阳是改革开放深入的执行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清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面貌[3]。
还有学者指出,胡耀邦整顿党风、严惩贪污腐败,珍惜了中共的生命线,也由此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从根本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新树立了中共权威,赢得了民心民意。在这个意义上,拓展了中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维护和增强了中共执政地位,由此获得了和谐安定的国内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4]。
以上看法在不同的方面丰富了学界对胡耀邦的认识,对我们进一步推进胡耀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刚正、胆识、廉洁、简朴、亲民等诸多中华民族优秀素质的传承与发扬,构成了胡耀邦同志的高尚纯粹品德。胡耀邦在六十年革命生涯中,无私无畏,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以自己光辉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因而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一个人,无论其政治身份如何,是不是受到别人的尊敬,关键还是他的人品、人格、人性,在胡耀邦身上,我们在看到党性的同时,也能看到人性的闪光,这是他赢得人心的根本。
胡耀邦同志的一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坚持真理、百折不挠、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对自己的理想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他提倡为正义事业勇敢献身的精神,把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看得高于一切。
在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后,他以无私无畏的惊人魄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先后组织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组织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使数百万蒙受不白之冤的人昭雪,数千万受到株连的人新生。在“拨乱反正”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当时重重的阻力和压力面前,胡耀邦说:“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胡耀邦还说:“不能左右怕,要走我们自己的路。吾爱吾师,更爱真理。不解决这个问题,什么也干不成。”[5]40这掷地有声的铿锵之言、敢为人先的追求真理精神,震撼人心。
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为党的主席,1982年8月党的十二大当选为党的总书记。他一如既往,保持清醒的头脑,说:“我个人的职务提升,并不意味着能力水平一下子就提高了多少。我自己知道,今天的胡耀邦还是昨天的胡耀邦。”这一段经典讲话,公开发表以后,影响很大,成为后来干部保持平民作风的标准。
胡耀邦担任总书记期间,坚持集体领导,力主发扬民主。他多次对身边的同志说:“要吸取毛泽东晚年的教训,我们党再也不能搞一言堂,再也不能搞运动,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要重蹈历史的覆辙,重犯历史的错误。”他常说:“鸦雀无声,是走向灭亡的前奏曲,七嘴八舌人气旺,民族复兴有希望。”[6]14胡耀邦并非不坚持己见,但他平等待人,从谏如流。在新闻系统的宣传例会上,他从不居高临下,别人发言,他认真听取,也经常插话。有时觉得别人的意见对,他就说:“我同意这位同志的意见,我的意见收回。”如此身居高位,能让人在他面前就政局和一些大是大非问题毫无拘束地发表意见包括不同政见,尤其难能可贵。胡耀邦能正确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是他身体力行的名言。胡耀邦逝世后,《科技日报》在纪念胡耀邦的文章中有一句“宁可听漏洞百出的真话,也不愿听滴水不漏的假话”的话就是对胡耀邦民主作风的一种表达。
胡耀邦经常讲,艰苦奋斗包括三个层次:生活、工作和思想。他身体力行,三方面都给人们做出了表率。虽身居高位,但是谦虚谨慎。工作上废寝忘食,生活上自奉简朴,作风上艰苦深入,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这是胡耀邦的鲜明特征。
据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回忆,胡耀邦干工作几乎是不要命,是全身心的投入,夜以继日。他当总书记的那几年,勤政殿夜夜灯火通明,他经常加班加点批阅文件到深夜。他办公室的灯是熄得最晚的。他家虽然就在中南海附近,但他只周六回去吃一餐晚饭,其余时间除出访、出差,吃住都在办公地点——勤政殿。他常说:“为人民办事情,耽误一分钟都是罪过。”[7]
胡耀邦工作雷厉风行,生活一向俭朴,反对干部用公款大吃大喝。他吃饭严格按照标准,非常简朴。有次开会,胡耀邦公开点名批评某省:“他们给我上熊掌,怎么得了啊,我怎么能吃呢?”后来,胡耀邦再到下面去,就变了个法子:刚上两三个菜,他就抓紧吃,三下五除二,后面的菜还没上完,他已经吃饱放下筷子起身走了。他一走,陪同人员当然也跟着走,宴会不结束也得结束了。
胡耀邦同志反对弄虚作假,反对戒备森严,使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地方上事先安排好的地方他不去,而是到没有准备的地方去了解情况和体察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形成了他一贯的作风。胡耀邦在工作中最重视实情,经常往下跑,并带头坐中巴车下去视察。他晚年身体不好,还去过西藏。他曾经发誓要走遍全国两千多个县,大概完成了一多半。胡耀邦同志于1982年11月3日,到福建永春视察小水电建设情况时,轻车简从,下了车就找县政府的领导谈话,紧接着去抑园、马跳等水电站实地考察发电能力。由此我们不难看到胡耀邦闪光的人格、令人敬仰的品德,对照并反思,可以映衬出自己心灵深处的灰暗与尘垢,并能见到“皮袍下藏着的小来”。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胡耀邦对自己要求一向非常严格,从来没有用自己的权力、地位为家族和个人谋取过任何的利益,坚决反对干部特殊化。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搞特殊化,几十年如一日。他三子一女规规矩矩,自食其力。他亲哥哥胡耀福和侄子都在老家务农。有一次,哥哥到北京来找他,希望帮助给找个工作。胡耀邦对他说:“我们全国有8亿多农民,如果每个家庭有一个人能出来工作挣工资就不错了,我们家我已经出来了,如果你还要出来,那我就得回去。你看怎么办?”劝服了哥哥后,他从自己工资里给了哥哥二百元钱,他哥哥还是继续当农民,直至去世。
