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 东
美术课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美术知识传授与美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一特点决定了美术课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其教育效应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等情感活动之中,注重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
近几年我在教学中注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得到关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良好思想情感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融入学生中,在相互交流中进行学习。
从现行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开放式、互动式的师生关系。师生交流融洽了,双方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教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可以自己走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讨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才能达到心灵的交流。
2.多种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不管是回答问题还是完成作业,总是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作业要做具体的分析,作出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同时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评价,都应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的。
3.倾听学生心声,教学相长。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以互相促进。对于有些方面的问题,有的学生已经掌握,甚至会比教师的想法更新颖、更独特。通常在上课结束前,我会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教学中有自己的思路,就会带着更为积极的情绪参与到课堂中来,也会由于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与感化,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之所以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是因为它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恰恰是这份感情表达了一种独特的美,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但是,当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的时候,教师就要善于去引导,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能走到作品中去,进行鉴赏、领悟。教师如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1.通过影视欣赏领悟情感。
比如学习《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一课,本课中涉及到的绘画更多的表达的是画家的一种情绪或想法,用言语表达时总感到比较苍白。我就给学生播放介绍毕加索的影片,让学生了解毕加索的一生。看过电影后,学生对毕加索为什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绘画风格都有了深刻体会,不但能理解,还有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2.通过音乐欣赏体验情感。
比如,在上《春天的畅想》这课时,我在展示春天的摄影作品、绘画作品、文学作品的同时,恰当地配以歌唱春天的歌曲,歌曲中美妙的旋律以及歌词对春天美好情感的抒发,烘托出摄影和绘画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对春天的热爱,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感受到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机萌动的季节,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总之,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充分挖掘美术课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以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善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学习、生活的热爱之情,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