胡耀邦同志1958年参观南阳隆中诸葛亮草堂时改写了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反映了他为民谋利反对私利的精神。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党内有些同志经不住考验,出现了一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消极腐败的现象,还有一些干部子女利用父母职务的便利,不法经商牟利,甚至公然违纪犯法,在社会上引起了人民群众对党风不正的强烈不满。
胡耀邦在各种场合反复讲,上梁不正下梁歪,反腐败就要从中央抓起,从自己身边抓起,从高干和高干子弟抓起。于是他亲自布置,亲自主持,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央党政军八千人大会,号召全党同志珍惜党的生命线,显示了在惩治贪贿腐败、解决党风问题的坚强决心。他说:“贪贿腐败、以权谋私能否制止,是关系到的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毅力、最大的韧性,狠狠地抓。”[7]胡耀邦“坚定不移地与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做斗争,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和中央机关在端正党风方面发挥表率作用”[8]。他一生立言、立德、立行,端正党风不容情,不仅是这样要求,而且亲自批示、协助有关部门办案审理。在1986年1月20日中央机关端正党风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他仍严肃指出:“要办案子,不能讲空话。至少是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解决已经发现和以后要发现的案子……中央讲了原则,其他的人就要办事,解决具体问题,要从具体案子抓起。”“……有几个干部子弟已抓起来了,可有些该抓的还没抓。为什么不抓?没什么含糊嘛。”[9]30在他看来,这是原则性的问题,是不能讨好的,没什么含糊的,不能怕得罪人,他是从党的事业的高度来考虑此问题的。他说:“反贪污腐败,我们是宁可得罪个别人,不可得罪十亿人。有困难,要坚持,要办案,要从中央抓起,要严格,要有监督检查制度,要让人民有权利。”[7]
党风好不好,是党能不能站得住、发展和存在的问题,陈云早就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10]273胡耀邦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在1980年《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中,就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把党风搞好。”“党内的不正之风,是个腐蚀剂,腐蚀我们党的肌体”“党风不正,严重破坏了党和群众关系,损害了党的威信,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泛滥”。[11]539-540胡耀邦对党风建设问题铁面无私、光明正大,宁可得罪人也决不后退,决不手软。他说:“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共产党人决不可以鱼肉人民啊。”[7]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胡耀邦就提出了三个根本好转(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党风的根本好转)。可见,胡耀邦对党风问题一直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为了解决后两个根本好转,改善和坚持党的领导,在邓小平的关心指导下,他主持制定并在1983年10月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决定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并亲自担任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主任。
胡耀邦整顿党风、捍卫党性、维护党的形象的决心和气概,反映了他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和政治使命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胡耀邦的思想、精神和作风,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共党人特别是领导人学习和发扬。胡耀邦思想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持中共的先进性建设,更好地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而不断地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其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启迪价值。
[1]田纪云.近距离感受胡耀邦[J].炎黄春秋,2004,(10).
[2]吴江.十年的路——和胡耀邦相处的日子[M].香港: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1995.
[3]王德禄.胡耀邦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EB/OL].http://hybsl.cn,2008-9-24.
[4]王学宏.胡耀邦党建思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5]余广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修正的风波[J].炎黄春秋,2006,(1).
[6]杜润生.深切的怀念[J].炎黄春秋,2005,(11).
[7]胡启立.我心中的耀邦[N].中国青年报,2005-12-7(9-10).
[8]曾庆红.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R].2005-11-18.
[9]满妹.女儿眼中的胡耀邦[J].共产党人,2006,(10).
[10]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